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思政”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16郑帅朱子博

关键词:社交思政大学生

郑帅 朱子博

新时代要求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高质量人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了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提供了“互联网+教育”平台,“微思政”应时而生。“微思政”的“微”不是指“微小”,而是指细微的隐性教育,即利用碎片化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从枯燥单向变得生动有趣。“微思政”在高校思政领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被冠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目标。高等学校的教学环境与科研环境比较宽松,在课改方面有更大的自主空间,但是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或者不合理的现象。[1]因此,研究“微思政”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趋势对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思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一步步走进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推动着思政教育传播媒介和手段的更迭换代。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以课堂为主,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容易让高校思政教育陷入单向灌输、被动接受、枯燥乏味的境地。传统以教师为主的师生交流方式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化、单一化、生硬化。采用新技术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微思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微产品”能够提供海量教育资源

“微产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学习通”“雨课堂”“微课”等多种智慧教学平台推动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将“微思政”海量资讯、精品视频课程、课后习题巩固等多种教学形式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微产品”的服务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工作理念,主动推行网上信息公开,积极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咨询服务,有利于解决学生在思政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微产品”利用得越好,就越能够使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微阵地”有助于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信息快捷高效的“微阵地”。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阵地”可以满足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需求。第一,高校官方网站是“微思政”的主阵地,是主流信息发布平台。官网作为主流媒体,要积极引导正面舆论,保持信息的严谨性、真实性,确保“微思政”内容的持续更新,引导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及时注入新鲜思政内容,要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手”平台。第二,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凭借信息的海量性、生动性获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高校积极主动接纳新媒体、学习新媒体创作理念,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掌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律,将“微思政”教育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新媒体,有助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第三,“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多种思政类学习平台提供了海量新闻资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线自助学习能力。高校借助外部平台,宣传本校办学理念及特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还可以提升在校生的学校荣誉感。

(三)“微社交”有助于师生互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微博、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深受大学生欢迎。比起传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当代大学生更加推崇网络中轻松便捷的人际交往模式,“微社交”为“微思政”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互动交流平台。首先,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师生通过日常对话可以进行“微思政”互动学习,思想交流。“微社交”媒体开创了平等的交流模式,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交流更融洽。其次,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具有交流匿名性的特点。在网络昵称包裹,下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再次,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门槛低、大众化,为“微思政”提供了土壤。手机为实现思政教学日常化提供了条件,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在“微社交”平台发布的内容,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主动向他们传递主流的思想、理论,遏制错误观点的传播。

二、“微思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着力点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通过碎片化传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将“微思政”积极融入学生工作,回归思政教育根本点,构建生活化思政教育空间。利用新媒体互动性、时效性、海量性等优势影响学生思政学习意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要找准“微思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着力点。

(一)利用“微思政”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媒体时代,“微思政”有助于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微产品”有利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微阵地”可以宣传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团体,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微社交”将理想信念与生活相结合,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促进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可以借助“微社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与学习生活相结合,认清坚持崇高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

(二)利用“微思政”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

大学是大学生思想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多元化的网络大环境下成长的“00”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关注社会热点,但缺乏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容易冲动和盲从。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利用“微思政”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提高鉴别道德行为的能力是关键。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假性的特点,其中充斥着一些歪曲的道德观念,大学生经常会被一些煽动性强的信息蛊惑、被人利用。校方通过“微思政”平台及时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点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评价标准。在“微社交”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阐述社会热点话题中的道德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准则、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

(三)利用“微思政”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

基本的法律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需素质,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新媒体时代,我国的网络法治体系尚不健全,加之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特点,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的大学生容易陷入“网络无法治”的误区。“微思政”可以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思政”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首先,注重法律知识的日常普及,加强法律知识在本校微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强化基础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官方平台推送法律相关理论知识、开辟法律专栏、整合普法资源,让学生们利用互联网展开自主线上学习。定期在“微阵地”“微产品”中推送法律知识,及时推送社会热点案例并用专业术语剖析其中的法律知识,借助新媒体增强法律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利用“微产品”,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聘请有关专家,在“微平台”推出一系列线上法制宣讲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再次,利用“微社交”串联线上线下活动,由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运用“微语态”与学生展开交流,分析校园案例、身边案例、社会案例中的法律现象,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微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思政”凭借多元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轻松的环境获得大学生的欢迎,但刚起步的“微思政”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方面尚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官方媒体影响力有限、师资队伍不够健全、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社会资源利用较少四个方面。针对“微思政”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官方媒体宣传

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网页和微信公众号,但一些高校官方新媒体缺少专业化的管理者,信息更新速度慢、互动不及时。因此,高校应着力打造新媒体宣传主阵地,借鉴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运营方式,增强贴近性,提高亲和力,提高学生和平台间的“黏着力”,提高官方媒体的影响力。同时,借鉴传统媒体内容严谨的特点,增强文字底蕴,提高内容深度,加强新旧媒体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二)打造专业水平高的思政工作队伍

首先,吸纳专业教师到思政队伍中来,使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促进新媒体和传统思政的有机融合,扩大高校平台的影响力。其次,培养一批了解新媒体运营规律的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在满足学生新鲜感需求的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聚力思政学专业教师对线上思政教学进行内容整合,实现“微思政”平台思政化的效果。再次,加强辅导员“微思政”理念,将“微思政”日常化,学会运用“微语态”打造“微话语”,掌握社交网络媒体的语言特点,用平实的语言接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三)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主要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学生群体数量较大,采取集体培养较困难,因此可以抓住学生队伍的核心力量培养骨干学生,让他们充当“把关人”“意见领袖”的角色,引导大学生辨别信息。首先,开设专业的媒介素养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媒介知识,从理论上提高媒介素养。其次,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再次,培育骨干力量,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微力量”。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骨干充当“意见领袖”,使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同学们的实际想法,进行正面引导。这样就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有效果。

(四)整合社会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师的线下辅导远远不够,还必须注重发挥合力在“微思政”中的作用。除了依靠学校力量,“微思政”还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的终身学堂,因此不能忽视家庭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交流群,管理员及时在群内推送思政教育有关的学校官方公众号推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思政教育观念,促进思政教育的家庭作用的发挥。社会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将社会思政教育与学校“微思政”结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学校与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微思政”平台,合作建立网上思政资源库、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站等,既可以丰富“微思政”的形式,又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对“微思政”的学习兴趣。高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就可以将“微思政”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思政工作者借助“微社交”“微阵地”“微产品”等,可以将思政教育碎片化、日常化、生动化,发挥“微思政”对学生的坚定理想、道德引领和法治教育作用。如何做到“微”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发挥各方优势,持续为高校思政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是高校思政教育者将来所面临的巨大问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社交思政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社交距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