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2021-01-16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价值观

彭 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福州 福建 350101)

一、家风家训的文化内蕴

(一)传统家风家训的三重价值维度

1、以爱国如家作为家族成员的根本遵循

以家之情为根,以国之怀为本,“家庭——民族——国家”的历史担当是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的基本含义之一,其精髓所在是将对家的深切思念升华为对国家的强烈热爱。最脍炙人口的典型案例莫过于岳母刺字的典故,讲了南宋时期金兵侵犯中原,岳飞之母不惜在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以慰勉其子舍身保国的故事,其是对爱国如家的责任担当的最好注解。

2、以家庭和睦作为家族成员的目标导向

《礼记》有言“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自古以来,家庭和睦都被看作是一个家族兴盛的基础,也是家族成员的现实追求。《钱氏家训》就要求后代不仅要睦邻相知,还要长幼得体;不仅要子孝孙慈,亦要兄友弟恭。也正是这样良好的家风家训,造就美满和睦的钱家。

3、以修身立节作为家族成员的行动指南

过去历代的家风家训是家庭及其成员自我修养的准则,包括仁慈善良、诚实正义、勤俭节约等,内蕴着对子孙后代修身立节、立身处世的希冀。例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说及“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旨在告诫后代要谦恭待人,以礼行事;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

(二)新时代家风家训的价值延伸

1、重塑与时俱进的家国关系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从古代至今,尽管时间、朝代发生着变化,但是每一个人无不处于家庭这一单位之中,与家庭中的成员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在提高家庭成员精神境界和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同时寻求着自身的和睦幸福。社会动荡之时,家庭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一定的作用,毁家纾难、破家为国,他们在中华历史中书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华章。家庭的重要性作用在习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亦有呈现,他讲到:“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2、树立家风家训的文化自信

家风家训是中国特殊国情和特殊历史下的产物,对于家庭中每一个人气质、性格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谚语所言:“树叉不砍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才”,其在家庭德育中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家风家训的形成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程中生根发芽。在新时代,传统家风家训有利于让当代青年产生更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虽然新时代的家庭模式已不再如曾经的“四合院”般共处一宅,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风家训文化却能够无视地缘限制渗透进家庭成员的血脉之中。新时代我们应重拾家风家训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坚守优良的传统文化,树立家风家训的文化自信。

二、家风家训是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必要选择

(一)涵养思想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涵养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思想深刻的反映出个人良好品性、美德对个人整体素质塑造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下,我们每个青年都有义务发扬、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家风家训关于个人价值的培养理念不谋而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仅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的重要一步。因此,从优良家风家训中挖掘价值观念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必须要承担的义务。

(二)规范行为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规范个人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行动都会受到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和时代潮流的过程中,需要优良家风家训的涵养矫正思想、规范行为。这会使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时,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会在为人处世当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有利于塑造优良人格与良好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也有义务传播和继承优秀的家风和家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更好地推动国家、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三)敦促知行合一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敦促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家风家训并不只是单纯地镌刻在祠堂匾额或者庙林石碑上的教条,它们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家庭成员的代代传承,形成了当代大学生接人待物、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信条,并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实践是沟通知识和行动的桥梁,家风家训在实践的推动下与个人生活紧密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停留在观念层面,更是需要发展到行动层面,使其不再浮于纸面。

三、家风家训与大学生价值观融合的教育路径

(一)家庭层面: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价值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一脉相承。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最广泛认同,并于行为习惯紧密结合在一起。家风家训从来都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旦歪斜便会如同角的两条射线般越走越远。良好家风家训承载着家族一代代人的思想荟萃,潜藏着伦理教化,形如春风化雨,无声滋润。新时代的家风家训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最广泛的一致,并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赋上时代新的烙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风化人服务。

(二)学校层面: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的家风家训文化教育方式

1、多读文献经典,在书香气息中感悟优良传统文化

家风家训的学习与继承对于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仅仅靠知识的学习。仅借助学院开设的几项基本课程还不足以使学生全面地吸收、理解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为了学生能够长期受到文化熏陶,还需采取阅读相关经典书籍的教育方式。在经典文献中吸取时代价值,对于价值观的塑造效果十分显著。如《颜氏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经典著作中都对优良家风家训有着重点介绍,体现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气息。

2、开展各类讲座、主题班会,弘扬家风家训的时代新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塑造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就更加有必要对优良家风家训保持一定的关注。而开展各类讲座或者主题班会,能够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不仅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而且能带动学生学习新时代家风家训新内涵的积极性,在交流互动的模式下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蕴铭记于心。

3、组织参观名人故居、博物馆,亲身实地感受优良家风家训

组织参观名人故居、相关博物馆等团建活动若能落到实处,体现的是“小家”(名人家庭)的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传承延展到“大家”(大学生群体)对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仍具时代意义的精华部分的继受。大学生群体在这类活动中,能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拥有较经典读本而言对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更直观的感受和体会。

(三)社会层面:形成多方合力助推家风家训与大学生价值观融合

1、加强新时代家风家训的社会普及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家训相比于传统时期,在内容、价值、实践模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了推动新时代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要充分考虑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寻求各种新的方式与手段。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也发生着飞速变化。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相关媒介的作用。例如,融媒体课堂,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都是开展优良家风家训教育的重要场所。

2、提升新时代家风家训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优良家风家训教育要纳入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来,着力促进家庭文化的建设,建设一大批优秀家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大学生。其次,学校需要逐步推动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优良家风家训时代价值的重视,吸收有益的传统文化经验。最后,学校范围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多给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作用,将榜样的价值与育人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学生群体不乏优秀群体与个人,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宣介有价值的经验,共同带动整个学生群体的发展。

四、结语

良好的家风家训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而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的教育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个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也对如今社会的发展甚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的育人共同体在育人过程中,不能忽略新时代优良家风家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使家风家训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在学校教育中要拓展家风家训教育的媒介;在社会教育中要加强新时代家风家训的文化宣传,增强家风家训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家风家训教育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