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发展的乡村校长学习力:现实表现、受限因素与提升策略
2021-01-16陈坤华
柴 琳,陈坤华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与实践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技术与知识不断更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教育新景象,我们进入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迈向现代化的新时代。此时,校长仅凭经验管理学校教育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要。这要求校长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学习力,实现学习速度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更好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具有主动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或创新教育思想、引领教育发展的能力。然而,我国教育发展城乡不均衡,广大的乡村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我国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体现于:一是与乡村教育相适应的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二是与乡村教育相适应的师资的现代化;三是与乡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实现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有高水平的乡村学校校长专业队伍,高水平专业化队伍建设主要取决于不断提升校长的学习力。因此,基于专业发展的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力于1965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睿斯特(Jay·Forrester)在《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文中首度提出,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热门主题,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领域。学习力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后来被引入教育领域。学习力是一个复杂综合性概念,其涵义有多种理解,如学习力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构成,是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1];学习力是由“吸力、引力、改力、创力、信力、化力、继力、容力、承力、防力和解力”[2]11 个方面构成;学习力是由“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伴随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系列智力技能”[2]构成。学习力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3]。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总和。在繁杂的教育实践中,校长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综上观点,对于乡村校长而言,学习力是个人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实际上,学习力可分为反映学习力本质意义的实质性学习力和与个体或组织需要相联系的需要性学习力。前者体现于学科概念研究,后者关乎于工作的需要,其依附于个体的岗位与职责需要或组织职能发挥的需要。研究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应更注重于后者,体现于依附其职责性、专业性、岗位性的要求。据此,我们以校长的专业标准为基础,工作职责要求为准绳,根据对130 名校长调查结果就其学习力的现实表现、受限因素与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一、基于专业发展的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的现实表现
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表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从校长专业发展的标准来看,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师生学习引导者、教学与课程领导者。这种专业要求表现在学校具体工作中应是引领师生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能力、追求教育高素养的能力和自己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多途径学习的能力。
(一)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是引领教师学习的能力
在成人社会里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对学生而言则是知识学习的专门场所,学校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与教育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学习,在教师的学习方面,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对教师学习是否具有专业性引领尤为重要。校长对教师学习的引领是其专业性学习力的重要表现。校长引领学习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学习行为示范引领。如校长坚持每天读书,并与师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快乐,提升教育思想涵养,要求师生与自己同步学习等;二是与师生合作学习。这主要与老师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或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等;三是积极参加各种知识和素养提升活动的培训,以新的信息激励师生学习,从而达到引领师生学习的目的。从对校长的调查结果看,校长引领师生学习行为主要有:一是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引领。从调查资料中获悉,参加课题研究乡村校长占98.5%,其中主持课题者占20.8%、课题组主要成员者占30%。校长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引领教师学习,体现校长学习的张力;二是学习结果引领。校长通过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培训、学术交流获得成功的办学经验、教育经验、教学经验与教师们共同研究,把先进经验转化为具体工作方案。在湖南,岳阳君山许市学校校长就是将学习所得的先进经验,通过改造转化为适应学校发展的工作方案,并获得成功的例证。校长学习只有引领教师一起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成果向实践效果转化,将校长学习力转化为教师教学改革行动力和学校的发展力。
(二)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是学以致用的能力
校长学习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在于按专业性要求,履行好工作职责、强调为实践服务。学习不仅是获得技能与理解,还包括行动[5]。学以致用是校长学习旨归,是学习的主要目的。校长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其工作职责重点要求的学习力。根据对乡村学校校长的调查结果,有88.4%校长学习目的旨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认为学习是为本职工作服务;有68.5%校长会利用各种学习培训或会议等机会寻找与工作相关资料,通过借鉴、改造使其与本校工作相结合;有60%校长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把本职工作与相关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实际工作情况看,乡村校长都能很好地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相联,通过具体的学习,能充分理解党的新时代教育方法、政策,并结合实际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能把所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推进。如沅陵县陈家滩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劳动教育中每年组织学生开展采茶活动,并按学生的工作成果给予一定经济报酬,这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把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双峰走马街镇秧冲中学结合自己实际,开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乡村学生的艺术教育、科学教育提供了经验;沅江政通实验学校校长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推行教学的导、思、议、展、评、检教学过程规范化工作,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这些都较好体现乡村校长学以致用的学习力。
(三)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长的学习力不仅表现为纯粹理论学习能力或思维训练内化外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是能感知实际工作问题,并针对工作中的迷茫问题,通过研究与学习澄清认识、破解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校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学习力,从而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主要面临着三类实际问题:一是城市化教育模式下乡村教育问题。现行的教育要求都是以城市要求和模式展开,而乡村学校的师生与城市师生相比存在经验体系差异,这往往使乡村学校的学生、教师、校长难以适应,产生了教学质量差异;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长缺位、学校错位现象,导致管理学生困难;三是乡村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乡村学校教育对学生视野的扩展,导致学生务实与短视思维。这些问题需要从一个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的积累中获得解决。如农村学校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农村贫困学生的学习质量怎样得到保证,如何构成良好家校互动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等,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者通过学习来解决。从乡村学校校长调查结果看,其学习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占接受调查校长的57.7%;在学习过程中有40.8%的校长能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学习反思,并有60%校长能把学习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乡村学校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专业性、职责性要求的学习力,并在其实践中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四)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是追求高教育素养的能力
校长专业素养在于掌握教育和办学的本质规律,科学地管理学校,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高质量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在学校发展、教学领导、课程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中都需要校长不断地提升教育素养来保证其工作质量。追求高教育素养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学习力的具体表现。校长追求高教育素养的具体表现:一是要有实现教育高远目标的追求与能力,即有为我国乡村崛起、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人类和谐发展办好乡村教育的追求与愿望并实现这些愿望的探索能力;二是有个人卓越教育成就追求,有成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专家的梦想,并为此积极开展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能力;三是对学校本质与教育本质研究与追寻的志趣与毅力。对此,据我们调查了解到:有13%校长具有教育家梦想,有62.3%校长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理解教育实践现象。有教育家梦想对于乡村学校校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校长具有追求全面素养提高的能力,才能在更高层面理解教育本质、办学本质和掌握办学规律与教育规律,形成有追求、有情怀、有热情,有高成就的校长。追求高教育素养的愿望与能力是校长学习力的重要方面。
(五)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是具有多途径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对个体强调终身学习,对社会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校长学习途径,拓展了学习范围,如书本学习、网络学习、探究性学习、工作场学习、转化性学习等。校长的学习途径反映了其学习视野、学习层次、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多途径学习的能力是乡村校长学习力的又一特征。从对校长调查情况来看,校长的学习途径主要有:一是以团队学习为依托的探究性,如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或与师生一道开展课外探究学习活动等;二是以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为依托交流性学习,在接受调查的校长中每年坚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占21.5%,参加省级学术会议的有30.8%,参加县域交流会议的有63.1%;三是以校内专题会为依托工作研讨式学习,据调查,每学期组织2 次及以上校内专题研讨会的校长占46.1%;四是直接读书,长期坚持阅读的校长有52.3%,其中,每月读2 本的有7.7%,每月1 本的有44.6%。其次就是按规定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行反思性学习等。乡村学校校长都能较好地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方式、方法和条件进行学习,体现了较好的学习力。
二、基于专业发展的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的受限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人民的教育获得感[6],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这要求校长应有更高水平的学习力,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校长的任务。根据现实情况,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还存在诸多不足,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现将其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学习思维固化,面对迷茫问题束手无策
学习思维影响人们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学习力重要因素。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在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同时,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阶层人群的教育需要也不尽相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许多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学校学生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从校长的专业职责发展来看,校长的学习力应体现三个层次:一是对现有理论、政策、技能的自我理解与掌握,并落实在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对现有理论、政策、技能在自我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应用,让学校教师理解与掌握,并转化为教师教学行动;三是在自我实践中的迷茫问题进行澄清并形成新的观点与行动,这是创造性学习。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校长面临实践困难表现主要有:一是想进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找不到实破口,其占受调校长的34.92%;二是有好的改革思想,找不到支持的力量,其占受调校长的11.11%;三是对有些政策条款与现阶段的乡村教育实际不符,但无力调整,这占受调乡村校长的47.62%。从校长所面临的实践困难,我们可窥见校长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方法的学习力较强,而实施自己设计的教育改革或碰到实践中的冲突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缺少创造性学习能力,这在实际上就是存在一定学习思维固化性。这种学习思维固化,条条框框化既限制了学习力的表现,也是学习力不足的表现。
(二)学习运筹不力,日常工作处于低水平状态
乡村校长学习力还表现在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的主动运筹能力上。校长的学习运筹能力应体现于学习内容重要性程度的区分、工作顺序安排和学习精力分配的合理性等。乡村学校校长管理一所学校,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件事都会触动校长的思想、牵动校长的行为,校长很“忙”很“累”。从对乡村校长的工作内容关注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8.73%的校长特别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有63.49%的校长重视上级对学校工作的调查与检查;有79.37%的校长在积极思考和采取措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42.86%的校长在积极开发与筹措各种办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有65.08%的校长非常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乡村学校校长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于处理日常事务中。当然,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乡村校长积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努力维护日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稳定有序地开展的作用与贡献。但从学习力的视角来看,校长没有很好地把日常工作进行归类和责任的职责分担,没有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现实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规划,使学习与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这种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实际表现为无学习或学习无效状态,其不能很好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校长自身的发展。乡村校长长期的低水平的“忙”与“累”,既是一种学习力不足的表现,也是学习运筹不力的结果。
(三)学习动力目标受限,困于寻找现成方法
校长学习动力目标是学习力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学习追求的高度与行动的强度。校长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学习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归为生理需要、社会价值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7]。对于乡村校长主要体现于社会价值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社会价值的需要主要体现于社会对校长的要求,在我国现行集中制管理体制中,对校长学习动力激发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引领学校发展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其成为一名优秀校长,很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具体任务。在进行如何把学校办得更优秀、使学生学得更好和教师更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学习中,往往以重点学校、样板学校、样板课程的成功经验为学习对象,导致了乡村校长以寻找现成的方法与做法为主的学习动力目标。这常使得我们的校长通过学习后感叹:这些学校做得很好,但学不来,无法移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对乡村学校学习动力激发不足,另一方面体现了乡村校长学习动力目标不高。因此,在校长的学习实践中要推进从“仿样”到“创样”的转化,提升学习动力目标。
(四)学习视野不宽,仍存在“样板”障目现象
视野是指人们用眼睛观看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据此,我们把学习视野定义为人们在学习时所能意识到、感知到、认识到的知识场域。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视野主要受到学习想象力、知识场域内信息丰富性和知识场域边界的影响。乡村学校一般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从调查情况来看,校长接收信息主要有:一是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与要求和必须要贯彻执行的各级各类政策性文件;二是同行好友的交流;三是参加各种形式的周期性培训;四是校长个人的网络、书本阅读;五是少数校长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乡村校长接收的几乎是终端信息,信息内涵简单,更新慢。另外,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一精神熏陶下,乡村学校校长都有一股甘当老黄牛的精神。老黄牛的苦干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对校长而言,不仅要具有老黄牛的精神,还必须要具有抬头看路与探路的能力与行为。“俯首”苦干的思维习惯阻碍了校长的学习想象力。同时,长期以来强调统一性管理和校长的执行力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长的学习想象力。由于想象力的阻碍和信息的有限性,在现实中,乡村校长学习仍以模仿“样板”校为主。乡村学校目前仍存在的“千校一面,万校同声”现象,这与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不足和学习视野受限不无关系。
三、基于专业发展的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校长专业发展的学习力是教师行动的引导力,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教学变革力、学校发展力。然而,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提升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坚定意志、坚强毅力和持续行动力。乡村校长的学习力应从其学习实践中、在自我目标实现过程中、在工作创新中、在提高教学效果中、在促进学生发展中提升。根据现实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提升策略。
(一)以学历提升来改善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
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提升是以系统学习为基础。提升学历是系统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学历是指人们在正式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历程。学历教育是根据教育有关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的。对个体来说,其主要功能是系统地接收知识和提升能力。从调查的130 名乡村学校校长的学历来看:硕士1 人,本科106 人,专科及以下23 人。本科学历者多为成人教育学历。从校长的学历层次看,校长主要接受的专业训练是教学技能、学科知识,而研究性能力、反思性能力都是后天在工作中悟出来,这种“悟”延长了校长专业成长速度,这是校长学习力存在不足的重要因素。学历不仅影响校长的学习能力,还影响着高水平发展的志向与动力,因此,提升校长学习力关键是要提高学历。在提高校长学历中,一是政府部门战略重视,制定校长选拔与配置的发展规划与要求,提高对乡村学校校长的学历要求;二是乡村学校校长选拔的具体工作中,新提拔的校长要提出更高的学历要求,最好具有研究生教育的学历;三是对在任的40 岁以下校长要创造条件让其接受具有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学术训练,提升学习思维水平,对35 岁以下的要创造条件让其参加正规的研究生学习。以提升学历的学习力应是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以深化“实践问题”解决来提升乡村学校校长学习力
学习有三种隐喻,第一是知识获得,第二是参与,第三是创造[7]。学习的获得隐喻中,知识是个体的心智属性,因此,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人的大脑起容器作用。在学习的参与隐喻中,知识既参与各种各样文化实践,也是共享学习活动的结果。学习便是某一共同团体成员获得交流能力的过程,也是以社会协商动作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创造隐喻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消费和传承,更是知识的生产过程。每位公民潜在地不只是知识消费者,而是知识创造的建设者[9]。这三种学习对应的学习力就是知识获得能力、交流能力及知识的创造力。对于乡村校长来说,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获得能力和交流能力,在知识创造力方面较欠缺。乡村学校的创造力从何而来,主要是从实践中来,从解决现实问题中来。因此,提升校长的学习力主要是提升知识的创造力,让校长在感知实践问题、研究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中提升知识创造力,从而提升整体学习力。当前,校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仅要深化对常规问题、经验问题的解决,而且还要提升对价值问题、革命问题的敏锐性及其解决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升华其学习力。
(三)在持续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升学习力
“变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学习不再仅仅是使学习者获取知识或实践技能抑或是培养情操、磨练意志,而是被新时代的趋势赋予了“社会变革主体”的角色[9]。在我国教育领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推出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教育改革新要求。自党的十八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陆续推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校长如何根据这些文件新要求,加快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步伐,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持续地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学习力呢?实际上,校长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是其终身学习的要求,更是深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综合。推进乡村教育改革既是校长学习力的体现,更是学习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持续推进乡村学校教育改革,一般可采取区域联合、个体学校改革试验和学校联盟展开。校长通过不断地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将学习力提升贯穿校长职业生涯中,从而实现学习力的不断提升。
(四)以优化学习为基础提升乡村学校校长的学习力
乡村学校校长面对的工作多且繁杂,其优化学习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将重复的日常工作高水平化和成果化;第二是将繁杂的工作实行有序分工、合作和层次化;第三是推进乡村教学改革深入化和适切化。这些既是对校长优化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力提升的表现。实际上优化学习与学习力提升是相伴随的。在乡村校长优化学习提升学习力中,首先要使校长树立工作的成果意识,以成果引领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其次是推进乡村教学改革适合乡村性。在此,一是摒弃成果“难”的误解,乡村校长的工作成果应实行“微成果”认定,例如“经济贫困生”的救助或“学困生”的帮助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二鼓励校长在教育兴农、教育助农和教育促进农村(民)发展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三是激发乡村校长形成自己的心流,即一种高度专注思想活跃的状态[10]。乡村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被大量的琐事干扰,难于专注和研究某一问题,消解这一现象的最佳方法就是心流。当一个人经常具有心流状态,个人的创造性与认知水平就会极大提升,体现学习上就是学习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