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前教学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021-01-16谢美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儿歌乐器舞蹈

谢美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舞蹈、乐器演奏、儿歌演唱三个方面,也是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艺术课程。儿童舞蹈、乐器演奏、儿歌演唱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培养儿童的听觉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儿童记忆力的发展,通过艺术抽象练习,为儿童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从而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儿童舞蹈在学前教学中的作用

“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1]这是汉代傅毅对于舞蹈最好的描述。舞蹈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舞者的表情以及音乐节奏的合为一体。儿童舞蹈符合儿童的生理和身体发展的需求,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前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上会安排二至四学期的儿童舞蹈课,为幼儿园培养舞蹈师资储备力量。

(一)儿童舞蹈可以促进儿童的性格、情感及品格的养成

据科学研究表明,0到3岁是人生性格、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开展儿童舞蹈课程,不但能使儿童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使儿童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去传达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积极、善于人际交往的性格。舞蹈中的节奏美与旋律美可以唤起儿童丰富的情感与想象力,有助于儿童在学前阶段语言的表达。例如儿童舞蹈《学猫叫》。《学猫叫》的音乐比较活泼、欢快,而且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对猫的模仿,这样的舞蹈动作能够让儿童进一步加深对猫这种动物的认识。在跳舞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尽情的表达自己心中猫的形象。

(二)儿童舞蹈可以培养儿童吃苦耐劳、坚定意志力的精神

舞蹈的练习过程是一个很耗体能的过程,但对人体骨骼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舞蹈中的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技能,需要儿童通过不断重复训练才能达到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更多的是要学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学好舞蹈,除了不怕辛苦、努力坚持,达到儿童舞蹈的标准要求,别无其他更好的方法。儿童舞蹈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儿童通过舞蹈的训练,从小就能够切身体会到坚持的意义,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高尚美德,使儿童长大后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儿童舞蹈可以使儿童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有很多舞蹈是根据一定的故事情节改编而成的,这些故事元素对儿童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身心的作用,让儿童在舞蹈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习了知识。比如儿童舞蹈《我不上你的当》中,将舞蹈动作与故事完美结合后,儿童更容易记住舞蹈本身要表达的内涵及其背后的启示意义。《我不上你的当》歌词更是精彩:“我不上你的当!星期天的早上,我陪妈妈买菜,妈妈说我真听话,我越来越乖,妈妈有事离开,叫我在原地等待,过了一会一个叔叔向我走来,我们之间没有什么话好讲,我看你就是传说中的大灰狼!我不上你的当,他们都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再好吃的东西我也不理不睬,如果家里没人只有我一个人在,陌生人来敲门我怎么也不开。”此作品很好地将来自生活常识的故事改编成歌词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儿童通过舞蹈动作记忆故事内容,使儿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轻松、愉快的学会了自我保护,有了安全防范意识,可谓一举二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舞蹈式教育。

(四)儿童舞蹈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培养儿童的团结互助精神

据蒙台梭利的研究表明,儿童通过舞蹈的运动形式,可以增加骨骼、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循环系统的发育,从而加快自身的各种新陈代谢,促进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如儿童舞蹈《小跳蛙》,此舞蹈中一群可爱的儿童跟随欢快的节奏跳跃,不断培养孩子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通过娃娃步、小碎步、蹦跳步等动作促进儿童腿部肌肉的发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儿童的协调性和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在跳舞过程中,儿童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身心得以舒展,对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起到促进作用。儿童舞蹈基本上都是由多位儿童一起完成,这里面就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与协助,儿童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学会了集体主义精神,增加了团队意识,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能使儿童受益终身。

二、乐器演奏在学前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演奏乐器能够改善脑的发育。乐器演奏的本身就是一个对人体综合训练的过程。在乐器的诸多元素中,特别要重视节奏的培养。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音乐的框架。人的小脑与节奏相关联,在训练儿童演奏节奏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儿童小脑的发育。著名的医学教授阿特拉斯指出:“学习弹乐器的人,由于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2]由此可见,儿童学习一门乐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

(一)乐器演奏能够促进儿童肢体的协调发育

世界上大多数的乐器演奏都是需要左右手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即使是单谱乐器,也离不开右手的配合。如小提琴、二胡、萨塔尔等乐器,这些乐器从曲谱来看属于单谱类乐器,但是其演奏的核心离不开右手的辅助,而且右手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占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可想而知,右手在单谱乐器中的重要性。左右手的默契配合更能突现乐器本身独特的音色,彰显自身的特色。除了单谱乐器外还有很多双谱乐器,比如钢琴就没有所谓的主次之分,双手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乐谱演奏。儿童在学前阶段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在综合锻炼左右手的协调性,而左右手的配合演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儿童左右大脑的协调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乐器演奏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育

学习乐器需要年龄越小越好,原因是越小的儿童其手指的骨骼都还没有定型,儿童演奏的范围和演奏高难度曲子的可能性较大,有利于手指指尖的记忆能力培养。当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时,就能对大脑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使儿童能够拥有好的心情,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当儿童的大脑皮层被音乐刺激后,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儿童本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乐器演奏对儿童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都有促进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锻炼儿童的听觉能力,很好的培养了儿童听辩的意识。如小提琴演奏对儿童的听辨能力的促进,因为小提琴的所有音符都是来自于耳朵的精确定位,儿童学习小提琴其听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就不言而喻了。

(三)乐器演奏能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儿童学习一门乐器对儿童本身的成长来说是有益的。学习乐器的孩子心思都比较缜密,而且善于顾全大局和表达情感。乐器演奏离不开舞台的表演,儿童在舞台上的单独表演也是集中式的对儿童自信心的训练。自信心对儿童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演奏乐器的时候,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注意力、记忆力、平衡力及全身肌肉均处于积极的、协调的状态。学前教学中教师将旋律单一、情感淳朴、轻松活泼、结构简单易懂的器乐曲教授给儿童,儿童在演奏与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情绪,在人际沟通中也善于表达自我情感。

(四)乐器演奏能够培养儿童兴趣,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增长,大部分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现在很多学前儿童下午放学后,被父母送到琴行亦或是请家教到家里教授乐器,已经成为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很多家长逐渐意识到学习一门乐器对于孩子智力开发和专业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儿童进入幼儿园后,由于身心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及独立意识的增强,对自身感知到的新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乐器的学习可以正确引领儿童对世界的新认知,并且培养增加自身兴趣爱好,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也可以为以后的乐器专业化训练做准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实行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儿童学习乐器可以陶冶情操,帮助儿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开阔视野,满足美育要求。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将《蒙台梭利教学法》引用到学前教学中作为教师上课方向、内容的总指导。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对于乐器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如蒙氏教具中有一种“音感钟”的乐器,儿童通过手持小木槌敲击音感钟发声来训练儿童的音感、韵律、节奏及对音的配对练习和音阶排序练习,以培养儿童辨别高低音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儿歌演唱在学前教学中的作用

《唱论》中记载“丝不如竹,竹不如肉。”[3]强调了人的喉咙的独特性,歌喉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卓越、最能表达心声的乐器。儿歌的演唱更是如此。

(一)儿歌演唱是学前儿童培养语言能力的需要

儿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唱歌以语言与旋律、节奏相结合为基础,这不仅是对儿歌歌词中的不同内容、描述的不同情景及文学元素、价值观元素的发掘和领会,也培养了儿童的语言意识。儿童是天生的的歌者,其唱歌的天赋和能力值得家长、教师重视。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儿歌演唱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文字并不认识,但他们的发音、吐字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认可的,可以说通过歌曲的演唱,儿童学会了更加有趣的学习生字、生词的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儿歌也能初步认识事物,进一步培养儿童语言的连贯性与表达力。[4]

(二)儿歌的训练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

儿童的唱歌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的合理发育。唱歌中的气息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在平时说话中语言流畅,呼吸平稳,也可以锻炼儿童沉着、稳定的表达能力。儿童的演唱也是消耗体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间接性地促进了儿童的血液循环,使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如儿歌《粉刷将》,拥有欢快的节奏,而且歌词比较连贯,儿童基本上一口气至少唱4个字,最多可以唱8个字,这首歌很好的锻炼了儿童的肺活量,肺活量的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其身体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三)儿歌能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需要一个欢快、轻松、无压力的氛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对儿童的性格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唱歌,将儿童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情绪稳定的人,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儿歌《爱我就抱抱我》中旋律优美且欢快,歌词单一且重复,便于儿童记忆,其歌词反复渲染了爱的氛围,如“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如果真的爱我,就亲亲亲亲亲亲我,如果真的爱我,就夸夸夸夸夸夸我,如果真的爱我,就抱抱我。”深情的歌词唱出了儿童的心声。儿童每天反复聆听、演唱这样的作品,对其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被培养成一个善于表达自身情感、有爱心的孩子。

(四)儿歌能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演唱歌曲,可以综合开阔思维能力。儿歌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节奏、音高、歌词、情感。这四部分综合到一个作品里面进行演唱,更多的是考验儿童大脑和小脑的反应速度以及配合能力。尤其是儿歌中的歌词部分,可以给儿童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首儿歌作品的歌词都是有一定的故事基础,特别是那些来自日常生活的故事情节,更能开阔儿童的思维,发挥儿童的创新才能。如儿歌《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儿童在动听的旋律中,学会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鸭子这种小动物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意识到考一个鸭蛋(零分)抱回家是一种不好的学习结果,其作为带有鞭策和鼓励意味的玩笑梗,使儿童的精神体验及精神趣味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儿童还可以通过歌曲折射出更深刻的道理,从而拓展思维能力、人文素养。

总之,艺术教育中的儿童舞蹈、乐器演奏、儿歌演唱是学前阶段中的重要课程,教师通过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使儿童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与生俱来的潜能。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释放儿童的天性,对儿童智力开发、美育培养、肢体锻炼、增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艺术教育在学前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猜你喜欢

儿歌乐器舞蹈
学乐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乐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