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以黑河学院为例
2021-01-16李婧刘娟
李 婧 刘 娟
(黑河学院 人文传媒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伴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也急需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当前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人才需求。据国家汉办2018年颁发的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招聘计划显示,在全球318个孔子学院中,仅下半年招收的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就高达300人。另据国家汉办统计:汉语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外语、美国的第二大外语、加拿大的第三大官方语言。很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中文教育[1]。据不完全统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然而,与如火如荼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偏低,在79个文科专业中仅排在73位。大量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形成了巨大鸿沟,其原因值得深刻思考。
一、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作为我国中俄边境线上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黑河学院坐落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因而,黑河学院地缘优势明显,在语言、体育、艺术、教育等领域与远东高校都有深度的接触与合作,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2011年9月,黑河学院中文系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后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培养对俄汉语教学人才。至今,已招收十届本科生共计345人,毕业生212人。虽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仍处于本校各专业就业率平均水平,但除个别学生考取志愿者或继续在本专业学习深造外,大部分学生并未从事汉语国际推广与教学相关工作。黑河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绝非个案,究其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地区发展脱节
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但从其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来看,多数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照搬一流院校,尤其是部分应用型高校,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确定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导致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既不具备与名校优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又无法完全满足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不能真正服务于地方,无法全面胜任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等工作[2]。
2.核心课程设置仍倾向于语言学相关课程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在中文、外语或新闻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申报设立的,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上或多或少会存在转型不充分的问题,致使汉语国际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更倾向于汉语或外语教学,倾向于学生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汉语国际教育方向课程占比不足,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推广传播的应用型人才,因而,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多于实践课程,语言类课程多于教育教学类课程。许多实践环节仍以课程中穿插说课、试讲以及常规的见习、实习为主,既缺少长时间、浸润式的对外汉语一线课堂教学实践,更缺少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4.授课教师缺少海外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部分高校在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时,虽然充分发挥了中文等专业教师的语言学基础及学术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其汉语国际教育实战能力不强的难题。这些教师虽然在语言文字等领域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但很多人并未取得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且缺少对外汉语的海外教学或国内教学经验,特别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人才培养的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外汉语学习者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中小学生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总学习人数的50%—60%。这既是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标志着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为国内外中小学校、双语学校及汉语培训机构等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为各级各类语言文化交流传播机构及组织培养管理和服务人才,因而必须充分考虑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3](以下简称《国标》)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学校优势,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切实培养真正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应用型人才。
1.培养目标凸显学校优势
《国标》是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和要求,更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地方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严格以《国标》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同时也应该正视自身与一流学校、专业的差距,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基于以上认识,黑河学院一直以“立足黑河,服务龙江,面向大众,突出应用,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4]为服务发展定位,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服务性和针对性。因而,黑河学院在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凝练专业对俄定向培养特色,结合宽口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双子城”的语言、文化和地域优势,主要培养对俄汉语教学及对俄文化、经贸、旅游等双语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确定,既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适合学校自身发展路径、建设具有地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专业的必然要求。
2.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还有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及素养;既要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还有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和能力;既要对未来就业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经济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要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因而,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充分考虑通识课与专业课、基础课与主干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等的关系,切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黑河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公共课严格依照《国标》要求设置,专业课设置则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了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对俄汉语教学的需求,同时满足国内语文教学的就业需要,将专业限选课划分成对外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两大方向,满足不同专业兴趣及就业倾向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方向设置基础俄语、俄语听说、俄汉翻译、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词义辨析等主干课程,满足对俄汉语教学的语言要求,同时配套开设中华才艺训练、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中俄民俗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从事对俄文化交流等工作做好知识储备。语文教学方向除开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文学、国学经典导读、新时期小说研究、语用学等主干课程外,还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语言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教育教学技能相关课程,使人才培养真正体现学生兴趣、专业特色和学校优势的有机组合。
当然,这种为满足多渠道就业而进行的分方向人才培养的探索,其成效如何,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还需时间进行检验。
3.实践教学依托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学生顺利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重要保证,因而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全方位提升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其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能力,要有意识地在教师基本素养、对外汉语教育教学技能、礼仪与心理素质、中华才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教学语言等方面加强培养,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及实践基地的强化训练,切实将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外汉语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黑河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知识链条和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同时,黑河学院充分发挥对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外国语学院的优秀俄语师资和国际教育学院、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丰富教学资源,协同育人,共同实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课内实践、专业社团活动辅助、见习观摩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课堂、参与俄罗斯青少年来华游学项目、优秀学生赴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实习等方式,因地制宜、环环相扣,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升。
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扩大实习基地数量和范围的同时,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充实教师队伍,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加强学生与本校留学生及行业专家的交流互动,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训练效果。通过入学初的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激发其进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通过专业辅导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支持,坚实学生的专业底蕴及专业能力。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的对俄国际交流合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而,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寻找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生实习实践方式方法,仍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
4.课程资源要利用信息化技术
在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字功底,还要对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不但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辅助课堂教学,还要对海外工作国家的历史与国情有一定的了解;不但要具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交流能力,这些知识与技能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是不可能全面掌握的。因而,必须加大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一流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具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网络资源,健全学生知识体系,实现特色培养目标。
在全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还应探索“互联网+知识学习+在线汉语教学实践”的“学习+实践”模式,一方面,通过MOOC等平台压缩课堂教学比重,充分把思考消化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另一方面,探索远程在线汉语教学可能,通过开发“产、学、教、研”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让学生足不出户参与到汉语教学实践中,真正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当前,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提出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呈现出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必然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在学习借鉴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基础上,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是一项需要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深挖特色、发挥优势、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专项培养,在拓展实践教学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打造自身品牌特色,将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