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黄九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

2021-01-15张梦堰胡炜霞

关键词:贡献度省份旅游业

张梦堰, 胡炜霞

(1.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国家早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其中就包括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1];这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都为沿黄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大支撑。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沿黄9个省份文化相通、一脉相承,然而,由于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加之沿黄九省区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匮乏,区域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使得各省旅游经济发展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可以明显反映出区域旅游的发展水平,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国外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空间结构演变等内容[2-3]。我国相关研究开展较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4-6]和省域层面[7-10],在流域层面上,多选取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11-13],而基于黄河流域层面的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关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王开泳等[14]利用变异系数、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黄河流域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黄河流域未来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尹超等[15]对黄河中下游四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和演变趋势,分析其内在的影响因素,以期客观认识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并为九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图1 研究区概况图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在尽可能保证地级行政区划单元完整性的前提下,选取了自然黄河流域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份(图1),黄河流域沿线各省份地处我国中部偏北位置,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截止2018年底,沿黄9个省份共有69个5A级旅游景区,占全国总量的26.6%。2010—2018年,九省游客总量由126 423.2万人次增加至419 633.6万人次;九省旅游总收入由10 409.4亿元上升至47 682.4亿元,增长率达358.07%,年均增速为44.76%。随着把对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沿黄九省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将持续加快。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沿黄九省2010—2018年的统计年鉴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能反映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收入与外汇旅游总收入之和)、游客总量(国内游客总量与入境游客总量之和)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作为测算指标。区域数据以国家2005年县界地图为基础,利用ArcGIS 10.4.1软件提取沿黄9个省份行政区图轮廓,以此作为底图,运用空间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绝对差异

标准差(VOC)和极差(R)是衡量一个区域绝对差异的重要指标,通常能很好地反映沿黄9个省份旅游经济差异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1)

R=Xmax-Xmin,

(2)

2.2 相对差异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是反应区域相对差异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能够客观反映9个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程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3)

(4)

2.3 全局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Moran’sI)通常是用来度量空间相关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其测算,可以反映九省内相似属性的平均集聚程度[16]。莫兰指数I值的计算公式为

(5)

2.4 相对发展率

相对发展率(Nich指数)是测度各研究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其所在区域不同时间点的发展速度,利用此方法,可以反映出九省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发展率N的计算公式为

(6)

式中y1i、y2i为区域i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的旅游总收入,y1、y2为所有研究区域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的旅游总收入。N值越大表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越快。

2.5 游客时空分布集中性

沿黄九省游客时空分布集中性可用年际集中指数(C)和地理集中指数(T),通过对其测算,可以直接反映出九省游客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7)

(8)

年际集中指数公式中,rq为某省第q年游客量占该省在研究时段内接待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r为某省游客总量的平均值占该省在研究时间段内接待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m为研究时段的年数。R值越大,说明在研究时间段内该省游客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分散,游客量随时间变化平稳。

地理集中指数公式中,ti为第i个省接待的游客数,Ti为研究区接待游客总量,n为地域单元个数。T值越接近100,表明游客空间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分散。Tx为地理集中指数的理想值。

3 沿黄九省旅游经济时间特征差异分析

3.1 绝对差异分析

图2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演变

通过对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的极差与标准差进行测算,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沿黄九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在2014年之后,极差与标准差两项指标上扬幅度明显,增速更快,2010—2018年,极差从2 997.2亿元增加至9 817.1亿元,增幅率为227.54%;标准差则从起初的933.5亿元增加至3 579.2亿元,增幅率达到283.42%,如此大的增幅率表明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现实中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间,山东省九年的平均旅游收入为6 230.1亿元,宁夏自治区为162.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8.4倍。九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的变化与各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各省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都会造成这些省份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的变化。

3.2 相对差异分析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变化情况如表1和图3所示。

表1 2010—2018年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差异

图3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演变

由表1和图3可知,变异系数从2010年的0.859下降至2018年的0.676,其值都在0.676~0.859之间浮动,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各省份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始终较大,但系数却在逐年下降,说明黄河流域各省之间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也在逐渐缩小。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沿黄九省旅游经济的基尼系数由2010年的0.135下降至2018年的0.079,整体变化幅度较小,但是9个年份的基尼系数值在0.014~0.2之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10—2011年基尼系数增加到最大值0.2,在2012年又降至最低点0.01,2012—2014年基尼系数又出现回升,到了2015年又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后的三年里表现出小幅度的变化。从总体来看,2010—2018年沿黄九省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始终较大,但呈下降趋势,这也意味着2010—2018年各省份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逐步减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逐步趋于平衡。近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对旅游事业的大力扶持和推动政策,沿黄各省都加大对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力度,并且努力改善交通和接待服务设施等条件,使得各省的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缩小了旅游经济发达区与欠发达区之间的差距。

3.3 全局自相关分析

以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九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全局莫兰指数I值的计算,由表1可看出莫兰指数I值均大于0,体现了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即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在空间上集聚性分布,表现出低低集聚或高高集聚的空间形态,例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河南二省相邻且位于我国偏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青海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相邻且位于我国偏西部地区。另外,由图3可看出莫兰指数I值整体呈现出波动性较大的变化趋势,尤其在2010—2012年、2015—2017年两个时间段,莫兰指数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集聚性减弱,2017年为最低值。相反,在2012—2015年、2017—2018年两个时间段,莫兰指数I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集聚性增强,2015年为最高值。

3.4 游客年际集中性分析

由表2可看出,沿黄九省游客年际集中指数都在8以上,总体偏大,其中青海省的最大,为10.03,说明青海省游客量在2010—2018年之间分布分散,游客量随时间变化波动性大;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游客年际集中指数分别为9.95、9.76、9.38、9.13,仅次于青海省,此类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限制,游客对此类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也是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这四省的游客量随时间变化增减幅度也比较明显;其余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游客年际集中指数分别为8.86、8.53、8.21、8.03,相对于其他五省的年际集中指数较小,这四省的旅游业整体水平都较高,受区位、交通条件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游客市场相对稳定,因此这四省游客量随时间变化增减幅度相对较小。但总体上看,9个省份都反映出较大的年际差异性,客流量在2010—2018年之间分布不均匀,随时间变化明显。

表2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游客时间分布年际集中指数(C)

4 沿黄九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差异分析

4.1 九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分析

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沿黄九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情况,分别选取2010年、2018年作为研究节点,以沿黄各省的旅游总收入作为数据基础,利用ArcGIS 10.4.1软件将九省的旅游经济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命名为旅游业发达省、旅游业成熟省、旅游业较成熟省、旅游业发展省、旅游业滞缓省[17],如图4所示。

(a) 2010年 (b) 2018年 图4 沿黄九省2010年、2018年旅游经济等级分布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山东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居黄河入海口,对外开放程度高,凭借滨海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在2010年率先成为九省中唯一的旅游业发达省份,旅游总收入达到3 058.8亿元。其他省份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宁夏自治区的旅游总收入为九省中最低,仅有61.6亿元,山东省旅游业收入是宁夏旅游业收入的49.7倍,山东省的旅游业基本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旅游业地位一直位于我国前列,并且早在2010年就明确要建设成世界旅游强省的目标。青海、宁夏、甘肃三省因其区位不占优势,交通通达度低,旅游业起步迟,所以整体发展水平在九省中较低,2010年,青海、宁夏两省为旅游业滞缓省,甘肃省为旅游业发展省。

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四川旅游业加速发展,旅游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2018年成为继山东之后的第二个旅游业发达省份,当年的旅游总收入反超山东,达到10 112.8亿元;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区位条件独特,使其一直保持着旅游业成熟省的地位;旅游业较成熟省由2010年的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减少为2018年的陕西、山西两个省份,内蒙古则从旅游业成熟省倒退为旅游业发展省;青海、宁夏旅游等级未发生变化,甘肃则倒退为旅游业滞缓省,其中宁夏的旅游总收入依旧是九省中最低,为295.7亿元,收入最高的四川是它的34.2倍,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减小。总体来看,到2018年旅游业发达省、旅游业成熟省、旅游业较成熟省、旅游业成长省、旅游业滞缓省数量依次为2∶1∶2∶1∶3。

4.2 九省旅游业地位时空演变分析

当今的旅游业关联性很强,可以有效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测算各省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即各省旅游总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得很有必要。将贡献度指数为[0,0.1)的省份旅游业定为一般性产业,贡献度指数为[0.1,0.2)的省份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贡献度指数为[0.2,0.3)的省份旅游业定为重要支柱产业,贡献度指数为0.3及以上的省份旅游业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图5为2010—2018年9个省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空间变化情况,表3列出了2010年、2018年各省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指数。

(a) 2010年 (b) 2018年图5 沿黄九省2010年、2018年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分布情况

表3 2010年、2018年各省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指数

2010年,9个省份旅游总收入和生产总值分别为10 409.4亿元和118 020.6亿元,九省总体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贡献度指数为0.08,贡献度还不是很高;到2018年,九省份旅游总收入和生产总值分别为47 682.4亿元和238 565.8亿元,九省总体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指数为0.2,与之前相比,九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到了一定的比重。

由图5和表3可看出,2010年,九省中绝大部分省份的旅游业只能作为一般性产业,这些省份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均在10%以下,其数量占区域总数的77.77%,这表明2010年九省旅游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份的旅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只有5%左右,仅四川和山西两省的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贡献度高于10%,但低于20%,这时各省份的旅游业发展还未成熟,第一、二产业仍是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欠发达,省内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人们的消费能力有限,出游意愿不强烈,旅游业还未得到重视。

到了2018年,除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业性质未发生变化之外,其余8个省份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均有显著提高,绝大部分省份的旅游业上升为支柱产业或重要支柱产业,说明在这9年时间里,各省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旅游经济快速上升,与之前相比,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山西省的旅游业贡献度指数在9年间的变化最大,到2018年,单是旅游收入就占全省国民经济比重的40%,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山西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渐摆脱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局面,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优势突出,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再加上全省交通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前列,省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部分都能高速通达,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像河南、山东两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在九省中是最为发达的,但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只有17%和13%,这是因为,虽然两省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但是三次产业内部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比仍然较高,而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占比较低,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占优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比较低。

4.3 相对发展率变化

旅游经济发展速率可以直接影响某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因此对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测算能更好地研究九省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及演变[18]。

从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Nich指数)的测算结果(图6)可以看出,2010—2014年,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与临海的山东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其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分别为1.40、1.95,是九省中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省;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相对发展率都超过了1,三省紧邻,拥有众多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业比较成熟,发展速度也较快,仅次于四川、山东两省;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农牧业为主,旅游业起步较慢,发展率为0.74,相较于前面的三省速度较慢;青海、甘肃两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对发展率都低于0.5,因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受区位条件限制,加之自然条件较差,交通通达性较低,成为九省中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最慢的省份。

图6 沿黄九省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变化

2015—2018年,与上个阶段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九省中发展速度最慢的省份;山东省相对发展率比原来下降了0.63,其余7个省份的相对发展率都比上个阶段有所增加,其中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增加到1.82,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相对发展率都达到1.4以上,旅游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2016年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其中对我国的旅游业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另外在2017年,首届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在陕西省韩城市召开,在这些大的战略规划背景下,沿黄各省市凝聚了打造黄河旅游带的共识,有效促进了沿黄各省市共同开发黄河旅游产品的动力,再加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等重大举措的实施,极大带动了西部三省旅游业的发展,各省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总体来看,沿黄九省的整体发展速度差异与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似。

4.4 游客地理集中性分析

图7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游客空间分布地理集中指数变化

沿黄九省2010—2018年游客地理集中指数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在9年时间里出现了两次峰值,分别是2012年和2016年,并在2012年达到最高值38.35,如2012年,出现两次低值,分别是2011年和2018年,2018年为最低值34.47;从整体上看,沿黄九省2010—2018年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波动性较大,上下浮动明显,说明九省客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各省旅游发展不是很稳定,而且,9个省份的地理集中指数始终比理想值要大,只有在2018年与理想值最为接近,原因在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使得九省的游客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与各省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反,游客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也能直接造成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对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演变趋势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沿黄九省2010—2018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实际经济差异明显;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水平逐步趋于平衡。

(2)在全局空间格局上,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在空间上呈集聚性分布。

(3)从九省旅游经济发展等级来看,到2018年,四川省旅游经济等级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倒退,其余省份未发生改变,各省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在不断增大。

(4)四川、山东省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最快,山西、河南、陕西省次之。

(5)九省游客空间分布不均衡,比较集中,各省的客流量年际波动大小不一,青海省最大,山东省最小。

5.2 建议

沿黄九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省际差异及时空分布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本文对沿黄九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政策,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九省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1)以黄河为主线,带动流域旅游经济整体发展。

当前,“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黄河沿线各地域旅游资源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依托了黄河文明这一背景而产生和存在的[19]。今后应深入挖掘各省的黄河文化资源,例如,青海省作为黄河的发源地,今后重点打造黄河源头文化,让游客来此可以感受孕育黄河之水的神奇;而山东省是黄河的入海口,是黄河的尽头,可以把黄河文化与当地的齐鲁文化紧密结合,构建成独特的文化空间;晋、陕、蒙三省交界区域被称为黄河金三角,在这里重点打造一条黄河风情文化旅游线路,体验三省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黄河文化是一条主线,把各省的沿线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黄河精品旅游带,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20],推动整个黄河流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强化黄河流域区域之间合作与互动发展。

区域旅游的合作与互动发展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黄河流域内旅游资源重复开发和盲目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省旅游收入差异,因此九省之间可以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像西部的青、宁、甘三省(自治区)及晋、陕、蒙三省(自治区),可以打破各省行政界限,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开发战略,做到区域内部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变个体竞争为区域合作竞争;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像山东、四川这样旅游业强省的极化效应和辐射作用,带动西部欠发达省份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九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强黄河流域各省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专门的沿黄旅游公路。

一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完善度可以直接影响该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高低,沿黄9个省份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一,像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由于经济较发达,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交通通达度高,国内或入境游客来往方便;而位于西部的青海、甘肃、宁夏,基础设施较落后,今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另外,各省份在现有交通条件基础上,打造专门的黄河沿线旅游公路,目前,甘肃省兰州市已开通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旅游线,“陕西省1号公路”是陕西省的沿黄观光路,已于2017年8月已正式通车,这些公路将省内黄河沿线的各个县市和自然景观相连接,使黄河沿线地区形成一条集生态、观光、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经济带,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山西省沿黄公路的建成,将成为沟通豫、陕、蒙三省的纽带,极大缩短了三省在交通互通上的用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自驾游客跨省份游玩的需求,从而有效改善9个省份游客数量分布不均的问题。

猜你喜欢

贡献度省份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贡献度研究——南疆三地州例证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度的解析与度量方法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