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群众体育开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1-01-15耿元文张琳琳陈彦龙李若明岳建松王柏慧

当代体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事业公共卫生

耿元文 张琳琳 陈彦龙 李若明 岳建松 王柏慧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开展群众体育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结果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体育开展有以下影响:影响群众体育开展的均衡性、群众参与体育的心理、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及群众体育的长期开展。阐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体育开展的挑战,群众体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特殊的安全防护、增加场地及项目。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了以下对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普及安全防护知识,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倡导新型健身方式。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重大传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立足国情、放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国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各项体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深刻思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路径,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随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战略的贯彻设施,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的群众体育既迎来发展机遇,又充满着严峻挑战。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开展群众体育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成为当今许多体育人关注的问题。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体育开展的影响

1.1 群众体育开展的均衡性

发展供给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社会公平性。在群众体育领域,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以及参与人群存在较大差别三个方面。

2015年全国各大区域体育事业财政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全国均数为0.24%,东、中和西部分别为0.26%、0.15%和0.19%。2015年体育事业财政支出的人均额度,全国均数为25.89元,东、中和西部分别为30.84元、12.63和22.26元。中、西部地区人均数低于全国均数。东部、中部和西部在体育场地平均数量和面积、体育社会组织平均个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数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群众体育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据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体育场地数量为95.9359万个,农村为67.9446万个。从面积看,城镇体育场地面积为13352.24216万平方米,农村为61185.9912平方米。从人均场地分布看,城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312个,人均场地面积为1.83平方米,农村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0.79个,人均场地面积为0.97平方米。

群众体育参与人群存在较大差别。从年龄分布看,总体上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城镇居民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乡村居民;从受教育程度看,百分比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弊端更加明显。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实现均衡发展,如何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成为关键。

1.2 群众体育参与的心理状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具有高度的危害性特点。在公共卫生危机冲击下,受到伤害的不只是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心理健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危机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强调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有学者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和重大灾难心理危机问卷对受灾公众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公众心理应激反应强烈、恐惧恐慌情绪问题严重。危机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寻找合适的发泄通道和解决办法,如何通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使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各类心理问题产生,成为需要思考的关键。

1.3 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

提高免疫力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全民目标,健康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体育锻炼作为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和对抗病毒的重要手段,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视程度得到很大提升,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人们积极投身到健身行列中去,极大的影响了群众的体育观念与行为。群众体育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形式。在危及生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于增强自身体质健康以抵抗疾病的需求显现。充分说明了在人民由于精神紧张的同时,更能够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对于应对疾病时抵抗作用的重要性。

1.4 群众体育的长期开展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们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提高和健身需求增大。抓住时机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快群众体育建设以及促进群众体育长期开展。要紧跟民众健身需求,培养体育兴趣,增大体育参与,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我国体育人口大幅度增加,群众从间断性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为终身参与体育活动。如今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体育开展的挑战

2.1 群众体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

受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群众的健身需求直线增加,开展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及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凸显。政府在引导群众体育需求与改进体育供给过程中承担主导责任,优化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解决群众体育供需之间的矛盾。然而目前公共财政的经费投入依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变,2013年全国地方财政投入用于全民健身的资金共170.2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105.72亿元,彩票公益金64.49亿元。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人均仅为6.16元。公共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了群众体育参与差距,要扩大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首先便要扩大政府对公共体育财政的投入,政府如何加大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各项投入,成为一大挑战。

2.2 群众体育的开展需要特殊的安全防护

健康是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核心目标,群众体育责无旁贷的要服务于这一核心目标。通常情况下,群众体育安全开展的基础是在有效增强体质的情况下,保障民众身体各部位不受损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安全防护成为重中之重。在科学健身的基础上,民众还要增加完善的个人卫生安全防护。因此如何普及群众体育卫生防护措施相关知识以及安全有效的開展成为新的挑战。

2.3 群众体育的开展需要增加场地及项目

新时代群众体育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阶段我国体育设施虽不断完善,但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快速发展,体育场馆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平均开放率为86%,7个省(区、市)开放率在80%以下。全国有1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在50%以下,只有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在80%以上。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使用同群众的健身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设施缺乏严重。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多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关停,聚集性群众体育项目取消,民众迫切的健身需求与当前实际情况产生冲突。在此情况下开展群众体育,如何合理安排现有场地及科学开发新项目成为难点及挑战。

3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群众体育的对策

3.1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体育需求

在防控期间,群众健身需求大量增加。相关部门积极要适应防控中群众的健身需求,做到准确把握常态化防控中的全民健身新需求,并且要探索能够适应和满足需求的全民健身工作创新方式。在进行防控工作的同时,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健全新型健康治理举措,帮助和鼓励全民提高健身健康素养,积极倡导主动健康文化。政府要时刻关注群众体育需求的变化并尽快适应新变化,聚焦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有关改革举措,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有关标准。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体育领域的规定,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3.2 普及安全防护知识,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群众要及时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准确掌握传播途径,进行体育活动时做到安全防护,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包括儿童、卫生保健医务人员和老年人在内的易感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增加检修频率,并定期消毒。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开展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配合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防治知识为主,明确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众的义务与责任。做到在保证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下,也能科学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3.3 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倡导新型健身方式

在未来群众体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为补充,家庭健身、场景化健身等全民健身新形式、新趋势不断快速发展。各级群体部门要抓住机遇,加大教育宣传渗透,鼓励居家简易参与方式。建设智慧健身中心、配置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的体育公园;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加强监管,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探索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因势利导新趋势并使之持续发挥效能,加快推动形成全民健身的新业态,探索居家健身常态化开展的新模式,激发全民健身新动能。向群众传达家庭室内健身理念,普及科学有效的适宜室内健身的项目及安全健身常识,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同时满足科学防控与增强体质健康需求。在更大范围内有目的有意识地唤醒国民的锻炼意识,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冠之思: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情况下群众体育的挑战与应对”(项目编号:202007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事业公共卫生
数读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