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1-01-16刘大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红思政大学生

刘大闯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短视频软件不断问世,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距离也随着现代信息输送的便利性不断压缩。在创造便利、传播便利的背景下,一部分网民率先在网络上打通了信息广泛输送与定向接收的先例,成为了网络中的“红人”。部分网红会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传播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也有一些“网红”会通过虚假的包装手段,将自己塑造成更易受到民众欢迎的形象,再通过某种定向的形象引导来获取一定的“形象红利”。但从塑造形象到获取红利的这一必要过程,往往被隐藏在网红“作品”之下。缺乏一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很难透过网红们光鲜亮丽的表象,去探究其走红和获利过程中的本质机理。而在不辩证、不全面的视角下,大学生必然会受到网红文化中不良成分的持续性影响,继而对其思想、行为乃至未来发展都会形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干预。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规整大学生思想精神的重要教育体系,理应立足于“网红文化”盛行的当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增强信息分辨和弃其糟粕的能力。

一、网红文化的“优势”解构

(一)出身草根

与传统媒体层层选拔、层层把控的“精英”传播机制不同,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互联网新媒体逐渐降低了公共发言的门槛。网民们可以在社交平台内相对自由地发布信息,只要网络条件稳定,发布信息的过程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直接限制。不仅如此,技术的发展也令网民可分享的信息类别逐渐增加,目前来看已经从最开始的文字、图片、音频信息,进化为可实时传输的直播类影音信息。信息输送的门槛持续降低,信息发布的类别不断增加,这便为普通群众跃升为“公众人物”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在传统媒体环境中,若想要成为“红人”,不但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历经多年的实践打磨。而在当下,只要能够拥有话题度,持续产出令大众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跃升成为“红人”。许多网红在走红之前,只是经济条件和文化底蕴都十分普通的“草根阶层”,但在成为网红之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1]。相较于其他精英类的红人,草根网红的优势在于“无距离感”,这种无距离感会令更多的网民产生地位雷同的观念,进而更易接受草根网红们的想法。而在数据爆炸的当下,这种潜在的认同感无疑是草根网红们强有力的“竞争力”构成。

(二)工作内容“泛娱乐化”

网红们之所以“红”,根本原因是受到了网民们的热烈追捧。而网民们之所以对其进行追捧,根源在于能够从网红的身上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而内涵深刻的精神获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虑,这并不符合网红走红和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那么民众在追捧网红时的精神获得,就必然是短暂但效果明显的娱乐消费。的确,当前有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的网红们,基本全都是利用娱乐化的信息吸引眼球的产物。娱乐永远是人们需要的精神刺激物,其作用价值在任何一种社会环境内都无法否认和消解。而网红们则提供了短暂多样,但具有持续效果的娱乐因子。这种直接对接民众信息诉求的娱乐化效果,是传统媒体和严肃文化都无法达到的。虽然这种泛娱乐化的意识形态,可能会对民众的思想精神深度造成负面影响,但从“高度匹配民众需求”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提供”这两个特征来看,网红文化在民众接受的角度内尚未存在足以与其匹敌的竞争对手。

二、网红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面影响

(一)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始终存在大学生响应不积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们认为创业风险过大。而网红们大多出身于草根,凭借着一些特长和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且绝大多数的网红在走红前都是以个人运营模式为主,只有在走红之后才会成立公司或加入公司。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鲜明的自主创业的成功范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恐惧心理,用名人效应和偶像效应刺激大学生去研究和实施自主创业。

(二)提升了大学生的探究能力

网红文化不仅仅包含网红本身,还包含民众以网红为核心进行的一系列二度创作活动。例如,部分网红会开放自己的肖像权,供网友们以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形式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加工。一方面,网红可以通过网友的二度创作持续获取流量,另一方面网友也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娱乐快感。而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网友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文学解构和形象分析等技术,对网红形象进行剖解分析和二度组接。这些行为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信息提炼和信息甄别等分析能力,且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其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培育。因此,在大学生参与网红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实际上其探究能力受到了正面的影响[2]。

(三)拓宽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当代网红虽然都以匹配民众娱乐需求为目的,但其具体的信息传播形式却丰富多彩。从美食到技术分析、从美妆到技能传递,网红们的“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国内相对知名的产业。在校大学生因受成长环境和地方文化的持续性影响,本质上很难接触到较多的产业信息。但受到网红文化广泛的传播影响,这些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信息都可以在手机、电脑这一方天地得到良好的呈现。大学生完全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观看网红视频和文章便对这些产业、行业进行有效了解。这说明,网红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对网络进行并列接收,从而拓宽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三、网红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

(一)淡化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网红文化中最吸引大学生的部分,其实并不是网红们在不同领域内的特殊性,而是网红们所呈现出来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部分网红为了快速吸引到更多的流量以提升变现的体量,更是会对自身经济实力进行过度包装,宣讲某些“一夜暴富”的言论。大学生们长期受到这类文化的浸染,必然会对高校思政教育一贯宣传的“脚踏实地”产生怀疑,进而更易受到传销、诈骗等犯罪团伙的影响,更有一定概率从幻想走向错误的“实践”。这些错误的网红文化虽然并不是网红文化的主流,但其真实存在于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内,如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未能及时进行对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便会较大概率地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二)扭曲了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网红中的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凭借互联网来实现创业。互联网创业的确是当前我国的一种重要创业形式,但实业创业也同样具有发展潜力,同样需要大学生这类新鲜血液加入其中。网红文化的持续性影响,会令大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追随心理,进而认为互联网创业才是创业的唯一方向[3]。相反,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各项针对地方实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用于鼓励实体创业。且我国始终呼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才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网红文化中刻意强调网络优势,忽略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这一现象,无疑会扭曲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不利局面。

(三)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实施了针对于网络主播们的管理政策,但相关政策仍处于探索期间,难以行之有效地规避所有的不良现象。因此,大学生们仍然有较大概率正在受到不良网红文化的影响。例如,部分网红会宣扬某些偏激的思想,来起到标新立异以吸引年轻人获取流量的作用。如呼吁年轻人活出自我,与父母师长进行对抗等等。这些思想无一例外都在消解责任的重要性。而责任的背负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却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构成。消解责任一方面会弱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正在瓦解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造成持续性的不良影响。

四、应对网红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

(一)开设双向辩论思政课,探讨“网红”的利弊

根据上文描述可知,大学生之所以无法规避网红文化的负面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正在听信网红文化的“一面之词”。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以对抗不良网红文化为目标,将自身塑造成不良文化的对立面,从而用思政教育的辩证性引导学生对网红文化进行多元、具体的反思。具体可以从三个步骤入手:首先,教师需要以“网红文化”为核心,搜集网络上比较典型的案例对网红的成型进行系统性的解构。其次,要开通专门的二元辩证课堂,由学生指出自己对网红文化的认可逻辑和网红文化值得推崇的优点。再由教师指出网红文化的不足之处,二者进行合理的辩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更本质的视角重新建构对网红文化的利弊认知,继而掌握对网红文化和网红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听取网红们的一面之词[4]。

(二)开通线上教育渠道,匹配学生互联网兴趣取向

本质上,当代大学生们认同网红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学生们更认可在互联网层面进行平等交流的这一形式。针对此,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挤占大学生网络“冲浪”的份额。思政教师可以继续使用二元辩论的形式,刺激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首先,在线上教学开始前,思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挖掘尚未达到“大热”程度的网红,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推理和预测。教师同样要进行预测,但重点要从思想精神层面入手,例如分析该网红的政治思想、社会责任感和人格素养水平等等。其次,在线上教学开始时,学生可以先对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汇报,教师再对学生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该网红思想精神素养和成功率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利用网红案例和线上教学,令学生明确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取成功,正确的思想内核和良好的道德素养都是成功的前提,继而达成隐性的思想教育[5]。

(三)建设校本网络资源库,占领学生网络浏览的阵地

上文中提到,网红文化具有拓宽学生认知视野的作用,但学生在通过网红文化拓宽认知时,很有可能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诱。基于此,思政教育者们应该构建校本的网络资源库,在科学且专业的前提下,为学生们提供足够丰富、多样的认知资源。校方可以结合校内专业扩充行业资料,也可以与省级、国家级网络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全专业的信息共享。当学生在校内数据库中可满足信息获取需求,那么校方便可在大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精神领袖地位。思政教育的也会在这些资源的加持下更加顺利地开展。而在校内高质量资源的熏陶下,低劣的网红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会适当降低。

(四)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定向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在对网红文化进行二元辩证的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注意,教师的工作并不是完全否定网红文化的优势,而是要取长补短,帮助学生理解和利用网红文化的成功机理。基于此,教师要根据网络环境,讲解一些关于网络规则、网络良知的内容,并且要结合网络处理的实例进行讲解。例如,针对在直播中宣讲不良文化、传播不良价值观的网红们,国家已经勒令其停止直播,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都不允许重新回到公众视野。思政教师要做的是剖解国家这样处理的根据、理由和行为逻辑,令学生明确规则设立和规则执行的原理,并传递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定向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从而令学生更加明晰网红文化中真正具有价值的部分,在未来接触网络创业或者认同网红的过程中,能够坚定自身的价值观,以辩证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

五、结束语

网红文化的成型并不尽然是错误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们之所以推崇网红文化,根本原因在于网红的代表者大多让大学生们对其有一种无距离感。“他们”代表着大学生可能会到达的“将来”,而这种“将来”与教育体系一贯强调的“未来”相比,看上去更容易达成。因此,大学生是本着肯定“自我”的思想而去认同和推崇网红文化的。这是大学生群体给予思政教育的一次机会,通过对网红文化认同感的深入探究,思政教育可以立足于网红文化,开拓出全新的教学范式,探究其走红背后存在的接受美学,继而在更了解大学生思想以及行为构成的前提下,有效驱动大学生正确政治思想的完善成型。

猜你喜欢

网红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不要上“网红”的当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