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01-16魏信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魏信平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良好行为品质和政治素养的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基于文化自信角度大力发扬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目标,培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首先,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三观”。青年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崇高的理想与道德修养,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石。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但也伴随着过度自我和自负的心理状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学生逐渐摆脱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培育作用,为大学生精神世界提供养分,使其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自觉加入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最后,有利于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拓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路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受到良好的文化滋养,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总之,无论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基于高校学生三观培育,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重点,分清主次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国家课程以及统编教材为基础,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教学中,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做进一步补充。思政课堂教学中讲授统编教材始终是必须遵守的要求,在完成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思想政治教育可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1]。这一过程中,需要始终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国家的统编教材是教学主导,合理地引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为教学所提供的内容补充,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反之,地方文化将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合理运用,科学融入

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章节内容,并不一定完全适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应用过程中仍需要结合章节的内容,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融入一些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内容或者案例。通过运用融合技巧,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环节中,避免内容的重复,或与教学章节的主题存在偏差,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方面,充分挖掘有价值的地方文化实践教学资源,也可通过建立地方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拓展多样化的地方文化实践活动,并逐步增强地方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同时,深入了解高校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基本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选取高校学生喜欢并且容易听懂的方式和语言,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

(三)学以致用,注重效率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度,确立良好的思想信仰,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不能过分追求特色文化,应注意合理适度,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目标的高度一致。否则将会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偏离正确轨道,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却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意义。通过对学生开展地方特色优秀文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素养。高校学生只有正确认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从中获取精髓,确立坚定的信仰,加强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这样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时,能够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认同但不能盲目追随,使每一名高校学生均能够具备坚定的思想观念。

(四)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相比理论课程教学更具有难度,由于外部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实践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完善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支撑。高校的各个部门也应该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形成高效的工作模式,夯实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同时也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德施教。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师还需要将地方优秀文化转化为可运用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认知、理论和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之余,注重强化自身知识学习,借助自身的学术能力,整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规范教学形式,在其中融入现代化元素,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保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经过科学的梳理以及有效整合后,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使其思想观念和认知能够得到创新,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高质量人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保障[3]。

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

首先,课堂探讨交流式教学,需要对传统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4]。在互动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看待文化时,能够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在制定高校思政教学规划过程中,应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不同的文化课程种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在课堂教学时,可为学生讲解地方历史发展、名人事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最后,运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例如视频教学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知识内容,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需要注重视频内容的覆盖面,以及所融入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否具有教育价值,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地方文化素材,为学生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保证视频教学资源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通过精练的语言以及精美的画面,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双重冲击,感受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思政实践

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有所差异,不同地方文化背景下衍生出属于该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节庆。节庆活动对于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节庆活动也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特色和价值,这与高校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现阶段,许多西方的节庆活动在我国大范围传播,融入其中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此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地区文化特征,借助节庆活动,引导学生共同组织和参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后,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并受到文化氛围的感染,自觉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样一来,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5]。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

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差异性较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文化资源,均来源于高校所处地区,与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中有许多学生来自于其他地区,但长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也接触到了高校所处的地方文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时间的推移,这些来自于外地的高校学生,也将会逐渐掌握和理解地方文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拓展了解地方文化的途径,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多样化的地方文化,并且将地方文化充分融入思政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和介绍更多书本上无法了解到的文化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工程,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地方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文化实践活动。

(四)借助新媒体构建文化教育新阵地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掌握、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新阵地。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打造一支具备较强新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使其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新媒体及时、便捷掌握时事动态[6]。第二,构建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建设融合多种新型理念和特色的地方文化校园网站,注重凸显地方优秀文化特点,使大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地方文化熏陶,不断提高其文化感知能力。第三,促进新媒体地方文化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发展。根据高校所处地区的不同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具有浓烈地方文化色彩的新媒体网络平台、文化讲坛、网络报告厅等,不断拓展新媒体地方文化教育形式。同时,添加娱乐性内容,不仅展现地方文化,也给学生提供娱乐和学习同步的阵地,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使大学生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受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五)营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在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思政教育的文化教学要求,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地方文化校园氛围,切实发挥地方文化的最大感染能力。一方面,强化高校的地方文化相关硬件建设,在高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宿舍,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比如,通过张贴海报、宣传画、文字介绍等方式,使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均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能力和感染能力;建设校园内的地方文化特色景观,使学生进入校园内,便能感受到很好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软环境建设工作。现阶段,高校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常会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思政教师则应该充分借助这些活动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校园艺术节、书法大赛、校园文化节等,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吸引学生的地方文化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利用具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能够获取更多的精髓和养分,继而实现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目的。通过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思政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借助新媒体构建文化教育新阵地等途径,充分促进两者融合,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自信根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