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教育中高职生敬业精神的培育

2021-01-16刘申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职业生涯价值观

刘申忠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88)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具有普遍性与行业性的统一[1]。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通知中指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明确要求要从学校抓起。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而职业生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与职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塑造具备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才。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融合敬业精神的培养,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和输送爱岗敬业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一、敬业精神的历史考察

《现代汉语词典》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可见,敬业如果从内在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从外在来说,它是国家和社会对职业者持何种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评价和要求。内涵于敬业中的敬业精神,其内核就是无私奉献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指出,敬业的具体内涵是:敬业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2]。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比较注重敬业精神的弘扬和继承,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春秋时代,孔子认为人应该“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朱熹主张“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告诫人们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敬业的精神基因,早已深深融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敬业爱国的典型人物和感人至深的事迹,如璀璨星河,熠熠生辉。从遍尝百草的神农到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国献身的屈原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赴义的谭嗣同,从忍辱负重写出史家绝唱的司马迁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的刻苦勤奋、无私奉献的精神。

敬业精神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现如今,时代楷模不断涌现,优秀文化不仅有了传承,还日益壮大,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的铁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等敬业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辉映。

任何人要在社会中立足、谋生和发展,总是要借助职业途径来实现,通过职业获得收入回报,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个人层面的敬业,其实是一种工作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融合和共同提升。在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中,职业者所遵循的职业价值观、使命感、责任感,表现出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等敬业品质都是敬业精神的内涵与体现。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把中国梦内化为自己的梦,爱岗敬业。可见,敬业已经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目标,而是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相融合、相联系,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无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价值与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提升的角度来看,敬业精神无疑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关键的内在品质。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敬业精神有了新的解读,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敬业上升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

新时代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既源于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美德,又来源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岗位职责的要求和提升职业生涯的需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对敬业精神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任劳任怨、锲而不舍、努力奋进的基本职业要求基础上,鼓励和提倡勇于尝试、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开拓。

二、职业生涯教育与敬业精神的关系分析

唐上洁将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表述为: 它是一种教育发展历程,主要贯穿在学生对职业的认知阶段、职业的掌握阶段以及职业生涯的实施阶段等,在其中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能力[3]。职业生涯教育内涵于教育之中,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更加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意识培养和进行职业规划、职业理念、职业认同的教育活动。其主要从学生和社会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质、职业观念,是职业生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职业生涯教育与敬业精神是怎样的关系呢?

(一)职业生涯教育与敬业精神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院校面向学生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活动,既有专业课程,也有讲座、实践等不同于专业课程的关于职业的教育。其课程属性是理论加实践,既有理论的讲授,也有实践的操练。其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提升。显然,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在学生这一方,学生需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内化于理念,树立对职业生涯的终身认知。在教育者这一方,职业生涯教育应立足于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终身理念。在学校这一方,是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一般而言,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生涯认知教育、自我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规划与职业意识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核心素质养成等。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理应纳入职业生涯教育之中,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必有内容。无论从其教育目标看,还是从内容来看,敬业精神都内含于职业生涯教育之中,体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缺失了敬业精神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活动。

(二)职业生涯教育与敬业精神为概念与具象的关系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作为一种活动,须有活动的内容。作为院校的一门具体课程,它是一种教育载体,须有载体的内容。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掌握职业所需要的理念和素质及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培育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还要学习文化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素养课程。职业生涯既可以看作是技能课程,也有可以看作是素养课程。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职业生涯教育都是一个概念,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授课内容充填起来的而变成立体、具象的教学活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了可操作性。敬业精神就是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一个具象,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教育过程必须完成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抽象变成具象,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职业生涯教育作为载体,敬业精神就是附在载体上的内容。两者相生相伴,如果失去了载体的内容,载体就变得不完整。

三、职业生涯教育中高职生敬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如何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融入敬业精神培养,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为此,作为高职院校,可以从下面几个路径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塑造敬业精神。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观、敬业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敬业,就是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讲奉献、人人愿奉献的环境氛围。因此,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理应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强化敬业精神的塑造,在学生群体里积极倡导和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群体把敬业精神内化为他们的职业信念,对所从事的工作存崇敬之心,能够真正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此外,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敬业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的理想信念,培养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二)把敬业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敬业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是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般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主体框架包括:基本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自我认知(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外部世界认知(社会与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与行动、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因此,应该把敬业精神纳入到价值观教学内容之中,进行相关教学的安排。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可能来进行系统探索和分析,融合职业要求和职业素质涵养,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的培育,加深学生对敬业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涵养,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养成,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还能促进其各方面才能的不断提升,为其顺利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4]。

(三)融入劳动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在劳动中树立敬业精神。劳动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在校的学生通过专门的劳动周,进行劳动锻炼。劳动周有学时,有教学安排,按班级把学生分到学校内不同的一线基层岗位参加劳动。如保洁打扫卫生、门卫值班巡逻、食堂卫生、文件整理、图书搬运整理等。学校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参加实际劳动,体验劳动过程,在劳动中获得真知实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热爱劳动的理念。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5]。可见,在劳动教育中必须融入敬业精神,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敬业精神,并强化爱岗敬业精神。

(四)多层次、多途径宣传优秀劳动者和大国工匠事迹,营造氛围,正面引导。职业生涯教育中,需要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在选择时,我们要考虑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批国家级和省级劳动模范、优秀劳动者、大国工匠。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时代担当。榜样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是最有示范作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把他们的事迹融入教学案例中对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有着直接引领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就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出过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6]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毕业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成为决定职业院校能否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唯有向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职业技能与敬业精神兼备的优质毕业生,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做到履职尽职。因此,高职院校的敬业精神的培育已然成为其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责任。高职院校必须要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将敬业精神贯穿到学生教育的整个环节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职业生涯价值观
敬业精神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