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差异化成长理念的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01-16操晶晶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能力

操晶晶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了百年历史,人才培养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也经历了数次转变。在不同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既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完成了对教育经验的借鉴,同时也在创新中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市场发展中,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式的精英教育观念与专业对口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备受制约。

一、差异化成长理念下的差异化教育

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是社会体系结构发生变化下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深入推动人才培养发展。学生根据其成长环境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等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对于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即使在相同课堂环境下,高校学生所反映出的学习成果依然有较大的差异。若依然遵循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批量化管理,很难突出学生个性。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应遵循差异化成长理念,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设置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完成对差异化教育的设计与评价标准的确立,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将传统单一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培养[1]。差异化成长理念下的教育改革要求高校教育要结合地区发展状况、高校办校特色、学生个体差异、改变传统规模化教学形式。

差异化成长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与社会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从高中阶段开始文理分科设置就是最基本的差异化培养体现,到高校学习期间,针对不同教学进行层次设置,并对每层次教学设置进行院系专业划分。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性与社会化个性培养的区别,导致实际个人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加强学生各地差异化与社会个性化人才需求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决定差异化教育水平。差异化教育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做出区别性分类,如实施主体、实施对象、过程等。政府在推动地区内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时,地区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特色直接决定了教育的发展主要方向。因此,在不同地区,高等院校具有个性化办学特点,以浙江省高等教育为例,高校的教育发展结合了本省模块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更好地满足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建设发展。

二、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对于综合性人才需求,这也推动着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学校应积极主动去面对并解决问题,进而确保高质量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体系的同质化,在教学理念中缺乏差异化教育理念。虽然部分教师会注意到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数量过多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也只能强调学生的共性问题。因此,形成了统一化教育的高校教育局面,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考的个体,受成长环境所影响,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与个性都具有极大的差异。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学生视为统一思维的个体,将差异化学生以个体性为考虑,制定教育方案,这样会导致高校教学过于千篇一律,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突出能力做出针对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果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当前高校教育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无差异性备课

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教育、英语、高数、思想政治作为通识课程,是各专业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必修课。但该基础课程的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并不会考虑到学生专业特性、年龄阶段、上课状态等问题,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教学前所进行的备课工作都是相同的。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也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通常教师的备课只是单纯地从课本中摘取相关教学理论,从网络上下载教学资源,并没有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情况。

2.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

在高校教学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模式,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过于被动,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与课堂学习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自然也无法做出教学方案的调整,更无法考虑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大班教学也是目前高校课堂的主要特点,几十人几百人的课堂是普遍情况。在较大基数的班级教学中,教师只能基本完成教学工作,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无法提到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做出更多的互动,而在课下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也很少相互联系。授课环节只局限于教室,课堂范围极其狭隘,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期间真正做到知识理解。学生与教师比较陌生,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下期间主动寻找老师进行学习。

3.课下辅导教学过于简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下复习都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会接触到多门专业学科,目前所存在的普遍状况是,当学期内的专业授课结束后,也就意味着该项专业的学习彻底结束。很多学生都并不会进行专业知识再学习,而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更是缺少。当教师忽略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自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就更少,无法真正融入到学生中,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自然也无法制定差异性教学方案。

三、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类型

1.复合型人才

在差异化成长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提出了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既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需求。复合型人才主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确保学生适应更为复杂的工作领域,该人才培养模式在综合性本科高校中被普遍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培养,更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完成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时,可以有较强的知识转换能力,将知识更好地应用进社会实践岗位中。高校在完成对学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时可以通过优化课程方案,加强跨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等形式,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如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等,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2]。

2.应用型人才

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是面向社会,服务于当地地区建设行业经济发展,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发展建设中为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都做出了极大贡献。高校在针对应用型人才做出培养时,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学生更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利用双师型授课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提高实验与实践的课程比例。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部分高校会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突出高校办学教育的实践应用能力特色。

3.卓越型人才

卓越型人才培养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时通常会以开设实验班的形式,实验班教学区别于传统班级,专业教学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专业结构,实践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拔尖创新能力。高校在教学中提高了时间教学占据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使专业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专业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2—2020年) 》提出了在我国未来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加强卓越型人才培养,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和卓越律师四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高校内部卓越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出,带动了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改革发展。

4.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与企业间的合作培养,营造校园内部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开设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要求,高校在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校内大部分教师是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这就导致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时缺乏实践性,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提升,才可以真正地将创新创业教学融入进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项目孵化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并鼓励学生在参与完成创新创业课程后,通过以科研项目或实体创业的形式来体现专业培养教学效果。

四、基于差异化成长理念的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明确差异化人才培养目的

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现状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真正做到以科学理论为思想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为突出差异化成长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体现,高校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的。针对多元化的人才类型特点,根据本校办学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差异化人才发展路径,满足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校在针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时,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将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贯穿之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与学习特长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发展路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性选择,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4]。

2.明确学生课堂地位

高校的教育改革发展,首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单方面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自然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差异化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课堂中的教师定位,更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3.教学评价多元化

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通常仅通过一门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学习状况,但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片面的,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应试教育考试只能评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评价,同时也要包括学生的团队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作出综合性全面评定[5]。这样可以给予教师更为准确的学生学习状况数据,教师可根据数据结果作为参考,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教学设计处于动态变化中,更好地完成高效校园课堂构建。

五、结语

基于差异化成长理论下的差异化教学开展,是对学生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通过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能量。传统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节奏,面对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高校应抓住机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差异化发展不仅是学生的形态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建设所需要的,多元化社会也正需要多元化人才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