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1-01-16李智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院校

陈 苡 李智伟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国家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变革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矛盾表现在高素质技术技能艺术设计类人才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加快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时代命题,高职院校要主动担当作为,融入区域发展,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职扩招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2020年,高职再次扩招200万,这两次的高职扩招,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这将对现有的高职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一)是国家落实“六稳”“六保”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我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稳”,而稳就业是“六稳”之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就业、经济产生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上,中央又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也成为了“六保”的首要任务。做好高职扩招,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通过高职扩招,可以让大量劳动者学历得到提高、技术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

(二)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社会对人才的供给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通过高职扩招,使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促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实现劳动者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由于高职扩招面对的对象不同,扩招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不同生源群体特点和受教育状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师资队伍、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也要相应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将会促使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办学条件改善和评价机制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后存在的问题

(一)扩招数量大,导致资源投入短缺

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扩招人数加在一起,数量超过300万,相当于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此庞大数量的生源,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学校面临经费短缺、师资不足、实训条件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班级人数的设置与其他专业相比要少,对电脑等软硬件资源的要求比较高,扩招后随着班级及人数的增加,短期内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将无法满足扩招学生的需求。

(二)扩招对象参差不齐,学生管理难度大

高职扩招面对的主要对象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这与原先的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为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这些扩招对象和现有的学生群体不同,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才有时间上课,或者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才有时间上课,学校无法像管理现有的学生那样对这些群体进行管理,也没有办法针对这些群体开展相关的学生活动。因此,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放在这些扩招群体身上基本上是无法完成的,迫切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扩招群体的需求。

(三)校外教学点不规范,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高职扩招后给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再加上短期内资源的短缺,无法为扩招学生提供教学及住宿点,有很多高职院校与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合作来为扩招学生提供教学条件。笔者通过调查后了解到,有些扩招的学校由于教学条件的短缺,与学校原先的自考机构合作,为扩招的学生提供教学点,而这些教学点原先主要是针对成人教育,其师资和实训条件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再加上学校本身的教师已经有满额的工作量,没有办法再给扩招的学生提供教学。因此,教学点只能从其他地方聘请师资来教学,导致扩招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国家扩招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高职扩招后,学生数量在短期内会迅速增加,加上其扩招对象原先的教育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势必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怎样才能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设施的条件下,保证扩招学生接受教育不打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希望能给扩招院校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

(一)校企协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百万扩招实施以前,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毕业学生进入高职后的学习经历,且学生基本上两年或两年半都是在校学习,大三才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而扩招面对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大部分都是已经出来社会工作的,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目前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他们而言是不合适的,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迫切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要求,并以此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设置,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从而形成适合扩招学生需求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扩招学生的课程

高职扩招的目的之一是要解决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需要,通过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建立起“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1]高职扩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同一企业的员工,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对接,通过扩招计划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扩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学生教学的需要共同开发课程,引导企业参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由企业提供一些规划设计的实际案例给学校作为教案,教师将其作为课堂案例讲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生的作业或毕业设计项目,让学生真题真做,更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真正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核心知识,切实提高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2]

(三)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书证融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政策实施后,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纷纷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这是未来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扩招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必然会面临考取1+X证书的要求。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毕业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扩招学生缺乏完整的职业学历教育,要想顺利获得学历证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更是增加了毕业难度。[3]因此,为了让扩招学生能顺利考取1+X证书,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书证融通改革,一方面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另一方面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相互融合,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能顺利考取1+X证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四)进行学分制改革,实施弹性学制

为推进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高职扩招后的教学评价制度,针对扩招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学分制改革,建立灵活的学分替代机制,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大趋势,由于扩招学生基础能力较弱,再加上学习时间的限制,他们没有办法像现有学生那样一整学期在校学习,因此,实施弹性学制非常有必要。同时,建立灵活的学分替代机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实施面向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潜能的释放。比如,让扩招学生可以将其工作经历认定为顶岗实习或相关课程学分,又或者自主创业的学生可以将其创业经历转换为创业等相关课程的学分,通过建立灵活的学分替代机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意识,加快高职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5]

高职百万扩招虽然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劳动者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的支持。相信只要高职院校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育人功能,将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星.云.海》
《花月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