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引领下的残疾儿童“五结合”帮扶模式探析

2021-01-16付美陆艳聂庆庆张杰罗大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协同康复

付美,陆艳,聂庆庆,张杰,罗大伟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1 问题的提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因此,办好特殊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关注,贵州省的特殊教育也跟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进该省特殊教育改革,2017年由省教育厅等7个部门联合制定《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根据方案中“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三大重点任务要求[2],贵州各地统筹普特融合教育资源、加强资源中心建设、落实送教上门服务,促使我省特殊教育得到显著发展。但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尤其在教育康复教学模式上仍需要继续突破和创新。主要存在问题有三:第一,针对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的教育脱节问题,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残疾儿童康复现状相结合,设计康复医院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有效解决康复医院中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第二,针对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康复缺乏问题,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残疾儿童教育现状相结合,设计特殊学校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有效解决特殊学校中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第三,针对三方各自优势资源分散,不能互惠互利问题,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康复医院和特殊学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协同服务平台,开展咨询服务以及教研合作服务,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由此,基于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蕴含”和“互摄”的关系,该研究提出高校引领下残疾儿童“五结合”帮扶模式,该模式主要观点有3点:一是主张高校引领,残联、教育部门协同,将“课堂搬进医院”;二是主张高校引领,残联、教育部门协同,将“康复引入特校”;三是高校引领,建立“五结合”协同服务平台。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针对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的教育脱节问题

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残疾儿童康复现状相结合,设计康复医院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有效解决康复医院中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首先,高校与康复医院、特殊学校与康复医院形成合作协议,在康复医院开设特殊教育课堂,并定期开展特殊教育讲座,增长康复训练师的特殊教育技能。其次,高校、特殊学校、康复医院三方合作,以自闭症儿童是实验对象,共同研发中重度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教材。最后,医教结合,创新训练方法,将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到每位残疾儿童身上,并形成案例研究论文发表。

2.2 针对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康复缺乏问题

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残疾儿童教育现状相结合,设计特殊学校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有效解决特殊学校中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首先,高校与特殊学校形成帮扶协议,辅助特殊学校开设学前儿童教育康复课程,定期受邀开展培训讲座,增长特校教师的康复技能。其次,结合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评估需求,和特校教师、康复师一起编撰诊断评估类实操书籍,促进一线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最后,创新家校共育IFHP教育康复教学模式,以听障儿童为实验对象,开展案例教学,并形成案例研究论文发表。

2.3 针对三方各自优势资源分散,不能互惠互利问题

如何发挥地方高校作用,与康复医院和特殊学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协同服务平台,开展咨询服务以及教研合作服务,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首先,建立医教结合博士工作站,通过平台整合区域教育康复资源。高校、特校和康复医院合作开展残疾人公益宣传,扩大三方影响。其次,“引水灌田”,高校服务地方的同时,也带动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实践和教研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后,高校教师在实践服务过程中,与一线教师和康复师合作收集实操案例用于课堂,形成教学成果,获得教学荣誉及三方合作发表教研成果。

3 模式探析

3.1 高校引领,将“课堂搬进医院”

高校协同残联与教育主管部门与康复医院形成帮扶协议,在康复医院设立特教班,开设特殊教育课堂,按照残疾儿童障碍类别、障碍程度进行分班分类教学,设计残疾儿童个别化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将教育康复过程中的经典案例汇编成案例集,作为行业未来发展实践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

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新模式课程领域的探究。新模式课程将从4个课程领域来研究,分别为亲子活动课程、家庭入户指导课程、社会参与活动课程以及必要支撑课程。不同课程领域间相互验证、实践与反馈,最终形成新模式知识与技能内容。其次,新模式知识、技能内容的研发。新模式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主要包含了两大部分,即小儿养育和小儿康复。在小儿养育部分,其核心知识内容包含了科学的教养理念、小儿的身心特点等;核心技能内容包含了养育环境的建设、小儿发育观察记录等。在小儿康复部分,其核心知识内容包含了正确的康复理念、儿童的身心特点等;核心技能内容包含了参与功能管理技能、个训计划制定技能、行为诱发技能与能力拓展技能等。

3.2 高校引领,将“康复引入特校”

高校协同残联与教育主管部门同特殊学校形成帮扶协议,在特殊学校开设学前儿童教育康复课程,根据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推出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并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培训,以康复助推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成书,作为行业未来发展实践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教育康复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特殊学校“康复引入特校”IEP个别化教学模式

3.3 高校引领,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服务平台

该平台指由高校引领,协同残联、教育管理部门与康复医院、特殊学校合作,建立医教结合博士工作站,通过平台整合区域教育康复资源,实现教育、康复师资的合作与互补。以相互培训、合作研讨、相互咨询、教研合作等方式协同服务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该平台主要服务模式为,建立特殊教育学前阶段“筛查—评估—建档—转介—安置—干预”的运行服务体系,以此统筹优质教育康复资源,组建协同服务平台。

4 结论与建议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进而使特殊儿童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在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诸方面都要尝试进行改革,将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开发有机结合[3],坚持“挖掘潜能,增长技能,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的培养目标,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4.1 统整课程,康复教育与学科教学合理布局

尝试采用“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注重技能的功能性、生活性及生态性,开展主题生活技能训练主要以技能目标为导向性,并且,围绕该主题技能训练模拟真实的情景,康复教育训练按季节的更替在室内或室外进行。课程设置可分为主题技能课程和康复课程,其中主题技能课程以生活适应技能训练为核心,康复课程以身体机能康复训练为主,以“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模式将两类课程有机结合[4]。

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低年级(一、二年级)为康复初期,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康复课程为主,以教育技能课程为辅[4]。中年级(三、四年级)在经过低年级的医学康复训练课程后,再接着学习教育技能课程。可以教育技能课程和康复教育课程二者各占一半。而高年级是以教育技能课程为主,康复教育课程则为辅助课程。

4.2 因材施教,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

注重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二者的结合,把挖掘学生的生理能力为坚持目标,有机整合康复目标与学科目标。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获得,而且更加关注学生在基本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育人目的。

在康复辅助课程开设的同时,还应该要注重个别康复实验课程的开设,挑选学生,并配备相应的康复目标辅导教师。教学内容包括听力语言训练康复以及情绪干预与行为干预等,学习时间每天应不少于2课时,每一节课的时间统一在30 min左右。其他的集体康复课程每天安排2课时,每节课时间为35 min左右。

4.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医院)与家庭康复多位一体化

康复手段的介入必须要符合科学性,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医教结合”倡导的是现代医疗手段与方法的整合,通过改善学生在感知、运动、言语和语言等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医院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医院)、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网络体系,不断拓宽康复教育渠道,帮助特殊儿童实现康复目标。

还要定期进行家长培训,建立家校联系簿,开通家长咨询群,组织教师或康复训练师家访。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来,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从中了解一些教育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因智商与能力限制而形成的孤独性格逐渐得以改变[5]。还应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课程,教学生玩下棋、拼图等多种游戏,为学生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搭建一定的平台[6]。

5 结语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高校引领下残疾儿童“五结合”帮扶模式。不仅促进康复医院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形成教育康复新模式,促进特殊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为高校引领地方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服务平台,同时,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供给侧改革,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全面性和高效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举措,该模式不仅符合贵州省的发展趋势,也能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一定的基础,促进残疾人更好的康复,是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必须。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协同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