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傣族祈福仪式探析

2021-01-15龙大武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祈福傣族寺庙

龙大武,张 青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贵州凯里 556000)

云南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是云南省西南部一个傣、拉祜、佤族为主体民族的行政村,这里的傣族大多居住在山下的坝子周围,而拉祜族和佤族居住在周边的山上。祈福仪式是当地傣族在寺庙里做得最多的一种佛教仪式,当地傣族称为“做礼”。仪式对当地傣族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涂尔干认为宗教信仰是表达神圣事物本质的体现,而仪式是“那些引导人们如何在神圣物质在场时做出怎样的举动的行为规定”[1]。祈福仪式是通过大佛爷和相关的物品,让傣族通过大佛爷的帮助向佛主祈祷,希望佛主保佑自己的愿望能够达成。祈福仪式既表现了当地傣族对小乘佛教的虔诚信仰,又反映了它对当地傣族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 回俄村傣族的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信仰

原始崇拜是傣族早期的原始信仰,它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发展,从发展到完善的漫长过程。在傣族形成早期,由于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人们对自身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不能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从而赋予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神圣性,傣族原始崇拜由此产生。目前回俄村傣族每年都要到神山上去祭拜山神,出远门的人也要到请“翰丹”(傣语音译)做叫魂仪式,住进新房时要邀请“翰丹”(傣语音译)做“敬新房”仪式,这些都体现了傣族原始宗教信仰。

(二)小乘佛教信仰

回俄村傣族信仰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观念有所不同,小乘佛教比较讲究积德行善的修行。小乘佛教提倡通过行善积德来谋求自我解脱,到达极乐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乘佛教提倡“赕”,即布施,用“赕”的行动来积累个人的德行,以修来世。如果不布施行善,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回俄村有两座寺庙,寺庙是由傣族村民集体投资建成,由安章管理。每当傣族遇到不顺的事情,就会到寺庙里烧蜡条拜佛祈祷佛主的保佑。因此,经常有傣族村民到寺里做祈福仪式。当地傣族在三大节日如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中必须到寺庙里举行滴水和赕佛的宗教活动。

回俄村傣族在宗教生活中,既信仰他们最初的原始宗教,又信仰后面传入的小乘佛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原始崇拜和佛教信仰互容、并存的二元信仰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平常到寺里面诵经念佛,同时又会请“翰丹”(傣语音译)叫魂、驱邪和扫屋子。举行葬礼时,既要邀请大佛爷到现场去念经,又要邀请“翰丹”(傣语音译)做与葬礼相应的仪式,这些无不体现出原始崇拜与佛教信仰在傣族社会的互相包容与并存。

二 祈福仪式及其过程

如前述,傣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即信仰原始宗教,又信仰小乘佛教。在景信一、二组的寺庙内,经常看到老人、青年人和小孩带着很多物品到寺庙找大佛爷“做礼”,当地傣族称“做礼”的过程为祈福仪式。

(一)举行祈福仪式的缘由

傣族举行祈福仪式的原因很多,或由于结婚未育想要求子;或由于生病了到医院治疗后没有好转,所以来求佛主保佑、消除疾病、早日康复;或由于家里诸事不顺,求佛主保佑家庭平安顺利;或即将远行,求佛主保佑路上平安,使在外工作顺心如意。他们认为,到庙里做祈福仪式,能够让佛主知道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不顺,保佑他们万事顺利,平安大吉。

据当地傣族村民YXD说,他们家最近不顺,喂养的牲畜总是无故死亡,而且家里的老人身体不舒服,经常生病,但是到医院去又没有完全治好,所以到寺庙里面来祈福。希望通过找大佛爷做祈福仪式,使他们家变得顺利,老人身体健康。①

(二)祈福仪式的过程

1.物品的准备

进行祈福仪式之前,祈福人先联系佛爷,看佛爷是否有时间。确定时间后,祈福人带着两碗大米、两碗谷子、三个碗(碗中装水)、一小竹篮的谷子、100元现金、由四根小竹子绑成的竹子架、圣水(自己家里的自来水)、芭蕉叶、甘蔗叶、白色大蜡烛一支、自制的小蜡条若干。他们把一片芭蕉叶和三片甘蔗叶绑在四根竹子上形成一个竹子架,每个祈福人一个竹子架,并且提供佛爷洒水用的叶子,这种叶子傣语称“刚给”。寺庙提供做仪式用的桌子、黑色的圆钵、白色细线和麻布袋子(麻袋里面主要装的是当地祈福用的树叶和灵符,有的法事需要用到灵符)。在桌子四方摆着米和谷子,米和谷子之间放一碗水,祈福人在装有米和谷子的碗中分别插上一支蜡条。大佛爷用两根蜡条折叠后放在装有水的碗里,并把白色的大蜡烛放在自己的面前。桌子中间放着衣服、麻布袋子和黑色的圆钵,钵里装着圣水。用小竹篮装着谷子,谷子上插着纸币包裹着的蜡条,竹篮放在桌子下。在桌子正前方的两个角分别捆着一片芭蕉叶和三片甘蔗叶。接着用白线绕着桌子三圈,线的一端放在圣水中,另一端绕过祈福人的脖子后放在大佛爷身上。仪式开始前祈福人要在佛像前点燃蜡条并跪拜三次。

2.第一阶段仪式:叫魂

仪式开始时,大佛爷先向寺庙里各个方向的佛像拜了几下,然后祈福人拿着一支未点燃的小蜡条放在佛爷手中的扇子上,给大佛爷跪拜。大佛爷替祈福人念经,确认祈祷人的身份。接着,祈福人到桌子前蹲下,并用白线绕过自己的脖子。佛爷开始念诵叫魂经,这时只点燃四方的蜡条和白色的大蜡烛,不点燃水上面的蜡条。每念诵完一段经,大佛爷都向祈福人洒几滴圣水,一次洒八下。有几个祈福人,大佛爷就念诵几篇叫魂经,直到念诵经完毕。之后,大佛爷从碗里抓出几粒米,握在脸前继续念经,念诵毕把米粒给祈福人。祈福人接过米粒后,把一部分放入口袋里,一部分当场吃掉。大佛爷收回白线,叫魂结束。

3.第二阶段仪式:祈福

叫魂仪式结束后,大佛爷和祈福人一起把准备好的竹子架拿过来,在桌前架好。祈福人坐到竹架里面,大佛爷拿着白线绕竹子架和桌子三圈,线的一端放在装有圣水的黑圆钵里,另一端放在大佛爷身上。佛爷点燃放在水上的蜡条,然后开始念诵祈福经。每念诵一段祈福经,大佛爷会向祈福人洒圣水,每次洒八下。这一段念诵的经与叫魂阶段念诵的经并不一样,主要向佛主表达祈福的意愿。和叫魂阶段一样,每一个人都要念诵一遍的祈福经,有时祈福人同时可以达20多人,那就要念诵20多遍,因此祈福的时间也会很长。祈福完毕后,祈福人到大佛爷跟前跪拜,佛爷把做仪式用的白线绑在祈福者的手上,祈求佛主保佑祈福人平安顺利。

三 祈福仪式的物品及内涵

在仪式过程中,总看到大佛爷在每念诵完一段经后就会用“刚给”(傣语音译)叶子蘸一点圣水洒向祈福人。在傣族思想认识中,水是非常神圣的物质,具有驱邪净化的功能。因此,在仪式的过程中需要用水来驱除一切邪恶,保佑祈福人平平安安。米和稻谷是傣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表示傣族有水、有米、有谷子,象征着他们美好的生活。祈福人带来的衣服表示一种替代作用,寓意祈福人的灵魂存在于衣服中,在给一家人祈福时,不能到场的人员可以用衣服代替。仪式中白线的主要作用就是祈福,在仪式结束后佛爷会给祈福人的双手都带上白线,请求佛主保佑祈福人平安顺利。仪式中竹子架的作用主要是庇护祈福人,只有坐在竹子架内进行祈福,才能避免邪念的侵扰,安心祈祷,从而得到佛祖的保佑。

四 祈福仪式的功能分析

(一)心理调适

涂尔干认为,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2]祈福仪式是傣族对佛主虔诚信仰基础上的一种外在诠释,这种通过仪式的活动展现了傣族对佛主的崇敬,既体现了信仰外在化的一种行动表现,又在仪式过程中通过大佛爷实现人与佛主之间的沟通,也为信徒祈福避灾。祈福仪式是傣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仪式,通过仪式可以给他们一种心灵的慰藉,起到心灵调适的作用。

在回俄自然村,全为傣族。在小乘佛教传入这里以前,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但自从佛教传入当地之后,当地傣族不仅信仰以前祖传下来的原始宗教,同时也接纳佛教。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在他们宗教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每年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都在庙里举行。祈福仪式是他们平常做得最多的仪式,也是大佛爷为他们祈求佛祖保佑重要仪式之一。每当傣族遇到不顺,或者家里有人生病,去医院治疗后没有好转,他们都会到寺庙里请大佛爷做祈福仪式,祈求佛祖的保佑,消灾解难。

据当地村民BYHZ说,他们村里有很多由于生病到医院治疗后没有好转,到寺里面做祈福仪式后,很多祈福人得到了康复。还有的家里总是不顺,做了祈福仪式后家里比之前更加顺利。祈福仪式给了他们一定的安全感,让他们干起事情来更加努力,所以任何事情都能变得比以前更顺利了。②

由此可见,祈福仪式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通过祈福仪式祈求佛主的保佑,让他们有了安全感,心灵得到慰藉。

(二)增强族群认同感

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 。[3]通过认同,我们可以了解到我者与他者的区别,我族与他族的不同。这种不同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而建构的,仪式就是认同建构的一种方式。认同是与族群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仪式就具有了族群的专属性,这样只有特定的族群才会出现特定的仪式。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价值、意识形态、传统来定义自己族群和其他族群不同的世界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象征的形式之上,把人们的经验组织起来,并表达族群之间的关系,把构建的认同作为一个族群构建文化边界,保护自己并协调与外界的关系。[4]祈福仪式是当地傣族的一种宗教文化,通过这个仪式可以区分傣族与周边族群的文化边界,从而增强傣族的族群认同。

回俄村是多民族村落,现有896户,3704人,其中:傣族占37%,拉祜族占40%,佤族占20%,其他民族人口仅为3%。“山上缺物找坝子,坝区缺柴火找山上”,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由于生活和生产需要,逐渐形成了多民族互助形式,傣语称“宾弄赛嗨”。在孟连傣语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是指当地傣族与周遭拉祜族和佤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他们之间虽无血缘关系,但有一种拟亲属关系。以家庭为单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劳动互帮促生产、生活互助促进步、经济互通促发展、文化共融促团结,以傣族为主体,各民族互帮互助。其中,文化共融的主要标志是各民族一同过节、语言上互通及民族间通婚。经济互通主要体现村里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共同种植甘蔗,咖啡,茶叶,砂仁,流油果。劳动互帮主要是农忙时互相帮忙,促进生产。生活互帮是家庭遇到困难是互相帮助。

然而,回俄村各民族宗教信仰却各不相同。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拉祜族和佤族却只信仰原始宗教。在当地,祈福仪式是只有傣族才会去做,其他民族根本不会去寺庙里拜佛,更不会去做这个仪式。因此,在回俄村,当看到在寺庙里面做仪式的一定是傣族。在“宾弄赛嗨”机制的影响下,傣族和周遭拉祜族、佤族关系非常融洽,他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傣族通过祈福仪式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区别,进一步加深了当地傣族的族群认同。

当地傣族村民BYD告诉笔者:“在我们村里,只有我们景信自然村和东岛新寨有寺庙。但是东岛新寨寺庙的大佛爷由于签证到期了,就回缅甸去了,现在庙里没有和尚,只有我们村子的寺庙里面有和尚,而且还有大佛爷。祈福仪式必须要佛爷才能做,所以东岛村需要做仪式的都到我们村庙里来做。但是周遭山上的拉祜族和佤族不会来,因为他们不信佛教嘛,他们有魔巴,很多仪式都找魔巴去做,所以从来不会来庙里做祈福仪式。你看到来我们寺里做祈福仪式的人,不是我们村的就是东岛新寨的”。③

由此可知,祈福仪式具有区分傣族与其他民族的功能,在祈福仪式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当地傣族的族群认同。

(三)促进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仪式是宗教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希望通过仪式来与神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仪式来表达信徒对神的膜拜,也希望通过仪式来向神述求自己的愿望,以期望神灵会保佑自己达成所愿。通过举行仪式,群体可以周期性地更新其自身和统一体的情感。与此同时,个体的社会本性也得到了增强,从而促使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回俄村傣族代代流传下来的祈福仪式,是傣族对佛教信仰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傣族希望祈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活动。除了傣历三、四月,每月都有很多傣族村民到寺里做祈福仪式。他们或由于家里不顺,或由于和邻里关系不和睦,或由于家里闹矛盾,或由于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因此,当地傣族到寺庙里去做祈福仪式,希望佛主降福,保佑他们达成所愿。

当地村民YXG告诉笔者:“我和媳妇已结婚有三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有孩子。我们去医院做了系统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双方都不存在生育问题。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个月都到庙里请大佛爷帮我们做祈福仪式,希望佛主保佑,赐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果然,今年三月份,我老婆就怀上了。我们现在还是每隔几个月都到庙里来做祈福仪式,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的生下来,祈求佛主保佑母子平安”。④

由此可见,在傣族传统意识中,祈福仪式能够使实现他们的美好愿望,促进家庭美满。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又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人的愿望实现了,家庭才会幸福美满,家庭幸福美满必然会带来社会和谐。

五 结语

从孟连傣族祈福仪式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傣族对小乘佛教的虔诚信仰,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祈福仪式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仪式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功能主义学者认为,每个文化之所以被人类所创造,就是由于它能够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傣族通过祈福仪式,向佛主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同时希望佛主能够保佑自己的愿望能够达成,这就说明祈福仪式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傣族日常生活的需要,体现了仪式的功能。

注释:

①村民YXD,男,傣族,28岁,时间:2018年7月21日9点10分,地点:景信自然寨寺庙旁。

②村民BYHZ,65岁,傣族,时间:2018年7月22日,地点:景信自然寨寺庙内。

③村民BYD,傣族,50岁,时间:2018年7月22日;地点:景信自然寨寺庙广场。

④村民YXG,男,傣族,26岁,时间:2018年7月27日,地点:YXG家里。

猜你喜欢

祈福傣族寺庙
头骨祈福
摸马祈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祈福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为飞行祈福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