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探析*

2021-01-16陈剑峰杨金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湖州茶文化茶叶

陈剑峰 , 杨金土

(1.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湖州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和打通“两山”高质量转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湖州茶产业发展已进入崭新阶段,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演化、产能相对过剩、竞争日益激烈等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把握新常态,拓展新思维,做大做强茶叶品牌,挖掘产业潜力,提升发展层次,着力助推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是全市茶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问题。

一、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机遇

近年来,茶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茶农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民生产业、绿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茶产业成为茶区乡村振兴的高效引擎

多年来,湖州着力生态茶园建设,加强茶科技支撑、茶品牌打造和茶文化弘扬,积极打造茶叶强市,大力发展名优茶产业,其茶产业在促进茶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全市茶园面积41.27万亩,产茶1.2万吨,产值44.37亿元,亩产值1.14万元,产值、亩产值均为全省第一,茶产业产值占浙江省的21.4%,茶区农民人均增收接近8 000元,茶产业成为了湖州茶区百姓的“富民产业”“绿色银行”(1)数据来源:《浙江大学湖州市茶叶产业联盟2019年第一次例会在湖召开》,2019-02-22,http://www.agri.cn/V20/ZX/qgxxlb_1/zj/201902/t20190222_6341550.htm。。新时代,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多业态融合发展为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激活茶经济发展的新利器,开辟了打通“两山”高质量转化的新通道。

(二)地方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湖州安吉县黄杜村,提出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交流,为“中国茶”的共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科学引领。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茶产业提升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之一。2019年,浙江省积极谋划出台《推进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湖州市人民政府专题召开了茶产业发展座谈会,谋划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促进茶产业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可以说,发展到这时候,湖州的茶产业已被普遍作为茶区重要的经济支柱来扶持培育,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一片叶子已经成为产业叶、致富叶、幸福叶。

(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茶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就是说,中国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时代、新启航、新发展的美好时期[1]9-15 [2]164-172 [3]51-55。当前,饮茶风尚日益盛行,饮茶已成为百姓休闲生活、健康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涉茶人员大约有8 000万[4]27-32,茶叶消费群体已经达到4.9亿(2)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19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https://new.qq.com/omn/20191124/20191124A0IA4M00.html。。近年来,我国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茶饮消费的热情不断升高。艾媒咨询调研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900亿元。可以说,我国的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5]20-23 [6]第5版。

二、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湖州茶产业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的挑战,也有自身产业发展的内生瓶颈制约。

(一)产能相对过剩,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持续扩张,茶叶市场产生了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状况。从2014年开始,我国茶叶的消费增长一直低于产量增长,茶叶库存不断增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的茶园面积持续增加,茶产业扩张势头一直不减,由此,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的矛盾不断加大,产能过剩日益加剧,卖茶难持续升级。2019年,央视“聚焦三农”,还专门聚焦了“产能过剩”下的茶产业如何撑起扶贫重担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茶产业已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当前,茶产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名茶大家闺秀独占螯头,演化成各地名品后来居上的态势,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传统茶产业的变革日益加剧,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茶产业,众多优秀茶企异军突起,由此导致茶产业的竞争态势更加错综复杂。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效用不高

茶叶是季节性产业。以湖州安吉的白茶为例,采摘期很短,只有一个月左右。每到采茶季节,采茶工紧缺是个普遍问题。采茶工的工资每年均有上涨,占到了茶叶销售收入的40%以上。调研表明,一个茶工一天的工资120元,再算上伙食住宿,至少180元。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进一步收窄了利润空间,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也造成茶叶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许多地方的夏秋茶常弃而不采。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正常采摘,夏秋茶的产量可占茶园全年茶产量的60%。目前,安吉白茶的加工周期不足一月,大量后期白化不足的春茶被弃养茶园,利用率极低。这种情况,制约了茶资源的合理利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茶产品结构单一,融合发展不足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促进茶区经济发展、增加茶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更好地满足百姓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目前,湖州茶产品品类、品系尚不丰富,主要停留在传统名优茶范畴,能够顺应和满足青年群体时尚消费需求的产品,其开发相当不足,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集学习、观赏、演示、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茶企不多,茶楼茶馆茶艺表演或茶文化知识普及等服务体验功能的嵌入不足,等等。总之,湖州的茶产业未能有效满足多层次、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此外,有机、生态、标准化的茶园建设仍需深入推进,茶叶生产仍主要以面广量大的小户茶农为主,大量茶农没有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茶农收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三、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现路径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效率增长为目标,以文化引领、科技带动、产业融合、开放发展、模式创新为动能,重在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的发展。这是新时代湖州茶产业提升竞争力、再创新辉煌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文化引领,打造全国和世界茶文化圣地

湖州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贡献了一批茶文化经典,其中,陆羽《茶经》是中国茶学和茶文化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以皎然、陆羽、颜真卿为核心的文人群体,对中国茶文化有特殊贡献[7]193-197。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高举茶圣旗,打响“茶经故里”“双圣之地”文化品牌。重点要加快推进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办好国际性陆羽茶文化高端研讨活动和陆羽公祭活动,让文化铸魂与产业塑形有机统一,以提升产业文化附加值。(2)重视茶文化展示核心区和关键平台建设。加强以吴兴妙西、长兴顾渚等茶文化集聚区为代表的茶文化景区建设,深化湖州陆羽茶文化博物馆、展示馆建设,积极整合全域资源,创建国家级陆羽茶文化生态保护区,高水平、高标准全面规划设计茶文化形象体系,打造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3)着力提升茶文化国内外文宣水平。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茶文化交流[8]278-283。还要提升现有中国(长兴)陆羽国际茶文化节、安吉白茶文化节等节庆举办水平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全民饮茶日、茶王赛、炒茶技艺现场展示、健康茶会、禅茶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主题活动,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茶文化宣传推广体系。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全国名茶名品新高地

品牌强茶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1)深化公共品牌建设。目前,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已在海内外声名鹊起,而湖州仅有安吉白茶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应该统筹编制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和名茶文化振兴行动计划,在持续做大做强安吉白茶公共品牌的同时,积极扩大长兴紫笋、莫干黄芽、三癸雨芽、温山御荈等为代表的地域名茶文化影响力,培育出新的全国公共品牌或区域品牌,形成名茶文化振兴和茶产业高质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2)聚力企业品牌打造。只有区域品牌而无企业自主品牌难以做强茶产业。近年来,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产销一条龙的大型茶叶集团。要充分借鉴云南普洱茶业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的经验,加快茶企培大育强、品牌化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型、旗舰型龙头企业,实现以企业品牌创建推进区域公共品牌的升华,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3)推进产品品牌创建。茶产品品牌是茶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致胜的法宝,也是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要借鉴“大益”茶、“陈升号”茶产品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茶产业各行业加强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茶产品品牌化发展格局[9]162-164。

(三)推进“三产”融合,打造茶产业融合先行示范地

(1)深化茶旅融合发展。要围绕全域旅游总目标,以茶生态资源、茶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茶旅游精品项目,发展茶旅景区、茶民宿、茶庄园、茶文化体验旅游、茶艺表演、茶文化科普和研学旅游产品,形成体验式、深度游为主的区域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2)深化产业衍生融合。要加强与茶文化、茶生活的融合,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茶产业衍生融合发展。要把握时尚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积极创新研发茶饮(食)品、茶生物制(药)品和茶功能性衍生产品。要把握时尚休闲生活发展新需求,不断完善休闲茶饮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茶叶衍生产业。要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的多层面、多领域深度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平台建设,实现以文载茶、以文兴业。(3)深化融合发展要素支撑。要积极推动区域茶产业、国内“白茶一号”大数据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专家库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茶产业发展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与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着力破解土地供给、资金扶持和信贷支持,破解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制约。

(四)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1)大力宏扬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茶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湖州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和一片叶子精准扶贫等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争当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生的高要求,以产业链建设为主线,加强生态保护和品牌创建,大力发展茶产业,为新时期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引擎。(2)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要加快编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出台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举措,通过茶产业的“三产联动、三生融合”,着力将茶产业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农业龙头产业和核心引领性产业,让茶产业成为分享、转化政治红利和展示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提供更多的“湖州元素”“湖州印记”“湖州经验”,要使湖州成为打通“两山”高质量转化的新通道、绿色发展的新样板。(3)高标准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要坚持生态绿色底线,持续加强环境整治。要深入推进与浙江大学等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茶园高标准环境治理、茶叶高标准技术生产、茶品高规格标准引领,促进和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标准化茶厂建设,不断改善加工条件,提升加工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清洁化、智能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10]18-23。

(五)聚力市场建设,打造茶叶加工和贸易交流集聚地

(1)提升湖州在国际国内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中的地位。浙江是茶叶出口大省,出口量多年来一直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湖州则是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大市,拥有浙江茶叶出口大户、茶叶出口标杆企业----湖州方路茶业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袋泡茶研发加工中心之一----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茶贸企业。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覆盖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另外,也还有一批生产加工能力很好的成长型公司。湖州应充分发挥加工和出口贸易龙头企业的核心优势和《茶经》故里、名茶之源的文化品牌优势,全力谋优区域茶叶加工贸易布局,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叶加工贸易集聚地。(2)加强国内“白茶一号”茶叶交易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白茶一号”全国大面积种植机遇,化竞争为动力,深入搞好中国白茶城、安吉白茶街等现有市场的资源整合、改造和提升。要加快集散地建设,全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白茶一号”加工、贸易集散中心和电商交易平台中心,把安吉建设成为“白叶一号”品质、价格、品牌等核心信息的权威高地和集散地,让安吉成为规范有序的“白茶一号”交易中心,权威的“白茶一号”综合指数发布中心,设施完备、功能完整、技术先进、监管到位、人气兴旺、交易活跃的国内一流茶贸市场。

总之,我国当前的茶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湖州作为《茶经》故里、名茶之源,要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把好机遇,全力创新破难;重点在加强文化引领,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聚力完善市场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湖州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