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16杨锡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院校素养

杨锡山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昆明 650221)

引言

职业素养培养的概念源自于1972年英国教育家梅腾斯提出的关键能力概念,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贴合这一概念,各国的高校也逐渐寻找提升学生能力技能的解决方案。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一、关键概念界定

(一)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提升,应该具备的相关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能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此概念的总体框架来自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说明》。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校的培养,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逐渐形成。对学生素养进行较为深入的概括,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六大素养,其中在文化基础方面,学生需要具有的是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要注重自我发展,其中包括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在社会参与方面,学生需要对个人的自身行为负责任,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与创新。

(二)职业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相关的教育学家和部分领域的学者将职业核心素养界定为根据社会对人才所需的条件,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其主要提升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1]。结合社会对人才所需的规格,进行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决策能力。同时,在未来社会更加复杂的环境下,需要运用到不同学科的跨领域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下调用各种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解决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在高职教育面对较严峻的现实考验时,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教育大格局,并逐渐提高人才的质量,使企业与社会各领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获得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并找到合适的职业,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学生通过学习所习得的综合能力,即成为职业核心素养。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其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就是,从就业环境出发具备适应未来职业的核心素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体系的内涵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特征

学生职业素养是包含多个方面的立体化概念,其在广度和宽度方面均有不同的内涵,同时不同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深度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别[2]。在广度方面,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是面向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具有前瞻性,同时要时时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动态化的培养。高职学生通过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及部分高科技例如人工智能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适应企业岗位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够适用时代发展的能力。在宽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时,要具有广泛适用性,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并不具有终身性,因此学生掌握的职业核心素养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职业,并能够掌握大部分职业的公共性。职业核心素养的习得,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同时能够对品质生活的基础进行筛选,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职业核心素养的本质特点。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适应某一种行业,而是要培养不同行业和职位的交际性能力。

在深度方面,不同院校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角度的问题。因此,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具有适应性和超越性,在双重理性的保驾护航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其适应性从理性角度来说,是能够应对社会的需求,而超越性是指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时,需要关注其未来的成长,并能够帮助其建立成长成才的理性价值。用冰山理论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特征进行探讨时,企业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仅仅停留在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那一部分,而学生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代表的能力,则是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被企业逐渐关注到,但是这一部分能力能够对学生长期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后期工作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正向影响的条件下会激发出内在的工作动力,在个人职业生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理想状态

高职学生通过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并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价值,创造职业生涯。未来学生的就业场景也基本上满足上述条件。结合国外部分心理咨询专业学者的研究,职业核心素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表演者层次,指的是高职学生通过习得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职业生涯当中,并在新环境当中尽快适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职业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匹配。其二是主导者状态,指的是高职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找到了职业的兴趣,能够将自身所长运用到工作当中,逐渐成为工作内容的主导,能够与企业的团队进行合作,与企业协同发展。最后是创作状态,指的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个人的价值,能够针对个人理想和未来的职业目标寻找到合适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可基于学生的专业领域特点进行模仿企业场景的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以团队主导的模式,进行相关的场景项目模仿,并将项目的完成过程与结果作为对学生考核的相关依据。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在现阶段通常只能停留在表演者状态,学校需要帮助学生挖掘职业兴趣,并帮助学生去尝试不同职业带来的不同体验,使学生能够建立职业生涯流程的发展观念,使学生能够进入未来的创造主导者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当前高职学校对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托于相应学科的课程和技能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而这种市场的需求还没有融入到高职的课程中。以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学生为例,高职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的专业课程,学生仅能通过课程掌握相关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也基本上停留在课本上。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部分经济类的课程及计算机应用的课程。而作为教学重点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同职业状态和专业职能。课程的设置主要以传授知识点为主,其内容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有待商榷,学校对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顶层的设计,在课程内容方面不够丰满[4]。

(二)课程体系单一

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员工能够拥有适应职业的全方面能力。尤其是对新员工的要求更是包含了多个方面,其中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不是单一从课本知识上能够习得的。同时,这种能力不仅能够适应某一种单一的职业,其应用相对广泛,属于通用型核心素养。不同专业对于专业能力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市场调研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仿真项目场景的支持。部分学校并没有结合新时代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仿真项目场景的教学,以至于学生无法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培养。

(三)缺少对岗位的全局性思考

部分高职院校能够对学生提供仿真项目场景的教学,但是这种仿真实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高职院校在仿真训练中的课程设计较为流程化,缺少对学生专业需求的结合。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对岗位的全局性思考,尤其是在部分新兴行业的教学方面,学校没有充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了解。这些年企业对新员工的要求逐渐提高,新员工在企业的适应时间也逐渐减少,学生在进入职场后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能够在企业中立即发挥个人的作用,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对岗位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但实际情况是,部分院校仅将提升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阻碍了学生成为具备多项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专项研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专项研究,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好职业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新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很快,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在提升技能的方面也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因此,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复合型人才需要进行复合型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复合型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课程中。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所需人才的核心要求。为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学校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要达到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应聘要求之上。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实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学校需要结合业内优秀的教师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抓住企业发展对本专业带来的全新机遇。

(二)探索场景化课程载体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养的培养,应以项目为导向。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场景化课程载体,通过课程的设置能够实现仿真企业的目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体会实际工作的问题。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应能够应用在不同的职业场景中,学生在对项目场景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多种学科知识,并应用其复合能力。高职院校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内在的分析,并结合其中的关联进行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建立批判性思考等意识。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一方面要求新员工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员工能够进行企业数据分析,并能够结合营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复合性的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应用复合性知识,在职业生涯中体现复合性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时,需要积极探索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载体。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实践基地的合作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于员工的需求不仅仅是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高职院校须结合新时代背景特点,以及院校实际的发展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中间的衔接,也需进行细致的教学。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每个教学核心环节中,都需要融入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同时需要与社会各行业做到互融共通,对课程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整合,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逐渐实现高职教学的课堂翻转。高职院校应当将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作为专业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正式入职前的实习和实训,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学校需要将真实的行业经验进行分享,为学生日后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照和导向。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社会与企业也逐渐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相关关键概念的界定以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内涵的分析,探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单一、对岗位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思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载体探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三方面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

猜你喜欢

核心院校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