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报刊对沙面罢工运动的舆论宣传

2021-01-15谢海南覃芳兵

西部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

谢海南 覃芳兵

摘要:1924年广州爆发的沙面罢工运动是一场波及全国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报刊则成为其扩大规模的催化剂。选取国民党在广州的机关报《广州民国日报》以及上海的《民国日报》,探讨广东革命政府如何利用国民党的党报对沙面罢工运动进行舆论宣传,从微观层面分析报刊与政治的互动。研究发现,国民党党报在罢工运动前期做了充足的舆论准备,以“反对苛例”作为斗争口号,点燃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罢工运动期间通过以下方式为沙面罢工运动进行舆论宣传:第一,报道最新消息,驳斥谣言;第二,报纸刊载通电,声讨英帝国主义;第三,发表评论,阐发罢工运动主张。深究国民党党报报道沙面罢工运动原因发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会组织,为沙面罢工运动做了组织准备;国民党通过加强对《广州民国日报》的管理,积极配合罢工运动的舆论宣传。

关键词:国民党党报;沙面罢工运动;舆论宣传;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G219.29;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7-0124-05

一、绪论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1924年夏,广州爆发的沙面罢工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从二七大罢工后的低潮重新走向高潮的转折点”[1]。此次罢工发生在沙面租界,该租界为英、法两国所控制,共有3000多工人参与罢工,自1924年7月15日开始,持续到8月19日,达一个多月之久。此次罢工风潮不仅是工人运动,更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而报刊则成为其影响进一步扩大的催化剂,被称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的上海《民国日报》对沙面罢工风潮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

选取国民党在广州的机关报《广州民国日报》以及上海的《民国日报》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对比上海《申报》等的有关报道对沙面罢工运动的舆论宣传进行分析。作为广州本地的报纸,《广州民国日报》对沙面罢工运动报道篇幅大,关注时间长,详细记载了沙面罢工运动的发展过程,报社更是派出记者前往实地考察,报道罢工运动的最新进展。《民国日报》作为国民党宣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上海作为全国消息枢纽,以上海为中心将沙面罢工运动的消息散布全国各地。

二、舆论准备:国民党党报对罢工运动的早期报道

(一)报道“沙面炸弹案”,澄清事实

1924年6月21日,《广州民国日报》刊发文章称“沙面域多利亚酒店,发现一安南人投掷炸弹图害总督马耳兰氏,伤毙多人案”[2]。沙面炸弹案造成严重后果,爆炸共造成7人死10人受伤,死者当中3人为安南总督的随从官员。

安南总督险些遇刺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各大报纸的注意。6月21日,路透社发布电讯称“有一不知姓名之华人掷入炸弹一枚”[3]。这份电报被众多报纸刊登,包括《民国日报》和《申报》。为此,6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两则消息和一则评论,进行辩解。在《安督遇刺案之尾声,英领强诬华人,凶手业已溺毙》一文中称:“昨据外交界消息,英国总领事,对于此案曾照会粤当局,诬指抛掷炸弹之人,系为华人,并谓此为华人仇外行为等语。”[4]第二条消息为《沙面炸弹事件汇闻》,这是对6月21日报道的补充,称“以凶手为华人,此语殊为武断,如果辨明凶手为华人,则见者必与相距不远,何以致其逃脱耶。”[5]沙面炸彈案上升为一场外交风波,英国领事更是认定凶手为华人。

由于沙面炸弹案实施者在逃跑途中溺亡,凶手是何人陷入僵局。6月27日,由法国领事发起,广州水上警察协同,在水底搜出手枪,从而“掷弹者为安南人已成铁案”[6]。7月2日,上海《民国日报》刊发电讯称,《士敏西报(字林西报)》确认凶手“确系安南人范鸿泰”[7]。沙面炸弹案水落石出,英领事与广东省政府的外交冲突也告一段落。

(二)提出“反对苛例”,号召工人罢工

自沙面炸弹案发生后,沙面租界加强安全防卫措施,工部局就颁发戒严令,要求“于入黑夜,即不准华人擅入沙面,其寓居沙面内之华人工役,因事出入,亦须由驻守东西桥绿衣警察搜查”[7]。6月30日,《发行通行证条例》(简称新警律十二条)由沙面工部局通过,要求自7月15日起,华工出入沙面需要携带有本人照片的通行证,并且每晚9时以后华工无通行证不能入境,该条例仅针对中国人,对其他外国人却没有要求。该条例是对国人的极大侮辱,沙面炸弹案真凶并非华人,沙面租界亦是中国领土,而中国人出行却受到限制,新警律也被称为“沙面苛例”。

新警律的推出遭到国人的强烈愤慨以及坚决反对,成为引发沙面罢工运动的导火索。沙面炸弹案发生后,当地华人就对工部局严查华人的做法极为不满,“沙面各华人对此非常愤慨,且鉴于华人往来沙面之受虐待,连日沙面各行华人秘密会议,互相联络,且有总辞工之举,以促外人之觉悟,探其进行手续”[8]。这是《广州民国日报》在6月25日《炸弹案后之华人愤慨》一文中的报道,表明“沙面炸弹案”后,广州各界在积极酝酿罢工事宜,通过罢工的形式来表达对往来沙面华人所受不公对待的不满,这也是《广州民国日报》最早刊登有关罢工的报道。沙面华人酝酿大罢工的消息同时传到上海,有关报道称,“七月二日,华人俱乐部会议,及愤激,决再请愿取消:如不达目的,沙面华人将一律罢工”[9]。

由此可见,在七月初广州城内就已经有消息称,若工部局不废除歧视中国人的新律,沙面华人将举行大罢工,国民党党报在这期间为沙面罢工运动作舆论准备,《民国日报》刊登系列文章表达国人的不满,如7月6日刊发文章《粤人一致反对沙面苛例》,7月13日刊发文章《粤人力争沙面苛例》。期间,该报总编辑叶楚伧发表评论《论沙面侮蔑华人新例》,提出沙面新警律的颁布及其荒谬,损害国家主权的完整,认为新警律针对的不仅仅是沙面的华人,而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号召“凡是中国国民,都应该拥护过整个的国权和人格”[10]。在整个7月上旬期间,广州城内积极采取行动,试图在新警律实行的7月15日举行大罢工。

除了进行舆论准备外,7月13日,沙面罢工领导者在茶居工会成立各界反对沙面苛例的组织。关于这次大会的情况,《广州民国日报》7月14日刊登了当天的会议记录详情,称苛例“有辱国体”,固召集各界会议讨论,“参与人数三百二十余人”,大会推举办事委员二十一人,办事地点暂居茶居工会[11]。是日,英领事强迫英、法领署内华工拍照制作证件,领署和粤海关税务司宿舍的华工率先罢工,英领仍坚持不取缔新警律,只同意将新警律延期至8月1日实施[12]。

1924年6月的“沙面炸弹案件”作为一次突发性的偶然事件,就像蝴蝶扇动翅膀,引发大洋彼岸的风暴般,使得沙面工部局发布新警律,从而成为沙面罢工运动的导火索。从最新的反对苛例与英领交涉无果,迅速转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国民党党报在罢工运动前期做了充足的舆论准备,一方面试图以罢工为要挟迫使英领让步,另一方面则是对沙面工人罢工进行舆论动员。

三、发出号召:国民党党报对沙面罢工运动的舆论宣传

由于英领事坚持不肯取消新警律,7月15日沙面罢工运动如期举行,早上6时,洋务工人陆续从沙面退出,下午6时,工人一律罢工,广州其他各地的洋务工人也纷纷辞职响应。7月16日《广州民国日报》刊发文章《沙面华人反对苛例之大风潮》,《民国日报》亦刊发文章《沙面华人反对苛例实行罢工》。在整个罢工运动中,国民党的党报积极报道沙面罢工运动,反映工人的政治诉求,将罢工的消息传遍国内外,从而获得更多的国人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7月1日至8月20日期间,国内各主要报刊对于沙面罢工运动的报道数量如下表:

从数量看,《广州民国日报》和《民国日报》有关沙面罢工的报道占据绝对优势。在报道体裁方面,国民党党报主要以消息、评论为主,作为商业报纸的上海《申报》不仅在报道数量上远不及国民党党报,且体裁以消息为主,其中不少是路透社的电报,主要是关注罢工运动的具体动态。现围绕国民党党报有关沙面罢工运动的报道展开分析,探讨其在罢工运动中扮演的角色。

(一)报道最新消息,驳斥谣言

沙面罢工运动作为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罢工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在沙面罢工运动期间,广州城内弥漫着复工的谣言,为此,两份国民党党报每日大篇幅报道沙面罢工运动最新进展,介绍罢工运动期间工人代表与英领事谈判情况,从而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广州民国日报》在7月16日刊登文章《沙面反对苛例之大风潮》报道了7月15日罢工的具体情形,内容十分详尽。该报以7月16日为罢工第一天,随后每天在报纸刊登罢工运动前一天的进展,虽然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却也是当时最新的消息。以沙面罢工第二天情形为例,报纸首先关注的是罢工后沙面的情况,“沙面华人实行总罢工后,沙面外人于生活营业等大受打击,营业既已全面停止,生活复及困难此其妇孺等辈,连日已乘轮避往香港。”其次则是广州政府方面的动态,公安局布告:“查沙面乃租界地方,无论何人往来,均不应干涉,如因干涉而发生暴动,本局为维持治安计,必予抓拿究办”。第三是关注英领动态,“英领即致函外交部”,以及工团之赞助,“各公会均起而援助”,最后则是关于罢工后工人们的状况,“沙面各华人辞工后,总数有两千余人,两日来状况,除由各公会招待一切膳宿外,并组织陆海纠察队,查察有无破坏罢工条约私自返工者,团体甚为团结,大有誓死一致力争之势”[13]。

7月22日,针对广州城内谣传工人复工的消息,《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反对苛例之确息》[14]一文,称“反对沙面苛例案,前传有可以解决之趋势,乃昨日下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代表前往交涉,经英法两领事提出五条件。”此外,该报还刊登了《沙面华人总罢工第二日》《沙面华人罢工第七日有扩大趋势》《沙面罢工潮第十四日纪》《沙面工潮之二十七日》《沙面罢工潮经过及新趋势》等文章。

自7月15日,沙面罢工运动开始,有关报道就依托电报网络传遍整个中国,大部分报纸都刊登了有关罢工的电报讯息,电报内容较短,信息精简。《民国日报》对沙面罢工运动的情形进行介绍,其中转载自《广州民国日报》的共计7篇,文章署名为凤蔚,这些转载的文章略有删减,标题更加凝练。当然《民国日报》处于上海的特殊位置,在报道策略上也有所调整,表现在刊登的电报讯息来源较为多元,包括广州通讯社以及香港路透社方面的电报讯息。这与《申报》有所不同,《申报》虽然也采用广州方面的电报,但偏重路透社方面的电讯。路透社从香港发来的电报大多被国内商业报刊采用,然而作为一家外国通讯社,其在报道倾向上明显偏向英国。

(二)刊载通电,声讨英帝国主义

沙面罢工运动期间,国民党党报刊载的通电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广州劳工大会向各界的通电,呼吁反对英帝国主义行径,另一方面则是刊载各界对沙面罢工运动的声援通电。

7月19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广州工人代表会通电,抨击英帝国主义者“妄立苛例,取缔华工虐待我国民,蔑视我国体”的不法行径,号召“各界同胞,合力扶持,罢工诸君,坚持到底……不得胜利不休,以保人格,以存国体”[15]。7月21日,旅港侨胞救国团通电,“外人欺凌我国,蔑视主权”“本团谨约全体团员,誓作后盾”[16]。7月22日,北京电称“沙面新例,此间(北京)一致反对”[17]。随后,7月23日上海电,“苛(二十)日中央公园开反帝国主义同盟会、委员会决向法日美警告,通知世界被压迫民族,援助沙面华工,电促各省团体加入”[18]。

刊载广州劳工大会的通电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各大城市团体的通电支持,这是沙面罢工运动呈现的新形势,也是媒介(电报与报刊)与工人运动的积极互动,依托电报网络,全国各地的人民连接在一起。

(三)发表评论,阐发罢工运动主张

在沙面罢工运动期间,国民党党报除了刊登罢工运动消息外,往往刊发评论,报纸的评论是罢工运动舆论宣传的有力武器。从评论的数量来看,《广州民国日报》共17篇,这些文章大多出自国民党政要之手,文章短小精悍,切中要旨。如署名为餮英、镜亚、凤蔚、天鸣、亦鸣的,是当时报社的总编辑陈雁声。《民国日报》刊登评论8篇,作者主要为报社总编辑叶楚伧。这些评论文章论述主旨主要包括:第一,论述沙面罢工运动的正义性,如孙镜亚在《吾党之对外精神》一文中,以孙中山就职南京临时大总统所言,所谓国民党对外精神的要旨是“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指出沙面罢工运动与清政府利用义和团运动的进行盲目排外行为不同,是正义的抗争行为[19]。该文以说理的方式,指出沙面不過是外人居留地罢了,英帝国主义颁布歧视华人的新警律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法律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发出号召,希望更多的人声援沙面罢工运动,如8月9日《民国日报》刊发了广东大学教授梁明致所写的一篇评论,他在文中大声疾呼道:“广州沙面工人因反抗苛例而罢工,迄今计及二旬……广州工人为争团体,争人格计,孤军奋斗,始终不懈……但一观各处情形,似各界人士仍甚冷淡,如有秦越人之视肥瘠耶?”[20]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感情色彩浓烈,由于大学教授的独特身份,体现了当时国内知识分子对沙面罢工运动的态度。

总之,这些评论文章言辞犀利,抨击苛例侮辱国体,阐发沙面罢工运动的正当性,认为其绝非是国人盲目排外的暴力行为,站在国家民族大义的立场上,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号召国人,团结一致,声援沙面罢工运动。

沙面罢工运动期间,工人代表与英领进行谈判,由“扣械风波”引发的“商团事变”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孙中山也希望罢工运动从速解决,派马俊超与英领谈判,最终,新警律被取消,工人于8月20日复工,参加沙面罢工运动的华人巡捕则被迫辞职。8月20日,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通电报告全国,宣告沙面工潮顺利解决。

四、国民党党报报道沙面罢工运动原因探析

沙面罢工运动时期,国民党党报利用罢工运动积极进行舆论宣传,不仅促进了罢工运动的圆满解决,而且宣传了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主张。相对于北洋政府“只有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言论表示”,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则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决心。将沙面罢工运动置于国民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中,探究沙面罢工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报刊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可为1924年国民党宣传体系的运行提供鲜活的个案。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会组织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2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已经认识到近代中国内乱的根源在于军阀专横及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政治口号。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

国共第一次合作达成后,廖仲恺支持共产党提出的统一工会的主张,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由此诞生。1924年3月5日,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工会骨干大会,公布了工会代表选举条例。是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孙中山召集工团代表1000多人开会,发表演讲。当天下午,各工团代表举行成立工人代表大会开幕式,“参加工会有七十多个”“大会正式选举了十七个工会代表为工代会的执行委员”,洋务工会为共产党员原顺鸿当选,刘尔崧等五人为常务委员[22]127。沙面罢工运动正是由广州工人代表大会所领导发动。

据记载:“沙面工人原有西餐洋务联合会、洋务职工总会、文员工会、惠群工会、青年工社五个工会。五月二十二日,联合组织为广州洋务总工会。文员工会的人,多是受高薪聘请的洋文写字员,对革命不大积极,青年工社的人很起劲,凡事起带头作用。邓伯明、麦昌、李务洋、江其昌、原顺鸿、黎轻发等是工会主要领导人,也是共产党员。”[22]130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广东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23]。广州工会的形成与发展,为罢工运动做了组织准备,依托业缘组成的工会组织在沙面罢工运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国民党党报与工会组织相互配合,为沙面罢工运动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国民党加强对《广州民国日报》的管理

国民党党报积极参与罢工报道,同时罢工运动对国民党党报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广州民国日报》影响最大。

1924年6月21日,《广州民国日报》刊发文章称“昨十九号下午八时四十五分钟,沙面域多利亚酒店,发现一安南人投掷炸弹图害总督马耳兰氏,伤毙多人案”[2]。这是《广州民国日报》刊登“沙面炸弹案”发生的第一条消息,近一千字左右,这篇报道对沙面炸弹案作了详尽的介绍,文章的作者似乎是沙面炸弹案的亲临者。该作者表示,在二十日访沙面工捕局屈臣以及维多利亚酒店的经理,对沙面炸弹案的惨烈程度进行不遗余力的描述,如“查是役死者四人,一为智利洋行大班,炸去头部大半”“最重者为一西妇,炸去胸部”。此外称“查安南总督马兰氏,现届被选为法国总统”[2]。这篇消息漏洞百出,且多为道听途说,因而埋下了隐患。沙面炸弹案由此上升为一场外交风波,英国领事更是认定凶手为华人。《广州民国日报》在报道沙面炸弹案中的种种失误,令广东省政府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境地。

1924年7月15日,国民党广州市执行委员会接办《广州民国日报》。7月16日,发表《本报宣言》,提出办报的宗旨为:“阐发主义,鼓励同志,唤醒民众,介绍思潮,纪述实况,评论是非”[24]。沙面罢工运动的爆发与国民党方面加强对《广州民国日报》的管理,使得该报成为国民党在广州方面的喉舌,凸显了罢工运动对报刊的影响,也成为近代报刊与政治互动的一个缩影。

五、结语

黄兴涛指出,现代中华民族的观念正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得以确立,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此期间提出,民族运动的开展,“在实践层面有力地强化了中国人整体的大民族共同体意识”[25]。费约翰指出,1924年孙中山效仿列宁主义改造国民党并加强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管理,从而使国民党内部达成“一个政党,一个声音”,进而达到“唤醒”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26]。沙面罢工运动爆发正值五卅运动前夜,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正在酝酿中。综观沙面罢工运动中的国民党党报,从新警律的出台到“反对苛例”口号的提出,以及对罢工风潮的极力渲染,正是从民族主义这种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中制造共识、凝聚国人,从而助力罢工运动取得胜利。

注 释:

①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上海《民国日报》作为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唯一一份全國发行的党报”,国民党在扩展宣传网络期间,《民国日报》仅有上海、广州两家。王润泽著.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82页。

参考文献:

[1]金应熙.1924年的广州沙面罢工[J].理论与实践,1958(6).

[2]安南总督被炸详情[N].广州民国日报,1924-06-21(3).

[3]沙面炸弹案[N].申报,1924-06-21(7).

[4]安督遇刺案之尾声,英领强诬华人,凶手业已溺毙[N].广州民国日报,1924-06-23(3).

[5]沙面炸弹事件汇闻[N].广州民国日报,1924-06-23(3).

[6]炸弹案已搜得凶枪[N].广州民国日报,1924-06-27(3).

[7]西报对沙面炸弹案正论[N].上海民国日报,1924-07-02(2).

[8]炸弹案后之华人愤慨[N].广州民国日报,1924-06-25(3).

[9]沙面华人酝酿大罢工[N].民国日报,1924-07-05(3).

[10]论沙面侮蔑华人新例[N].民国日报,1924-07-07(2).

[11]反对沙面苛例会议纪[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14(6).

[12]曾成贵.中国工人运动史(第3卷):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8.

[13]沙面华人总罢工第二日[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18(3).

[14]反对苛例之确息[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2(3).

[15]沙面华人罢工第三日[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19(3).

[16]反对沙面苛例之应声[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1(6).

[17]北京亦反对沙面苛例[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2(3).

[18]反帝同盟会之举行[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2(3).

[19]吾党之对外精神[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6(3).

[20]梁明致.论粤人反抗沙面苛例案[N].上海民国日报,1924-08-09(2).

[21]中国国民党宣言集[M].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85.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国民党“一大”史料专辑: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3]卢权,禤倩红.广東早期工人运动历史资料选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7.

[24]本报宣言[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16(3).

[25]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4.

[26]费约翰.唤醒中国  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M].李恭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作者简介:谢海南(1994—),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单位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新闻史。

覃芳兵(199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单位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舆情与危机管理。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民族主义与博览会史研究的佳作——评洪振强著《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1851—1937)》
论商业因素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影响
反思的民族主义:《无法企及》中的身份建构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试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网络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生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