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爱情诗体现的婚恋观及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2021-01-15辛志凤

西部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爱情诗婚恋观诗经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的爱情诗是我国第一批婚恋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在恋爱婚姻方面的观念。《诗经》中爱情诗的婚恋观,不论是追求恋爱自由的恋爱观、对爱情执着专一的爱情观,还是理智守规的婚姻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社会女性的婚恋观念,包括追求自由恋爱向往专一爱情、渴望美满婚姻等。社会、家庭、学校需共同努力,加大教育力度,更新引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使当代女性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婚恋观;当代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7-0142-0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大体上是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诗经》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从阶级关系、兵役徭役、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礼仪习尚等多个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祭祀、劳动、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内容[1]。其对之后各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及风俗习惯。

经研究发现,《诗经》中和爱情婚恋有关的诗歌在百首左右,占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这些爱情诗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于婚姻、爱情的观念以及和婚姻嫁娶有关的礼仪制度,直接影响着当代社会的婚姻观念。现代社会的婚恋观既是我国古代婚恋观的延续,又是在其基础之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物。不论是表达哪一婚恋主题的诗歌,在千年传承之中,都不断地影响着后人,尤其是对当代女性的婚恋观有着深刻影响。

一、《诗经》中爱情诗体现的婚恋观

《诗经》中的爱情诗浪漫纯粹、情感奔放,年轻男女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恋爱意愿,是当时民风开放的产物。《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周代年轻男女交往的社会风尚,表现出人们对于爱情的强烈追求,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女形象。《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的婚恋观如下:

(一)追求自由的恋爱观

《诗经》描绘了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其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反映了先民对于恋爱、婚姻的原本观念[2]。其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关雎》,该歌以首句起兴,借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笑追逐、婉转啼鸣的情景引发男子对于“淑女”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思慕之情。诗中男子毫不羞怯,直接表达自己因“求之不得”而日日思念、夜不成眠的强烈感情。即使“淑女”并不回应,男子也时常追随在其左右,看女子在河边采摘荇菜,并因其勤劳娴静愈加沉迷,愿意以琴瑟之声接近“淑女”,愿意以钟鼓奏乐使之快乐。这首诗歌充满了浪漫多情的因素,是先民大胆追求爱情的真实写照。《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山有扶苏》《郑风·褰裳》《邶风·简兮》《陈风·泽陂》《郑风·野有蔓草》等也都表现出真挚自然、大胆热烈的追求,是先民最原始的情感爆发,是人对生命个体的尊崇,是青年男女自由平等大胆追求爱情的真实写照。《诗经》中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的诗歌,浪漫而纯净,淳朴而明媚,不受礼教和世俗的束缚,是诗经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二)执着专一的爱情观

《诗经》时代多数年轻男子都要服兵役,夫妻要长期分离。妻子思念丈夫、牵挂丈夫,男子征战异国、思念家乡,当时的人们以此为主题,创造了不少表达执着专一爱情的诗歌。《诗经·邶风·击鼓》就是其中之一,诗歌将出征男子征战异国、思念家乡的辛酸苦痛,与征前分别时信誓旦旦的场景相对比,层层递进,将男子长期在外征战无法归家的思乡之情与此种情景下无法实现对恋人誓约的悔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表现男子炽热无比、身心专一的情感。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将蓬勃的爱意与生死情状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作者对能够跨越生死的感情的向往和对恋人的至死不渝。《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周南·卷耳》《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等,直抒胸臆,抒发了先民追求矢志不渝、只此一人的感情,表达了先民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让人们真切看到,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先民真实纯粹毫不忸怩的情感,更让人们体会到先民对爱情毫不掩饰的追求。《诗经》时代,人们对于爱情最执着的追求大概就是与相爱的人执手一生,永不分离,忠贞专一,生死相随。

(三)理智守规的婚姻观

1.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经》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但礼制初成,年轻男女在自由追求爱情时会受到一些束缚,表现在《诗经》中较为明显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婚姻缔结的制约。在男女缔结婚姻之前,与父母媒人相商成为一种必要的形式,这既是对男女成家的一种保障与保护,又不可避免地有所束缚。如《鄘风·柏舟》表达了女子对父母之命的不满和反抗。女子再坚贞不屈,也只能心灰意冷,最终只能借助诗歌发出一声“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叹息,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对母亲干涉婚姻的不满与怨气。《齐风·南山》《豳风·伐柯》揭示了当时媒人在婚姻嫁娶中的重要地位,后者将斧头在伐柯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媒人在婚姻嫁娶中的重要作用类比,生动形象地让后世之人明白了媒妁之言的重要性。

2.讲究门当户对

《詩经》时期男女婚姻嫁娶时要衡量双方的出身、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是否相当,门当户对成为一种必要的条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婚姻既是男女之间爱情萌发后的产物,又代表着两个姓氏之间的结合,关系到家族的繁衍和扩大,所以要双方条件相当,《卫风·硕人》就体现了这种观念。《国风·周南·汉广》是一首表达了不同阶级之间无法跨越等级相恋的诗歌。全诗三章的首句点明了男子樵夫的身份,他喜欢上了一位女子,然而“不可求思”,之后用三句同样的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来强调这种不可求。他们之间的距离既像汉江宽广,难以泅渡,又像汉江悠长,难以企及,而实际上这种“距离”指的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差距难以跨越,即使深爱对方,想要无视出身缔结婚姻是绝不被允许的,这是当时婚姻注重门当户对的直接表现。

3.重视“六礼”

婚礼作为表明男女婚姻缔结的外在形式,在先民的婚姻观中占有重要地位。《诗经》时期已经基本确立了婚礼形式的步骤,即“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者缺一不可。《邺风·匏有苦叶》《卫风·氓》《卫风·硕人》等对“六礼”有描述和记载,印证了这一仪式的重要性。“亲迎”是婚姻仪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标志着男女之间的婚姻正式形成,礼节十分烦琐,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诗经》时代的人们非常重视婚礼仪式,有了这种形式的限制,步入婚姻的男女也会理智地对待爱情和生活。

二、《诗经》中爱情诗体现的婚恋观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诗经》中爱情诗的影响。当代女性追求自由恋爱,向往白头偕老矢志不渝的爱情,在对待男女恋情方面大胆热烈,勇敢追求,而在婚姻方面又谨慎对待,严肃认真,既遵循本心,又重视父母想法;既勇敢追求伴侣,又谨慎面对婚姻;既重视精神方面的契合,又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妥协。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可以说是《诗经》时期先民的婚恋观与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科技、文化等多种作用彼此适应、相互融合的结果,既保留了先民对于爱情的真挚纯粹,又体现了当今人们遵循本心的进步性。

(一)追求自由恋爱

当代女性多数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感情的表达越来越受到《诗经》中恋爱观的影响,追求大胆真挚、热情澎湃的自由恋情,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的真实表达。许多女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主动权,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欢的对象。当遇到心仪的男性,敢于大胆地表白,主动去追求,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毫不忸怩。据调查,多数女性喜欢自由恋爱,或者是同学之间、或者是同事之间,在学习、工作中随着交往的增多,增加了解,渐渐地产生了恋情。还有的女性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多渠道积极找寻适合自己的恋人,体现了对自由恋情的热烈追求。

(二)向往专一爱情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爱情最执着的追求大概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无论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还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或是“生而同衾,死亦同穴”,这种跨越了时间的爱情仍然受到当代女性的热烈追求。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种类、方式日益增多,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一般家庭仅仅依靠男性的能力很难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女性的力量开始得到肯定。女性基本不再拘泥于家庭生活,不再囿于丈夫、孩子、老人、柴米油盐。越来越多的女性萌发独立自主意识,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也因此改变了曾经以夫为纲、依赖男子生活的观念,而向往此生不渝的爱情,更注重精神方面的契合,更加注重双方在“三观”、生活习惯、脾气秉性方面是否相合,是否能够白头偕老,这种观念是《诗经》时代女性追求矢志不渝至死靡它的爱情观的延续。

(三)渴望美满婚姻

当代社会,男女婚姻有法律的保护与制约,传统的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已不起主要作用,然而我国人们千百年来信奉以孝为先,在婚姻大事上更愿意征求父母意见,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现代社会亲子之间感情浓厚,父母基本不会阻挠子女的婚姻,是否缔结婚姻仍凭子女自己做主,父母的想法虽然受到重视,但不再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代女性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诗经》中“门当户对”的影响,但现代社会所求“门当户对”与《诗经》时期的“门当户对”并非同一概念。《诗经》时期更注重出身、门第、社会地位方面的匹配,而现代社会的男女更注重精神方面的契合,更注重双方是否有共同的爱好,更注重双方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是否有共同话题。这种婚姻不再是两姓缔结的产物,而是爱情的结晶。

女性对于婚姻仪式比较重视。现代社会的婚姻仪式并不如《诗经》中所述六礼那般复杂,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仍受其影响,并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和现代社会规则相融合[3],当下中式婚礼成了现代人的时尚,这是对传统的回归。当代女性渴望有父母祝福、精神契合、由仪式见证的婚姻,这是《诗经》时代婚恋观的发展与创新。

三、当代女性树立正确婚恋观的路径

(一)加大学校教育力度

学校要把婚恋观教育融入课程中,改革传统的教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把新型的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除了思想政治类和心理健康等课程外,定期由学校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婚恋教育专题讲座,辅导员利用班团活动进行婚恋观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大学生婚恋观,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语文》等课程,可以讲授《诗经》等文学作品中大胆追求真挚、热情澎湃的自由恋情的思想以及古人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与执着专一精神。

(二)更新家庭引导理念

在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婚恋观念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家长要主动承担对孩子婚恋观的教育,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和自身经历传授经验,为孩子提供参考和借鉴。现代社会交往手段日益增多,讲究自由恋爱。随着时代发展,男女之间缔结婚姻不再需要严格按照《诗经》时期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在婚姻大事上更愿意征求父母意见,基本在父母明确表示同意后,才会缔结婚姻,父母的想法会得到孩子的重视。家长也要放手给子女独立成长的机会,只要发展方向不发生偏差,要给子女独立的选择权。家长要对孩子负责,多提供参考意见,以免孩子做出错误选择,出现不当行为,影响身心健康。

(三)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信息传播快捷,媒体传播的信息对女性婚恋观具有重要影响。政府要规范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推进网络法制建设,依托大众媒体创设弘扬科学婚恋观[4]。要着力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尤其要规范相亲类、选秀类、感情类、婚姻类等与婚恋观有关的电视节目,并对婚恋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电视广告等严格把关,传播正能量,发挥电视媒介特有的传播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现代社会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年轻人正确对待爱情婚姻。

(四)加强女性个人修养

当代女性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端正恋爱动机。当今时代年轻男女的恋爱观念和情感表达,受《诗经》影响较深,向往追求生死相许的爱情和执着专一的忠贞感情。当代女性要以古为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建构成熟的情感价值观。要正确清醒理智地对待爱情,做到自尊自爱自重,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婚恋责任意识。肩负重任的当代女性应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珍惜青春,不负韶华。

综上所述,当代女性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引导、端正女性的婚恋观,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因子的背景下,學校、家庭、社会和个人要多方协作,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婚恋教育联动机制,结合现代网络媒体信息,多方发力帮助女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这对今后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道英,刘孝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先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2]高晓玲.试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3]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8.

[4]黄妍妍,张显栋,石亮.内涵式发展趋势下高职院校德育生态实践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作者简介:辛志凤(1972—),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连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字与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祭祀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研究”(编号:20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爱情诗婚恋观诗经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爱情诗页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