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以“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为例
2021-01-16周莲芝
周莲芝
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以“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为例
周莲芝
(衡水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2020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的函》,至此,衡水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掀开了新的篇章。多元文化视角观察,“柴院”的学生、师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均呈现多元化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问题。为解决实际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应尽快实现线上与线下、主教和助教、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直播课程与录播课程、网络资源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优质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同向进行,多方补充,从而让学生取得长足进步。
多元文化;中外合作办学;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2020年,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以下简称“柴院”)正式被国家批准成立,该院由衡水学院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联合创办,从此,衡水学院迈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列,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平的教学理念和师资教育。衡水学院在多元文化视域下要打造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典范,需要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需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行稳致远。
一、多元文化与中外合作办学
(一)多元文化
1985年,法国L.P.罗伯特提道:多元文化首次出现可追溯到1971年,它被定义为“多种文化在同一国家的共存”[1]15。多元文化主义旨在认可一个国家除了主流文化之外,同时存在多种文化的状态,这些文化不存在孰优孰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每一种文化都值得尊重,但并不是所有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值得认同,每一种文化都存在缺陷,发现文化中存在的迷信、压迫以及错误思想,我们都应该与之斗争[1]12。以上启示我们: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学会慧眼识珠,把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拿来用,而摒弃不合时宜及不符合中国制度的文化和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艾米·古德曼指出不仅社会具有多元文化性,而且,社会的成员,至少是部分成员也日益变得具有多元文化性[1]17。而中外合作办学下的教师和学生均来自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信仰、习俗和语言等,都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
刘向《说苑·指武》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指出圣人治理天下先用文德感化之,而后再用武力。若一味使用武力则人民不服,若不以文化之,仍会反叛。这里的“文”,多指跟“武力”对应之“文德”。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3]田耀农指出:“文化即人化,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动物从被称作人的那天起,凡在一个大的群体中共同采用的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4]两种论述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但主旨都表明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广博之处。
(二)中外合作办学历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随之教育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办学模式。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其中规定:中外双方可合作举办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5]。该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适应新的需求,逐渐迈进了新的历史阶段。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6]。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充分肯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并将其列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行列。2007年4月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对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要求积极整改。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审批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而在2018年和2019年共依法批准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办学。严格的审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的前提,也是合作办学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
(三)衡水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概况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教育对象为中国公民,依托中国境内的高校,师资和教学方法多采用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师资。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出国进行学习,而“柴院”采用的“4+0”的培养模式。所谓“4+0”就是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都在国内,无须出国门就能接受纯正的欧洲音乐教育,免去学生的奔波之苦和疫情防控期间感染病疫的风险。学生修满规定学分顺利毕业即颁发“三证”,即衡水学院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学位证。教育部于2020年4月26日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的函》,至此,“柴院”正式成立,并于2020年9月,迎来了首批新生入学就读。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柴院”的学生呈现多元文化性,这种多样性是由生源地和学生专业的不同而带来的。
1. 生源地不同表现出的多元文化性
“柴院”跟大部分同类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一样,其招生范围为中国部分省市的音乐类高考生,各地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宗教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别等。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柴院”生源主要以河北籍考生为主。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共计招生162人,河北省的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1/3多,其次为江苏、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四川等6个南方省份的学生,都在10人以上,再其次为甘肃、陕西、湖北等省份考生。从学生的民族构成看,其中,满族、土家族、回族、土族各1名学生,蒙古族有2名,其余的均为汉族。可见多民族化也是学生多元化的主要特点。生源地的不同,导致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饮食结构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学生语言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教学和管理上的种种矛盾亟待解决。
2. 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呈现出的多元文化性
“柴院”招生专业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其中音乐表演有声乐演唱方向、钢琴与键盘器乐演奏方向、管弦和打击乐方向。几乎涵盖了西洋演唱和演奏的各个专业,所以招收专业的多元化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从2020、2021这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柴院”现有学生总数为162人,其中音乐学66人,音乐表演96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又分为不同的小专业方向,声乐演唱方向有67人,占比最大。钢琴演奏13人,位居第二。大号、萨克斯演奏各3人,圆号、爵士鼓、打击乐演奏分别有2人,单簧管、小提琴、长笛、古典吉他演奏各1人。
学生所学的专业门类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所需要提供的指导方法也不尽相同。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新的学术理念和方法论。音乐表演的学生则更多需要专业技能和技巧方面的指导,需要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
(二)对教师的现状分析
“柴院”在师资方面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表现为教师专业的多元化,更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和教师语言的多元化。教师队伍由乌方教师、衡院本部教师以及聘请的国内知名教学专家和学者组成,三方力量为学生开展授课。在语言的使用上,教师们采用中文、英语、乌克兰语和意大利语四种语言。
1. 教师结构的多元化
新冠疫疫情爆发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和出国留学变得异常艰辛。为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疫情的大面积蔓延,“柴院”从2020年成立以来,采用外聘、外教、加本校高水平教师三者结合来对师资进行补充。外聘的教师大多为国内知名教学专家和行业内的著名学者。尽管外聘教师成为“柴院”的重要师资来源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外聘教师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大多数外聘教师在自己的单位担任教学工作,所以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无力胜任高强度的工作。其次,由于家庭生活圈子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定居于衡水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所以这些外聘教师都免不了两地奔波。其三,目前的师资跟教育部认证和评估标准有一定差距。
教育部于2006年2月7日发布《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说: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机构应切实加大外国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并对其课程进行认真评估。并规定: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1/3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7]。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和宗旨。为此,学校领导积极推进,于 2021年9月学生开学之后,随即为2020级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学生开设了《乌克兰语》和《艺术概论》两门外教课程。2021级新生也于9月底开设《乌克兰语》课程,这为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柴院”也选用衡水学院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三高”教师任教,以确保学生能在线下直观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采用本校老师线下授课的优点在于:相比于线上授课的种种局限性,线下授课不再受限于网络信号和课堂上师生的距离感所带来的心理障碍,采用面对面的线下授课,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接受老师近距离的指导。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声乐或是器乐都对音色有极高的要求,只有面对面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或演奏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本校教师基本工作日都在校内,这样也能更加便捷地为学生进行解惑,为其学习进行及时跟踪和指导。所以本校教师在教学指导上有充分的便捷性和无可替代性,是重要的补充力量。
2. 教师专业的多元化
“柴院”招生专业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专业的多元化。声乐教师是需求量最大的,“柴院”现有两名外聘教师和10名本校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声乐教师为学生授课,教师学历均为博士学历,且在专业水平和素养方面都有着相当的实力。钢琴教师也是由本校加外聘构成的教师队伍。对于学习小众乐器的学生,如单簧管、长笛之类的乐器,则采用外聘教师的形式授课,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去老师所在地听课学习。尽管困难重重,学校还是千方百计满足教学、教师等的多元化要求,尽量适应音乐专业的特点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手段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跟大部分留学生课程一样,外教担任的课程主要通过线上教学来完成。线上的外教课程很好地补充了教学内容上的缺陷。但是线上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网络不畅通而中断课程,学生所产生的焦虑和烦躁的心理等。其他的大部分课程为线下教学,较之线上课程,没有了网络不畅的烦恼,教学相对顺畅很多,但是在线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外聘教师由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认真履行课程的具体规划,这都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进教学,鼓励教师排除困难积极上好课。
2. 教学内容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柴院”学生的课程门类多样,其中公共课程是中国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有: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生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训练以及思政课程等。开设这类课程旨在培养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有这些课程的积累,学生才能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进入社会才会对国家有所贡献。专业课程也多元化:其一,理论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其二,专业技能课程,如: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唱排练、合奏排练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三,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些特色课程,如:乌克兰语等。多元的教学内容,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门类,拓宽其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受到不同教师的启发,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提高专业水准。但是学生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把理论课程学通,还要把技能课程学精,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日常大量的练习,紧凑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奔波于课堂中间,缺乏足够的时间练习,如何上好各门课程并且保证专业课的有效练习,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柴院”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教师和学情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柴院”无论是招生还是教学上都存在某些不足,只有逐一解决,才能有助其长远的发展。
(一)针对学生多元文化融合的解决措施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从小到大的生活习俗、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截然不同,从而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也不同;学生不仅要跟国内教师交往和相处,还要跟外籍教师有一定的交集,这样就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冲击、相互影响。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元文化融合的一系列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知识,还涉及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知识,所以对于相对年少的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要使同学们快速融入自己的生活圈子中,让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彼此认同,就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进行思想教育,或举办相关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慢慢学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也可以把儒家文化渗透到学生当中,用儒家思想来解决学生在这方面的困顿。儒家文化是我们祖先大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汉儒董仲舒,他们对人生的领悟和对世事的理解,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如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就曾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8]的论述,也有关于交友、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相处之道的论述,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有诸多启示。
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学生要充分利用好。首先,学生要认真学习英语和乌克兰语,能把它作为跟外教交流的手段,而不仅是以此来获得学分的一种途径。通过这些课程让自己掌握更多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亦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其次,要利用好自己的母语,学会“说好话、好好说话”,真诚地跟同学和国内老师交流,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
(二)针对外教和外聘教师教学难题的解决措施
线上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语言不相通、网络环境差等原因,需要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所以外方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时,现实课堂中需要有一名助教教师来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并且负责跟外教的联络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所以助教教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跟外教进行流畅沟通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面对面辅导。线上课程还需要考虑网络问题等突发状况,外教可以提前录制一部分课程内容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由外教或助教在网络上提前选择并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来补充在线直播教学的不足。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主教和助教、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直播课程与录播课程、教师讲授和网络资源的相互补充的优质课程。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只有真正把国外的先进师资和教学方法搬进校园内,才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也是给家长和社会最满意的答复。
对于外聘教师长途奔波无法保证按时授课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制定措施,在师资的聘用上,可以采用外聘教师外加一名本校教师来双向协同进行的方式,确保每周课时量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来学校授课的外聘教师需要向相关领导请假,并交由本校老师来替代授课,确保学生课程进度顺利进行。其次,要及时引进高水平的海归博士作为长期的师资。海归博士既有先进的海外教学方法和理念,又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这部分教师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
(三)针对现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建议
在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使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多元的教学方式,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的。
首先,对于授课方法,这里尤其是指技能课的授课,可以采取双导师或者三导师制,分阶段、分步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采取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以一首作品或一个时间段(如:一个月)为教学单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前两节课由本校教师对学生音乐作品的基本音乐元素进行专业的处理,主要包括谱面上的音乐术语、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把握、强弱的表现等,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等进行大概的学习和了解。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作品的掌握到达百分之六十的水平。随即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在该阶段的学习中,主要由水平较高的外聘教师进行提高,对学生的声音状态和咬字吐字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最后再进入第三阶段,由外教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高阶的训练。根据不同的作品进行不同阶段的规划,每个阶段不是彼此孤立的,比如第一阶段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声音训练,而不是只做节奏音准方面的要求,每提高一个阶段都是对学生作品更加精细化的加工。这样不仅保证了每一个个体的进步,也保证了整个集体的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其次,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如:乐理、视唱练耳以及和声、曲式等课程,可采取分级分班进行授课,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入学测验后,编配到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程度的授课,避免进度过快或理论知识过深而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或有的学生因为课程内容太浅显而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另外,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要引进技艺高超的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比如,视唱练耳课可采用外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来授课。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前一部分课程让外教讲授教学方法,并给出相关的题目做练习,然后再由助教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和辅导。和声、曲式课程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外教的教案和PPT可提前给中方助教,让其预习和参考,再在课上通过外教的讲解,使助教更好地理解并传达给学生,同时辅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进外国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到其精髓,这也正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
教学内容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解决好繁重的课业和主课练习量的关系,需要多方的努力。首先,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效练习,在练习时要排除杂念,增强自控能力。其次,校方可以适当精简课程,比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修读了乌克兰语和意大利语的课程,就可以免修英语课程。另外,有些课程也可以使用网络课程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把课程内容学完并通过考核即可。
四、结语
2021年9月26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1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援助在开幕式讲话中提道:衡水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实现了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科中外合作办学零的突破。衡水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相关领导的认真筹划和积极推进,更离不开国家的正确引导以及相关法规和制度的保障。如果能解决好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这一问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就会迎刃而解,只有这些问题真正解决,才能形成一个一路向好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的路越走越远,吸引更多的“金凤凰”,使“柴院”能长远地“立足衡水,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一流、世界少有的跨国合作办学的典范。
[1] 李丽红.多元文化主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向.说苑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98.
[3]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4] 田耀农.多元文化与文化多元中的音乐[J].中国音乐,2007(3):44-45.
[5]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EB/OL].(1995-01-26) http://www.moe.gov.cn/s78/A20/ s8359/moe_864/tnull_4510.html.
[6]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司法解释39—注释法典[M].第2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499.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EB/OL].(2012-07-01)http://www.cfce.cn/a/zcfg/zcwj/2013/0228/739.html.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9.
Exploration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ism——Taking “Tchaikovsky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usic and Art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Lianzhi
(College of Music,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On April 26, 202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Letter on Approv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chaikovsky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usic and Art of Hengshui University”. Thus,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 has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engshui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ism,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Chai Yuan" are all diversified, and there are inevitably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nning a school, in teaching, high-quality courses form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bishops and assistants, Chinese teachers and foreign teachers, live courses and recorded courses, and online resources should be realized as soon as possible. Meanwhile, the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supplemented by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make great progress for students.
multiculturalism;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chaikovsky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usic and Art of Hengshui University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6.019
周莲芝(1988-),女,山西中阳人,讲师。
G648.9
A
1673-2065(2021)06-0123-06
2021-08-16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