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2021-01-1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德清县农产品数字化

刘 丽 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管理处, 浙江 湖州 31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形成了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协同创新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数字农业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德清县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发展,在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2020年,德清县在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中,以连续两年总分全国第一的成绩,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数字农业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依靠当今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通过跨学科领域,不受区域空间与环境制约,高度集约化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数字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数字化的农业信息、技术与知识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农业生产、运营以及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把工业计划生产和计算机辅助的思维引入农业,将网络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电子工程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运营、管理、流通等各环节进行数字可视化表达与智能化管理,使得农业按照人类的具体需求目标可持续地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模式,数字农业要求农业的所有要素、所有过程及各个生产部门全面数字化,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生物的、环境的、经济的)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生产、科研、行政、流通、服务等)的数字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1]210-213。数字农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的各个环节,用数字化的技术重塑农业。数字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

一、德清县数字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行县,是水产、茶叶、早园笋、湖羊等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拥有“德清嫂”诚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雷甸西瓜、清溪花鳖、禹越黑鱼、水精灵青虾等一大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水产业全产业链和蚕桑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武康镇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德清县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2019年,德清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创建县。2020年,在全国遴选确定的20个数字乡村建设典型县(区)中,德清县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建设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

(一)创新农业发展数字化

德清县从底层入手,从基础抓起,加快信息化建设,归集各领域数据,搭建可视化平台,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1)打造了一张“物联感知网”。德清县的农业农村、社会发展、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通过融合历年城乡建设中布设的视频监控、污水监测等6大类1 034个感知设备,推进物联网、农业环境感知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张农业的“物联感知网”。(2)打造了一个“数据归集池”。由德清县农委牵头,通过建立基于感知、研判、决策一体化的乡村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通了58个部门的数据,归集垃圾、出行等282类基础数据,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系统的数据支撑。(3)打造了一张“孪生镜像图”。德清县以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数据为基底,构建全领域数字化空间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实现了全县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治理等五大板块的可视化呈现,打造了“数字乡村一张图”。

(二)强化技术应用科技化

德清县开展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深化德清县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技服务活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2]15-16。培育“清溪乌鳖”国家级新品种,建设清溪花乌鳖、明兴水产、铁皮石斛等一批种子种苗工程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典型示范和实践指导等形式,进一步加快新型种养模式的推广,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提升农田亩产效益。德清县已建成1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数字应用示范园、3 5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围绕水产、粮食、早园笋等6大特色产业开展智能管理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应用。在全国率先开展水产养殖智能管理应用,已推广3 300多个鱼塘,覆盖2万余亩,辐射面积10万余亩,使用传感器,实现环境监测智能化管理。

(三)推动业态嫁接升级化

德清县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定向推送民宿裸心游、体育赛事游等主题产品,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2019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 500万人次,营业额近30亿元。全县村均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2020年以来,德清县组织开展了百场网红直播带货活动,农村电商销售额达29.4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累计11.8亿元。

(四)加速产品生产品牌化

德清县加速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全力发展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品汇”等市级区域品牌,推进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面对接长三角,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沪的供应量和市场口碑,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持续培育以“湖州湖蟹”“湖州湖羊”和“德清嫂”“吴上兴鲜”“南浔知味”“安吉白茶”“长兴鲜”等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合作联创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积极参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江名牌农产品”,健全完善“市级区域品牌+区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全市“母子”品牌链。

二、德清县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德清县在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建设中积淀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不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强、农业标准化应用程度不高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薄弱等问题。

(一)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全

数字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发挥数字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整合大数据、5G等信息化技术,形成“数字农业”大数据中心[3]12-13。目前,德清县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程度还不够高,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还较小,农业信息基础还较薄弱,由此造成农产品数据传播不顺畅、不高效、不权威。主要表现在对农户的相关基础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能及时掌握和更新动态信息等方面,由此导致基础数据缺失,不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强

农业发展的数字化水平与其集约化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健康化、可持续化也是数字农业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要做好数字农业,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各类“绿色”指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摆脱以往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当前,德清县的生态循环农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林下经济、稻渔共生等种养模式的创新推广应用,已成为品牌农业发展的典型。但是,尚未形成遍地开花的发展氛围,如:全县稳粮增效、生态循环的稻渔共生新型种养模式还不足5 000亩,粗放型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普遍,化肥、农药等仍大量使用,农业生产用水日渐趋差,土壤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农产品进一步数字化发展的障碍。

(三)农业标准化应用不够到位

德清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虽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然而,在数字农业蓬勃发展,农业全过程数字化背景下,各类农产品生产质量与标准化生产程度的指标也都变得愈加透明与清晰,要求也逐渐变高,德清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与品质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还存在重制定相关制度标准文件而实际在生产、流通环节轻实施的现象,即使是获得注册的区域性品牌农产品,其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有的仍沿袭传统做法[4]48-50。而且,仍有一些农产品至今还没有落实标准化要求,或者标准落后,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有些标准与数字农业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吻合,导致农产品质量标准不高。这种状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因农产品生产无法达标而阻碍了全县数字农业发展的进程。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薄弱

鲜活农产品是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商品,主要包括水产品、蔬菜、水果、家禽等。德清县的农产品以养殖、生鲜类为主,潮气大、易腐烂、易损伤。物流公司对鲜活农产品的储运采取与其他产业商品相同的分拣存储运输方式,导致较大损耗,容易引起消费者不满,从而影响企业形象。通过改变产品包装质量或采取特殊储运的方法,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受邮政法规的限制,部分物流公司不接收鲜活农产品的运输业务,这对农产品电商和物流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阻碍了企业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另一方面,农产品数字化平台重点强调物流的精准性、时效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与储存、运输等基础设施的缺乏,大大削弱了数字农业的运营效果。

(五)财政资金压力大,农业支持不够

德清县所在的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在2020年度浙江省11地市GDP的排行中处在第8位,相对来说财政实力有限,先天性财政紧张。2020年,德清县成为数字农业试点县。该项目建设的总投资为3 695 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仅1 200 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60 万元,仍有将近50%的资金需要通过经营主体筹集。另外,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大量的物联网设备支撑,较大的资金缺口,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直接影响了数字农业建设项目的运作与发展。

三、德清县数字农业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塑造乡村数字化

德清县数字农业发展要坚持从基础抓起,加快信息化建设,归集各领域数据,搭建可视化平台,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同时,要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村庄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5]45-47。通过数字农业试点县建设项目,加快实现重要领域数据资源体系的构建、数字农业平台的顶层设计和共建共享。进一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综合利用新一代3S空间、传感、卫星遥感、大数据、智能控制、图像识别等技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小镇中“德清一号卫星”的优势,加快探索“天空地一体化”应用,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化、科学化、数字化、精准化发展,实现全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统一管控和决策分析,创新三农服务。

(二)推进数字化生产,打造农业特色化

德清县从水产、粮油等特色产业入手示范,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耕地、水产水域、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投入品等重要领域数据资源,发展数字农田、数字水产养殖、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融合,提升数字化生产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引领数字产业化,带动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经营与便捷化服务水平。

(三)构建网络化体系,完善市场智能化

1.形成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基于传统农产品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溯源的需求,梳理服务流程并形成标准,重点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农产品溯源云服务平台。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包装、零售消费的完整生命周期信息进行记录,存储节点间的交易信息,扫描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等查询产品生产过程、产地、物流配送等信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用户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与溯源服务。

2.信息技术助力农业分析 凭借农业地理小镇的优势,充分运用“德清一号”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以及图像识别技术,进一步完善遥感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大数据决策和服务应用[6]25-27。另外,还可从多角度对全县农业产业进行分析对比和发展情况跟踪,加快构建面向空间地图的农业地理信息服务,并通过报告、图表、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还应不断加强与移动互联以及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共同实现对农业产业、产量、市场情况、精准治理情况的综合展示分析,全面提升德清县农业的数字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最终实现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合理布局。

3.实现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 农产品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而剧烈波动和振幅较大的周期性波动则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导致农产品市场出现“蛛网”特征的恶性循环,进而威胁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稳定性[7]57-62。农产品监测预警是对农产品生产、市场运行、消费需求、进出口贸易及供需平衡等情况,进行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预警预测与信息发布的全过程[8]124-127。通过大数据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将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并自动生成农产品预警监测报告,可以为德清县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以及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指导。

(四)培育规模化主体,创新发展服务化

1.提高数字农业升级覆盖面 一方面,应该通过湖州市电视台、新闻及助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努力营造数字农业升级的良好氛围[9]6-8。还可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深入基层,加强对村和农户的指导和帮助,对数字农业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宣传,使数字农业推进工作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应该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对数字农业应用技术的实施推广、答疑解惑,提高数字农业服务的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

2.提升农业主体综合素质 为建设数字农业和美丽乡村,必须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型农民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农村智力支持的基础。建议通过湖州市农民学院,加强市校、院地合作,在学历教育方面可以进行数字农业推广应用硕士项目合作,以着力培养全市数字农业建设的领军型人才[10]77-79。在移动化、数字化应用技术方面应该开展实践实地教学,并在数字农业基地中认定一批专业性强、示范性好、公益服务积极性高的实践实训基地,以提升农业主体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联合市农业部门、金融部门、农业银行,深入开展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工程,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研发,完善推广创新试验。

3.建设专业化农业科技服务队伍 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大量的、懂数字农业软硬件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的人才。德清县应该积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地理信息技术集聚化发展,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中科大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等相关产业研究院,建立多模式、多类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应该联合政府、涉农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长效的农业科技人员培育机制,从农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育现代科技服务人才。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帮助科技服务人员安稳落户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五)探索发展新模式,乡村服务数字化

1.发展农村数字生产服务 聚焦“三农”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以数字赋能乡村服务业,积极探索“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新模式,发展农村农业的订制服务、体验服务、数字服务、共享服务等服务新形态[11]3-7。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推动数字农机装备、科技推广、数字销售等服务业发展。依托庆渔堂数字渔业服务平台、早园笋产供销一体化平台,结合数字气象等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村生产服务的广度,提升农村生产服务的深度。

2.发展农村数字生活服务 应该协助推进“最多跑一次”向乡村社区延伸,以本地APP(如“德清通”“我德清”)一站式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广线上办、掌中办。基于大数据分析运用,构建涵盖就业、医疗、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在内的多功能模块,完善农村生活全覆盖的服务体系。搭建智慧养老云平台,推广智能监测设备应用,打通养老机构与基层医院、乡村医生、社区医生的联动通道,联合金融服务机构基于农业生产的平台,推广线上放贷平台,精准推送金融服务。

(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农政策创新化

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设立数字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数字农业建设的资金保障,对从事数字农业基础数据信息化、推广农村电商、搭建物联网平台等智慧农业建设的农村经营主体、组织,给予专项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创新支农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涉农创业主体财税优惠政策,创新涉农科技企业在研发、投资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减税负、增补贴工作。制定数字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减负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税费负担。另外,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奖励和扶持力度,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数字农业发展。

总之,德清县积极响应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凭借创新农业发展数字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搭建可视化平台,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强化高科技技术应用,深化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平台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推动业态嫁接升级、加速农产品生产品牌化,数字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德清县数字农业目前还存在着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强、农业标准化应用不够到位等问题。鉴于德清县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应加快农业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生产,完善网络化体系监管和预测农业市场;通过宣传、技能培训以及人才引进,提高当地数字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在农业生产与生活等多领域开拓新型数字化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县域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德清县农产品数字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创意小虫
德清县“宅富通”系统建设思路与实践探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湖羊干挑面
圆锥曲线中非对称代数式的处理方法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