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河北高职对外开放研究

2021-01-16陈亮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陈亮

摘要:本研究在对河北省内高职院校对外开放水平现状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以核心知识技能体系、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双语教学方案和国际化就业成效这五个要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五要素在河北省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这三类专业群对外开放建设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影响,进一步明确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和双语教学方案在国际化就业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从科学角度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这三类专业群对外开放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知识技能体系 现代教育实训手段 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 双语教学方案 国际化就业成效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必要性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研究制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高端装备、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构建河北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的总体要求,反映到河北省高等教育领域,加速了省内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类专业群上的对外开放水平建设[ 1 ]。自2018年以来,河北省高职院校这三类专业群国际化建设情况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后,河北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其中的“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冀留学”的号召,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院校共建了多所海外分校,共同培养和培训一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研究适合河北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模式,探讨如何做好河北高职三类专业的对外开放建设,对加快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过程中,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发展过程。Meijer(1998)则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Altbach和Knigh(2007)在界定全球化和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包括了解他国知识和语言、获得商业利益、利用国际课程增强教学体系等动因,以此来概括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机。Brooks和Waters(2011)则通过对来自东亚和欧洲学生的案例研究,从留学生意愿的角度,阐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汪永铨认为国际化是一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各国高等教育实质上都是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再面向世界[ 3 ]。丁玲在《从联邦政府的行动透视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提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倡导者即为最大受益者,并举例阐述了美国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一是以“国际教育周”构建国际教育交流新环境,二是促进参与者的多元化,三是倡议美国学生走向海外,四是广泛吸引海外留学生。

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和政策适用性方面,目前尚未在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如何发展这一具体问题上加以深入研究,更缺乏针对河北省省情的相关问题研究。

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河北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分析三类专业对外开放建设的现状及成因,设计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剔除不诚信问卷后剩余571份有效问卷),搜集整理了45个指标、13620个数据,对河北核心知识技能体系、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双语教学方案和國际化就业成效这五方面的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来解决研究的关键问题:通过观测核心知识技能体系、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和双语教学方案这三要素在结构关系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明确CCTE(汉语+商务文化+技能+就业)模式对于提升河北高职三类专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 4 ]。

1.研究要素

反映河北高职三类专业对外开放提升水平,主要看核心知识技能体系、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双语教学方案和国际化就业成效这五方面情况,故设定为五个研究要素。

(1)核心知识技能体系

核心知识技能体系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实训),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边缘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2)现代教育实训手段

现代教育实训手段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学双方在信息环境下的合作互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

双高职学历,指在中外普通高职院校中同时修读两国该专业的一门学历,是我国为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所采取的政策。

(4)双语教学方案

双语教学(bilingual instruction)是指以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其中一种语言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母语。

(5)国际化就业成效

高职学生毕业后在世界范围内就业所获得的预期的好效果和功效。培养国际化就业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提升专业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根本任务。

2.模型构建

本研究基本假设以核心知识技能体系、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双语教学方案和国际化就业成效为要素构建结构关系模型,通过对要素之间结构关系的观测,进一步了解核心知识技能体系、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双语教学方案和国际化就业成效在河北高职国际化建设要素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影响力,明确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和双语教学方案作为从属变量的中介作用[ 5 ]。建立研究模型如图所示。

三、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证实“高职国际化建设→河北高职国际化建设要素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效度。总体效果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获得x2=32.635(p=.000,df=10)的效度后,非标准化回归系数.615(S.E=.050,C.R=12.438,p<.001)意义存在。通过Bootstrapping的中介效果证实,“高职国际化建设→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和双语教学方案”,“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和双语教学方案→河北高职国际化建设要素结构方程模型”,“高职国际化建设→河北高职国际化建设要素结构方程模型”均以p<.01的有效性证实了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和双语教学方案的中介 效果[ 6 ]。

四、研究启示

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挖掘出河北高职院校三类专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过程中核心知识技能体系、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语教学方案的之间的结构关系,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三类专业毕业生随着背景特征的变化,其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和双语教学方案都显示出差异。因此,政府需对县级市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专业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上的支持,从政策上和组织上提高国际化建设的覆盖率和针对性。

第二,核心知识技能体系、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语教学方案都对高职国际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 ]。模型拟合显示,核心知识技能体系、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語教学方案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专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促发了学生的国际化就业积极性。

第三,现代教育实训手段、双语教学方案对三类专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显示,现代教育实训手段越高,其双语教学方案就越明显。因此,政府应重点研究推广CCTE(汉语+商务文化+技能+就业)模式,出台双高职学历互认制度时应更多考虑到学生国际化就业的满意度,更好地提升专业对外开放水平,最终通过专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来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以此来强化《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现成效。

(本文系河北省2020年度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河北高职院校提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类专业群对外开放水平的要素结构关系研究》的结题论文;项目编号:C202020104)

(责任编辑:刘占行)

参考文献:

[1]彭静.中国高等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2):157-162.

[2]洪海星.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28-30.

[3]李锣.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24(9):70-71.

[4]邹亚军.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20(2):31-33.

[5]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6]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

[7]姜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