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许状元祭塔》本事考辨
2021-01-16刘广瑞胡明颖
刘广瑞,胡明颖
新见《许状元祭塔》本事考辨
刘广瑞1,胡明颖2
(1.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2.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笔者所收藏《许状元祭塔》是太行山地区出土的明清时期的关于白蛇传故事的小说类文书,全书共300多页,内容完整翔实。《许状元祭塔》中故事的发生时间为唐僖宗年间,发生地为钱塘县,人物形象和情节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深化。《许状元祭塔》为研究白蛇传故事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最可靠的新资料。
白蛇传故事;《许状元祭塔》;太行山文书;明清时期
白蛇传故事,家喻户晓,在上千年的丰富和发展中,形成了多样的版本,收录情况也颇为复杂。白蛇传故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唐传奇与宋元话本阶段。白蛇传故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唐传奇《白蛇记》,又名《李黄》,北宋时期李昉等人将其编辑到《太平广记》第458卷中[1]。后又有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目前辑录在明代洪楩所著的《清平山堂话本》中[2]22-32。二是《雷峰塔》传奇阶段,收录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3]。嘉庆年间,陈遇乾出版《绣像义妖传》,清代康熙年间,古吴墨浪子在《西湖佳话》第15卷中收录了《西湖怪迹》,也就是原来的《雷峰塔传奇》[4]。三是《白蛇传》阶段。《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5]所收录。笔者所收藏的《许状元祭塔》就是其中的一个版本,是太行山地区明清以来的重要历史文献。
一、《许状元祭塔》故事发生时间
白蛇传说的收录情况复杂多样,关于白蛇故事的发生时间说法不一,在白蛇传故事最初发生时间上影响最大、也最为推崇的便是“宋代说”[6]196,以钱静芳为代表。钱静方在《小说丛考》中,通过对地方史料文献和地方志的考证和分析得出结论“然则雷峰塔镇蛇事,在宋季不在明季也”[6]196。该观点在充分而有力的史料和古籍的支持下,获得了许多史学研究者的赞同。戴不凡曾在《试论白蛇传故事》中指出“根据今天能见的资料,《白蛇传》故事的雏形,似成于南宋”[7]13。除此之外,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有云:“是时宋孝宗淳熙年间,临安府涌金门有一人,是岳相公麾下统制官,姓奚,人皆呼为奚统制。”[2]25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有云:“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8]两者都明确指出白蛇传故事的发生时间应该是在宋朝。继“宋代说”之后,便是胡士莹所支持的“唐代说”[9]。胡士莹在《白蛇故事的发展——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谈起》中,在丰富而真实的史料支持下,有力论证了白蛇传说始于唐代。王骧在考证《金山志》后,认为“法海降服白蛇的故事早在唐代即已产生,到了北宋更为盛传”[10]。两者都肯定了白蛇传故事最初发生的时间应该在唐代。
继续向前追溯,则有不少学者赞同“古代图腾说”。王骧和汪玢玲等持这种观点,并依靠完整翔实的文献资料,运用古代神话等新的研究方式,从各种神话故事和民俗中进行考证。比如通过对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和制服水害的鲧、禹的研究,以及对《隋侯之珠》中记载“隋侯行见大蛇伤,救而活之。其后蛇衔珠以报之”[11],从而得出白蛇传故事来自“图腾崇拜”的结论。虽然这种观点很新颖,也拓宽了思考范围,但是缺乏客观而有力的论据证明。
在《许状元祭塔》第1页中有云:“话说唐朝喜(笔者案:应为“僖”)宗驾前有家忠臣,江苏省钱塘县人士,姓许名良字乐善,系二名进士出身。”较为明确指出了白蛇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当为“唐代”。所以,《许状元祭塔》为“唐代说”又添一例证。
二、《许状元祭塔》故事发生地
白蛇传故事的发生时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目前有“杭州说”“镇江一源说”“河南鹤壁说”[12]“河南汝阳说”[13]114及“河南济源说”[13]117。除了上述说法,还有学者认为白蛇传故事来源于国外,出现了所谓的“外来说”。秦女、凌云认为“中国的白蛇传并不是中国旧有的地道国货,也并非跋山涉水而来的纯粹的印度舶来品,只不过是中国旧闻和印度传来的神话结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哀艳的宁馨儿罢了”[14]。孙正国和丁乃正也赞同故事来源于印度的说法。
但是从《许状元祭塔》第1页的叙述中(如前所引),可以看出故事的发生地是钱塘县。而钱塘县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如唐僖宗年间就属于杭州地区,所以《许状元祭塔》中白蛇传故事的发生地应该为“杭州说”。除此之外,在《许状元祭塔》中,白蛇故事的情节多处都发生在杭州西湖附近,与西湖景物相联系。比如,许仙与白娘子相遇是在西湖附近,二人同船渡也是在西湖上,借伞还伞在西湖边,许仙从金山寺逃出和白娘子断桥相会还是在西湖等情节。这些都表明《许状元祭塔》故事的发生地是杭州。
三、《许状元祭塔》形成过程
关于白蛇传故事演变形成过程,学界认为唐人小说《李黄》为其发轫之作,因为故事中提到了白蛇幻化为美女去害人的情节。真正的白蛇传故事的雏形是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形成了完整的白蛇传故事。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完整的《白蛇传》故事版本,标志着白蛇传故事的正式形成[15]。《许状元祭塔》中,所述时间是唐朝之事,和《李黄》版本存在一致性;故事发生地也是在杭州西湖;故事中的塔也是“雷峰塔”。因此,《许状元祭塔》是结合杭州西湖周围景物与《李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改造和发展而形成的。
四、人物形象研究
白蛇传故事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和完善,经久不息,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也让世人牢记于心。近千年中白蛇故事人物的形象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白娘子的形象由害人性命的美女蛇妖变为妖性减弱兼具小市民形象的半人半妖,最后变成象征爱与美的蛇仙;许仙的形象则由懦弱无辜的贵族子弟变为贫困无依的小市民,最后变为现代男性,即坚守爱情的情圣;青蛇的形象是在许、白二人的红娘之外,经历了忠义女仆、率意侠客、普通女性的转变;至于法海,则是完成了由救人除妖的道士到无情的法海再到佛祖的使者的演变。在《许状元祭塔》中,白娘子的形象再次升华,转变为真善美的化身,上升到蛇仙的层次。首先,第4页“瑶池金母念她千年修行,封他白云仙姬”一句即给了白娘子一个华丽的变身。此外,白娘子在遇到许仙之后,设计种种相遇,以及成婚之后与法海的抗争,都表现了她对爱情、对自由的追求。而且《许状元祭塔》删去了两次盗物的情节,使得白娘子的妖性消失殆尽,主要保留了她对丈夫真挚的爱。其次,婚后的白娘子更表露了一种贤妻良母的形象。她温柔体贴,一心为丈夫思虑,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端午佳节,白娘子为不违逆丈夫雅兴,不顾危险饮雄黄酒;许仙被吓死,白娘子又不辞困难与艰辛盗取灵芝仙草,救其性命;断桥上,白娘子原谅许仙。可见此时的白娘子已经是一位敢于追求幸福、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社会女性代表。
许仙在《许状元祭塔》中虽然依旧被法海蛊惑,在法海与白娘子之间徘徊,但对白娘子也是有着深厚的感情。本书中的许仙单纯、软弱,使他在法海与白娘子的徘徊中选择了背叛,第99页记载“小许仙尊师命出寺前走,想此事道叫我心中发愁”,就体现出法海命他收伏白娘子时的矛盾心情。到最后,许仙将金钵罩在白娘子头上时,他也曾“怜贤妻痛哭嚎啕”,可见他对白娘子还是有感情的。
青青在这里是一个许、白婚姻的红娘,也是白娘子最忠实的女仆,更具一种侠客的风范。青青贯穿白蛇传故事的始末,她永远在白娘子左右,帮她对抗法海;同时,面对许仙的背叛和白蛇的遭遇,第115页记载她的话:“好难舍主仆情恩重如山。今夜晚入寺院行刺杀坎,杀和尚与娘子大报仇怨。”由此可见,青青与白娘子情深义重,是她最忠实的追随者,更有一种为白娘子报仇的侠肝义胆,是一名率意而为的侠客。
法海老僧在这里是一位佛祖授命的慈悲普度者,同时也是许、白爱情婚姻的破坏者。第10页记载“敢问法海乃西方金仙”;第158页记载“一日丹书下诏,法海率众归西,吩咐各驾云车来至大佛宝殿,俯伏在地,跪而言曰:‘弟子法海领命,东土渡来使童孝廉、李君辅夫妇,又渡青白黑三仙、金山寺周围男女老少、沙僧等五百余人。伏望我佛慈悲,恕子不忠之罪’”。可见法海乃是受佛祖之命前来普度众生。但是,在众多读者看来,法海拆散了许仙和白蛇,确实是一个爱情的破坏者。
综上所述,在《许状元祭塔》中,白娘子是一个真善美的化身,许仙是一个矛盾、懦弱的小市民,青青是一个忠义的女仆和侠客,法海则是慈悲普度者和爱情破坏者的合体。
五、情节发展研究
白蛇传故事经过近千年的流传和发展,不仅版本多样,人物形象变换,故事情节也从粗糙变得相对完美,故事的核心也从原来的“人妖不可共居”变成对至死不渝的爱情和幸福的歌颂。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感情和意义,最终形成了版本不同、情节各异的故事。所以,便有一些研究人士依据不同的情节、形式,划分了白蛇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三分法”,或叫“三段论”;一种是“四分法”。
“三分法”是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段美华、陈建宪和陈云发等著名学者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三分法”。首先,段美华通过对白娘子形象演变的分析,将故事分为“蛇妖—半人半妖—蛇仙”三个阶段[16];其次,陈建宪在《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论东西方〈白蛇传〉中人物形象的演化》和《女人与蛇——东西方蛇女故事研究》中,按照白蛇传故事的内容将故事分为“淫荡的蛇妖—情欲的挣扎—爱与美的化身”三阶段[17];最后,陈云发在《蛇妖·蛇精·蛇仙——试论白蛇形象从邪魅到人格美的升华》中,从白蛇传故事中人物的演变出发,将故事划分为“蛇妖—蛇精—蛇仙”三个阶段[18]。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白蛇传进行改写或者重述,提出了白蛇传故事的“四分法”,主要代表人物是范金兰、张万丽和袁益梅等。其中,袁益梅提出了“萌芽—雏形—基本成型—成熟期”的“四分法”;范金兰在《〈白蛇传故事〉型变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时期“白蛇传”创作的分析研究,将故事创作分为“起源期—发展期—成熟期—增异期”四个发展阶段[19];最后,张万丽在《〈白蛇传〉青蛇形象的流变及演绎初探》中,从主题设计出发,将故事分为了“雏形—发展—成熟—生发”四阶段[20]。
在20世纪的“三分法”中,《许状元祭塔》是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版本的一个发展。在21世纪的“四分法”中,由于《许状元祭塔》的情节已经相当完善,与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相比,前者增加了白娘子、许仙、法海及许士林的来历,点名许、白是前世姻缘,同时,增加了白氏之子许士林金山探父、雷峰救母等情节,书最后第158页记载“吾弟子东土度众功勋浩大,品加三级,长享极乐,永不下凡。封使童原任旧职,后日无过再加封。当封孝廉佛忠孝菩萨,李许二家九玄七祖尽皆超囗天堂。封李君辅逍遥天真。封许百室自在菩萨,清白黑三仙与五百余僧等同注册標命,待功成自有封赠,待候三期同众下世帮助收原修成正果,再加升赏”的圆满结局。由此可见,《许状元祭塔》对白蛇传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白蛇传故事的收录情况,对《许状元祭塔》进行了简单的探究。《许状元祭塔》中故事的发生时间为唐代僖宗年间,发生地为钱塘县,即当今杭州,人物形象和情节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深化。对《许状元祭塔》的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它与其他白蛇传故事的相继关系,更为我们研究白蛇传故事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最可靠的新资料,弥补了前人研究的缺失和不足。当然,在文章中对白蛇传故事和《许状元祭塔》的考证中也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 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3752.
[2]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3] 冯梦龙.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84-411.
[4] 古吴墨浪子.西湖怪迹[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1:34-49.
[5] 杭州市文化局.西湖民间故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28-49.
[6] 钱静方.小说丛考[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196.
[7] 戴不凡.百花集[M].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6:13.
[8] 冯梦龙.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85.
[9] 胡士莹.宛春杂著[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98.
[10] 王骧.《白蛇传》神话故事探源[M]//刘振兴.白蛇传文化集粹·论文卷.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80.
[11] 干宝.搜神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38.
[12] 马紫晨.《白蛇传》故事研究及其本源试析[J].中州今古,2002(2):41-42.
[13] 戴不凡.名家谈白蛇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14-117.
[14] 秦女,凌云.白蛇传考证[J].中法大学月刊,1933(2):107-124.
[15]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550.
[16] 段美华.白娘子嬗变的历史家族[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81-94.
[17] 陈建宪.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论东西方《白蛇传》中人物形象的演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2):101-106.
[18] 陈云发.蛇妖・蛇精・蛇仙——试论白蛇形象从邪魅到人格美的升华[J].当代戏剧,1994(5):50-53.
[19] 范金兰.《白蛇传故事》型变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53-366.
[20] 张万丽.《白蛇传》青蛇形象的流变及演绎初探[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7:55-56.
A New Interpretation ofin
LIU Guangrui1, HU Mingying2
(1. Institute of Local Culture Research,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Hebei 056005, China;2. Song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is a novel document about the story of the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earthed in Taihang Mountains. The whole book has more than 300 pages, with complete and detailed content. The story intook place in Qiantang coun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X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of which both the characters and plot have developed and deepene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rovides us with the most original, true and reliable new data for studying the story of the.
;; the document of Taihang Mountain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6.013
刘广瑞(1982-),男,河北沙河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胡明颖(1992-),女,河北秦皇岛人,在读硕士。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704060202)阶段性成果
I207.709
A
1673-2065(2021)06-0094-04
2021-01-14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