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1-01-16罗晓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罗晓莉,刘 林

(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师的职责也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习总书记深刻把握现实,提出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思想。高校辅导员是贯彻“三全育人”思想的重要责任主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素质提升的科学路径,是高校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客观现实需要。

一、“三全育人”的提出及其内涵与内容

(一)“三全育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当前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导致“丧文化”流行,甚至造成信仰缺失和理想信念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审时度势,提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战略举措,要求各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也提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在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人才培养贯穿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教育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目标[3]。

“三全育人”战略要求高校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要胸怀大局,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既注重宏观方面的顶层设计,又关注微观方面的管理。要把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个体,公平公正地实施教育;要通过多种手段,增强教育效果,既要传承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灵活运用现代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式,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各高校应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关键,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强化基础知识教育,突出重点难点,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相关责任,构建教育内容丰富、考核标准完善、科学运行、有制度保障且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必须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度落实到新时代大思政教育工作中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育人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实施大思政教育的全新方式,对高校实施大思政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三全育人”具体内容

全员育人,首先要求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都不能掉;其次,要充分认识到育人的责任主体,从而构建各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协同育人措施,真正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第三,全员育人的责任主体应是多元的,是一个多元主体责任共担、共同发力的过程,这个多元责任主体包括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必须明确不同主体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的职责,真正担负起育人的责任。

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尤其在大学阶段,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在育人过程中,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既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又要督促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好课程思政教育,激发课程思政的魅力与活力;再就是在育人过程中,要在讲授好理论课的同时,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渠道,拓展实践育人的共同体,增加双创课程、创客空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活动,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领域。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将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联系起来,相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通过各门课程、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力,提高教育实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学科教育之中,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3];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重视互联网对高校育人的影响,让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发挥育人的正向作用;落实好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积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育人品牌,让大学生社团在育人中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

“三全育人”既是高校育人的理念,也是路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是高校提升人才培育水平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育资源的新整合、教育方式的变革都深刻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育。

(一)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容易趋于“碎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速度,导致一些大学生存在思维空洞问题,缺少精神依托。科技在带给人类福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高校享受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效应的干扰。当前互联网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管制,大学生现有的思想条件无法完全做到对海量信息的有效甄别,有时甚至会误导学生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这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话语权,加大了大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难度[4]。互联网的大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但网络带来的负作用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板块组成,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辅导员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合理整合资源,打造高校、政府、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主要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缺乏思政教育渗透意识。思想政治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群体的接触最为频繁,具备解决事务性问题的实践经验,但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三者之间缺乏有效合作、衔接不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散,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无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4]。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三者应积极有效合作,构建协同育人、系统育人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难以让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当前,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欠科学,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化,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需求。传统的师授生听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需求和价值的关注,缺乏针对性,削弱了教师授课的引导力和吸引力,难以达到“内化于心”的教学效果,必须革新[4]。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教室里完成,缺少与之对应的社会实践,学生很难有“外化于行”的实践机会,因此,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做到知行合一,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理论灌输,缺少与受教育群体的互动和情感共鸣。当今00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复杂和多元,更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去把握,实施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正处在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时期,大学生群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理性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但其形成过程又会比较复杂和曲折。思想未系统成型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极易迷失在多元的价值观里,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如何改变教育方式,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

辅导员是青年大学生的“青春导航”和“人生灯塔”,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更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道德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探讨新时代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落实“三全育人”精神的需要,也是全面发挥辅导员在高校育人中重要作用的基础。

(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辅导员的工作与高校专任教师相比还是有区别的,专任教师侧重于教学,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辅导员更多的是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指路人。辅导员的工作多而杂,需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尽量为学生解决学习、工作甚至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困惑,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明灯,指导青年大学生在碰到难题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当代的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生活在物质比较充裕的时代,缺乏困难和挫折的人生经历,遇到困难难以积极应对,这就需要辅导员洞悉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并及时疏导和解决。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并基于这种特殊性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新时代,辅导员需要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心怀责任与担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理想、心理健康的合格大学生。辅导员要有认真培养学生成长、与学生共成长的使命担当,以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表率,让学生信服,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辅导员要深谙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有灵魂、有精神、有气魄、有志向的当代青年。

(二)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做到育人无声

一名称职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培养自己的亲和力,才能真正融入学生、贴近学生和走进学生心中,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状况,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讲给老师听,才会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和机制。

辅导员亲和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锤炼和锻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经过激烈的高考,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他们大部分刚刚脱离家庭环境,进入需要更多自我管理的大学时代。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与中学有许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生远离了自己的亲人,需要自我管理,开启自己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因此,需要大学老师尤其是辅导员多关心学生,将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从学习与生活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生活的能力。二是辅导员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年轻的大学生都是独立个体,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要与学生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只有与学生以平等的朋友相待,学生才会从内心认可老师,才会跟老师说真话,才会以心换心地同老师沟通和交流,才能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牢固的信任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辅导员要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解决学生的问题,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三是辅导员要时刻保持谦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也要善于学习,做到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相处。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姿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学生解决问题,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做到办事谦虚谨慎、态度乐观向上,这样才会使自己真正贴近学生、融入学生,在精神上、思想上与学生积极交融,才能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得心应手。

(三)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体现在与学生交往中的点点滴滴,面对的问题五花八门,辅导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不断提高。

一是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政治学习方面,要增强政治信仰,强化思想政治观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学习学生管理知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好政治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长大,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一代之治需一代之才”,从宏观环境来看,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这样的时代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责任重大,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他们个性独特,这些都需要辅导员认真学习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学生管理知识。

二是辅导员必须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信息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校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网络贷款问题、线上学习问题,等等,这些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办法,对辅导员处理这些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学生及时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学习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新方法新理念,及时解决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新问题。尤其是要善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的现代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处理突发事件,提升处理学生应急事件的能力。

三是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时刻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辅导员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力,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并对此进行理性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领悟力和辨别力。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发展,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党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不跑偏、不走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根正苗红[5]。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准确把握学生问题的症结,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偏差。辅导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研判时事,组织班级同学就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时事进行研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沙龙、座谈会、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路径探讨

(一)全员育人: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多元主体育人中的直接作用

全员育人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组成的育人体系,其中学生是“四位一体”育人机制的核心。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育人主体,在学校教育中,辅导员具有对学生直接的育人作用,育人效果直接作用于学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者,担负着大学生思想价值引导的重要职责,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师。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全员育人中的直接作用呢?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必须增强自己的本领,锤炼自己的品质,塑造自己的品行,提升素质与能力,只有做到自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去感化和教育学生。

各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应把思想政治素质做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严把进口关,让思想觉悟高、有情怀的老师去做辅导员的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机制,特别是当今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通过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能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更好地完成辅导员的各项任务。高校可以按照职业规划方向来确定对应的辅导员团队,确保各个成员的职责清晰明确,在工作中密切配合。辅导员应积极学习国家有关辅导员素质能力要求的文件,找出自己与规定标准的差距。比如:工科或理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语言交流方面要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要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多做文章。还可以经常记录自己的日常工作,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效果,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辅导员应综合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结构性调整。如: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各类培训,以及攻读学位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相关知识不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广泛阅读[6]。

(二)全过程育人:让辅导员的作用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全部过程

全过程育人主要是指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期末、从周末到寒暑假,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中辅导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辅导员是整个大学阶段贯穿始终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

为真正发挥辅导员在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应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辅导员培训机制来提升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建立常态化的辅导员培训机制是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不断强化对已引进辅导员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确保其思想道德水平始终位于教育队伍前列[7]。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各方面的能力。应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在制定培训体系时,应以构建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为抓手,让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常态化。为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完整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将培训机制构建、培训内容整合、培训形式完善三者结合起来,打造适应新时代特点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培训常态化能让辅导员不断学习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培训内容的完整性能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培训形式的多样化能激发辅导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应积极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采取丰富多彩且简单易学的学习形式,杜绝为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避免挫伤辅导员参加培训积极性[7]。

(三)全方位育人: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思政教育寓于其中

全方位育人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载体,如学生的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审、贫困资助体系建设、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班风建设、诚信考试教育活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等,将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寓于其中,进行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还要求充分发挥校内校外、课堂内课堂外两个资源,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协同育人体系。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思政教育寓于各类平台、载体和各项活动中,这就要求选聘优秀辅导员并建立规范的辅导员考核制度,使其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应对高校各项育人载体、平台和活动。

高校引进辅导员时要把好“入门关”,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引进组织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纪律观念严、态度作风正的优秀毕业生做辅导员。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要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信息透明化。高校引进辅导员要重点考察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背景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等。各级主管部门要与高校积极配合,搭建好平台,使选聘工作顺利进行。坚持常态化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内容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征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新机制。让辅导员在培训中增强工作认同感,增强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另外,高校应该加大对辅导员学习、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投入,让辅导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较高的稳定的收入来源。

辅导员职位特殊,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不仅关系其所辅导的学生未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并落实规范的辅导员考核制度。高校在考核辅导员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其工作成果,更应该从其实际出发考虑其工作过程是否踏实、细心、认真。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创新考核方式,对辅导员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测评,真正做到能科学考核其工作。辅导员不再受单一绩效的考核制约,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