APP下载

试论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逻辑演进

2021-01-16李本祥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时代

李本祥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一、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诉求

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属于思政工作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是以思政对象作为与其他思政工作理论区分的依据。当前,关于青年思政工作有很多创新做法,但实践工作需要赋予某种明确概念并经常进行理论性总结和提炼,从而促成实践的不断发展,青年思政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以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这个名称命名的研究不多,且实际研究中,多数涉及“青年学”这个概念。而实际上,“青年学” 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含对青年工作的方法研究以及相关理论总结等,也涉及青年特点、人格、思想等内容探讨。而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侧重于对青年工作的具体原则、特点、作用分析以及具体方法和经验的理论总结,虽属于理论范畴,但实践性较强,可为青年思政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当前,思政工作理论研究往往以领域作为区分,如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研究等,但从党的高度、国家层面却多次提到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上作区分。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一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涉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国家计划,是关系到党不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因此,以青年作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工作,尤其是有关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工作,更具体来说,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中涉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鉴于青年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对象中的重要地位,当前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对我党关于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并使得相关重要讲话理论化,相关理论更加系统化。

青年思政工作作为我党思政工作理论的重要实践来源,其发声途径主要通过党的各时代领导核心的相关重要讲话和论述如“五四讲话”来实现的。每个时代党的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青年思政工作,也有关于青年思政工作的完整表述,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步产生了关于对青年思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关于历史理论研究,原著和原话的解读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因而,从各时代党的领导核心相关重要讲话中梳理和提炼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成为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研究的最佳途径。各时代党的领导核心关于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论述中闪耀着青年思政工作的理论光辉,把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从大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中自然剥离了出来。因而,对相关讲话按顺序进行梳理,直接反映了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演进逻辑。相关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也正是理论发展的实践历程,更是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内容的浓缩。目前,关于党各时代领导核心的青年观研究非常多,比如,佟静《简析毛泽东青年观》,王春梅《邓小平青年观的四个维度》,阎大伟《近十年来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研究述评》,陈世润、陈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等。但是,理论研究多数直接来自于党的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缺乏与当时具体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的相互映射。实际上,关于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具体理论与当时的实践是如何结合的?发展逻辑具体又是如何演进的?目前还缺乏紧扣实践的系统化梳理。

任何理论的发展有其脉络可寻,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青年思政工作和理论是伴随着中国经历的伟大斗争和发展实践实现的。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过程,形成了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又在青年思政工作实践中理论逐步成熟和完善,并成为党的青年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需要对党的青年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党青年工作相关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于中国人的两大重要历史实践:一是“五四运动”,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可以说,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对于青年的思政工作历来都是我党的特色和优势,思政工作理论也伴随着我党领导人民斗争的过程和实践而不断发展。从内容上说,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其内容涵盖极为广泛,相关研究也应逐步发展和深入。

二、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起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

关于此点,有人提出质疑: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当然也不可能有党的相关理论。但如果从历史事件和人民群众的相关实践对于理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上来理解,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实践直接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可以说,五四运动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党的创立提供了实践环境,尤其是五四运动对青年的动员成为后来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产生打下了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等人就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教育和宣传的理论武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创始人更是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作战和解放战争。在这其中,发动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伟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对广大爱国青年进行细致有效的思政工作更是成为我党整个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成为中国人民最终站起来的关键。这过程中,党的青年工作实践也成为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来源。自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我党和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成立进行的艰苦革命斗争实践以及建国初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直接促成了我党最初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产生。

三、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建立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实践历程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建立而进行的艰苦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探索实践直接促成了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被群众掌握才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党建立初期,毛泽东主张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特别注重强调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并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的另一篇力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详细分析了中国国情。那时党的思政工作的迫切任务是使青年人认清中国各阶层的地位,宣传党的救国理论,激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众的革命自救愿望和热情。在革命初期,毛泽东所著《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工作实践基础上的我党初期青年思政工作思想,这些思想日后又对我党的青年工作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在带领人民的具体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了我党初期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

毛泽东的青年工作理论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青年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这都源于毛泽东在丰富的青年工作实践基础上对青年人思想和行为特征具有深刻的研究和认知。1922年6月,毛泽东在长沙第三师范学校演讲时说:“青年学生与一般人比,他们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就像湘江的水一样,愈上游愈清”。而在1929年12月,毛泽东为红四军九大写决议案时也曾指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毛泽东把青年人在革命中的热情称为先锋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1]毛泽东思想在注重启蒙青年的同时,同样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毛泽东称为“青训”,他认为,中国青年有革命的热情,但这还不够,还要有革命的能力。毛泽东同志曾给青训班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无论是共产党员或非共产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在大量实际革命和战争实践中产生的青年工作理论最终内化为全国人民尤其是爱国进步青年的思想和行动武器,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胜利。可以说,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实践与历程而产生和发展。

四、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发展助力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实践历程

这一时期党的青年思政工作和理论特点主要在于:鼓励理论创新与实践行动的结合,鼓励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鼓励大胆创新与健全制度的结合。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带领者,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领导和带领下,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人民实现了自“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在这过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均做了巨大努力,作为时代“先锋”的中国青年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直接促使了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我党领导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关于青年思政工作的论述也浓缩了此间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此实践的关系。

邓小平对青年思政工作的贡献主要在于强调青年实践与大胆创新的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正是勇于创新,才有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关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论断。正是敢于实践,中国实行了令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党和国家营造的改革开放的大好创新与实践环境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绝佳的锻炼舞台。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中,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发展良机,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黑猫白猫论”。邓小平一直鼓励青年人要有创造精神并要相信他们。他说:“无数的事实表明了新中国的青年是敢于向前看的,是生气勃勃的,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有强烈的上进心的。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2]。对于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邓小平说: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分别以 “四个统一” (在北大10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出)、 “五个成为” (在清华 90周年校庆讲话 中提出)和 “六点希望” (在建团8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等重要理论论述了青年的地位、作用和创新、实践的成长路径。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秉承党对青年思政工作的一贯思想,一如既往地鼓励大胆创新和实践。对于大胆创新,胡锦涛同志强调:“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4]1218“青年人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着巨大的创造活力,是实现创新的一支重要方面军。”[4]1220-1221对于大胆实践,胡锦涛同志说:“社会实践始终是青年一代锻炼成长的大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始终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4]104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集体为中国的繁荣与富裕做出了的巨大实践和理论贡献,在其带领下,中国逐步富起来,在其思想引领下,敢于担当的青年一代获得了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国逐步富裕起来的实践与历程直接促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理论的发展,也证明了我党在此期间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均作出了时代回答。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可以把不同时代的青年思政工作思想和理论分别概括为:从毛泽东的“又红又专”“三好”青年,到邓小平的“四有”新人,到江泽民的“四个统一”,再到胡锦涛的“四个新一代”。当然,我党青年思政工作思想和内容非常丰富。

五、新时代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演进逻辑

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有重要讲话、报告、回信、座谈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习总书记对于青年思政工作的理论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对于青年的界定,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工作的认识,青年人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正与理论研究框架中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大块内容相契合。

1.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相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与历程

我党思政工作尤其是有效的青年思政工作促使了我国人民站起来与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以后,新时代青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是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逐步实现强起来的过程,因而,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发展当然也遵从这一实践发展的逻辑与历程。“中国梦”是奋斗的梦,是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甚至是几代青年人不断努力和勇于实践的梦。新时代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发展在这一点体现得较为突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践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相关论述与讲话为我党新时代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长时间的艰苦奋斗的实践视角大量论述了青年特点、青年人的价值和意义等。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是非常有创造性的群体,他早就说过,“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5]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6]。另外习总书记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青年需要有可为,当然将来也必将大有可为。从历史角度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 家,青 春 之 民 族,青 春 之人类,青春之 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 写 了 一 曲 曲 感天动地的 青春乐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代和现实角度再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7],阐释了青年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希望青年不负韶华,深入实践,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做“中国梦”的践行者。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现了党对青年的成长规律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深度:一方面,对于当代青年作为正在成长的群体,其思想、思维、观念、兴趣、探索未知的劲头、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以及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等做了充分肯定。但又明确指出,因青年人的阅历不广、经验不够导致的局限性问题明显,如容易从自身角度、理想状态理解与认识世界。讲话集中体现了对青年认知的深度,兼具正反两面,理论所体现的逻辑性、辩证性也有着很好的体现。

新时代为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进一步发展创设了新的实践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为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是研究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根本立足点。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很多寄语和希望,本质上是关于青年思政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创见性、时代性、系统性,因而,这也是完备系统的关于青年思政工作思想的理论和观点,是新时代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的最集中体现。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政工作的新境界,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思政工作理论的“青年篇”。而习近平对于青年的特点、意义和价值的论述本质上也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即理论研究框架中关于青年的本体论问题。

2.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聚焦高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

高校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他们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论述的核心对象聚焦于高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据不完全统计,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涉及高校大学生的主要回信有几十封。内容广泛而深入,紧紧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源头和支撑。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席卷了全世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和领导下,中国很快控制了疫情。而这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回信内容也多体现了面对共同灾难,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些理念均体现在最近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回信的内容上:如2020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等,体现了习总书记勉励青年人多为国家做贡献,表扬青年知识分子遇难而上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外,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鼓励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和帮助。2020年的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等等,这些均体现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而涉及与高校大学生和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相关座谈有: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2017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座谈;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同来自安徽省和全国各地的70多名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等等。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很多重要讲话均涉及高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比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不遗余力地与青年大学生的座谈、回信、讲话,对象涵盖了已经毕业的基层和地方就业的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选调生、高等学校青年知识分子、研究人员等,也包含着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等,涵盖对象广泛、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备,对青年思政具体工作指导性极强,不仅体现了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本质上也回答了我党要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而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回信、座谈聊天的方式也创新了青年思政工作方式,极大增强了思想教育效果。

经梳理之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可以用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的“五个一定要”的要求来做概论,即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和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五个一定要”实际上为青年成长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做出了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解释。而这正是起于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这构成了理论研究框架中的认识论问题。

党历来注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这涉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工作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也切切实实把高校当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以实际行动构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分别从意义要求、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专门思政队伍建设、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改善对高校领导等七个方面全面提出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意见》要求,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为各高校开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详细规划,此为高校的青年思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两个《意见》的出台直接助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上的发展,这是对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而做的注释,是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五个一定要”的具体落实,因而在我党思政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解决青年人具体和实际困难是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积极帮助青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的重要方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想,这是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作用途径逐步从激励青年人“要为”“想为”逐步趋向于关心、帮助青年人健康成长的“能为”的服务育人属性回归。党和国家除了激励和教育,为青年人的成长做好引导、教育的同时,利用新时代的有利条件尽可能提供成长所需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权利,为将来反哺国家和人民打下坚实基础。

实际上,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有很多,基本涵盖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思想的困惑,国家和社会在实施对青年教育中的具体困境等。为化解以上问题,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已作出明确回应,这涉及青年人自己的工作以及党和政府的工作。《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深刻挖掘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青年人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有着“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是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知心人;二是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三是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要把青年成长上升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处处闪耀青年思政工作的思想光辉,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有完美体现,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和辩证性。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切实帮助青年大学生,党和国家继续稳定了诸如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等发展平台,并给与了选调对象在考研、考编、子女升学等等多方面的加分和照顾政策,真正解决了青年大学生在就业、生活、成长等实际困难问题,这些平台实践也真正帮助了大学生更快地成长和成熟。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青年的全国性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今后一个时期青年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六、青年思政工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研究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需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与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如当时的背景和环境的结合,正因为当时的背景和环境使得党和国家面临着一些具体任务,有着具体而明确的具体实践内容要求,正为完成具体任务,党提出了对青年思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党的领导核心相关讲话和要求与青年思政工作理论核心内容的提炼。

从理论产生的基础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按照时间顺序包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逻辑严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历史已经证明,在我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具体实践中,一代一代青年人贡献了巨大的活力,成为我国革命、建设实践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对此,历史已经多次作出时代的注释。而这其中,我党青年思政工作贡献巨大,对于激励青年、教育青年、帮助青年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青年思政工作也始终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永葆青春、散发活力的重要因素。青年思政工作思想和理论也正是在对青年工作中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其思想和内容的产生源于中国具体实践和实际的需要,并紧扣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因而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从理论体系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当时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经验和理论总结,具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与改革,以及军事、外交、思想工作、教育等多方面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主要从各时代党的领导核心的相关重要讲话中提炼,相对于其他理论思想,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始终。

从具体内容和逻辑上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我党青年思政工作理论理应也必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实际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关于青年工作和理论就从未缺场。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论文《青年再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还有此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等多次提及青年,论述了对青年的教育与培养问题。1845 年 9月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认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8]1895年,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也指出:“能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从他们的行列中应该产生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它的使命是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发挥重要作用。”[9]马克思在 1841 年《伊默曼的〈回忆录〉》中写道:“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年轻人崇高奔放的激情。”[10]此外,1866年8月,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一文中,再次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青年的特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教育等问题展开了全面论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具体实践中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保障,而作为动员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推动社会建设的思政工作理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最用,从内容和逻辑上来说,青年思政工作理论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七、结语

党的十九大继承和发展了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代青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增强本领、投身实践,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伟大征程中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梦”也必将在一代代中国青年的接力奋斗实践中实现。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被称为动员和实践的理论,我党的青年思政工作理论必将在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获得营养,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而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青年思政工作理论也会成为我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永远保持活力的一项特色和一种依赖。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