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思考
——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2021-01-15龚韶华
龚韶华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
一、 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言测试是检测语言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backwash)是指语言测试的后效,即语言测试对“教”与“学”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反馈作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Hughes 提出了“参与者—过程—结果”的反拨效应模式,[1]以此探讨反拨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Messick, Alderson, Wall 等学者都对试后效度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反拨作用是否存在、它是怎样起作用的、影响反拨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少负反拨作用及提高正反拨作用等。[2]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涉及多方面。对考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备考及考试体验、试后反馈及根据考试成绩所做出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后续决定。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式的调整、考试大纲的确定及调整、考试内容的选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考试机制的形成和确立、考试结果的使用、评价机制的改革等。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研究具有多重维度,常见维度有:特定性(某个具体的考试或考试的某项具体变化)、意图(试题制定者所期望的考试目的)、长度(考试影响所延续的时间)、强度(考试影响程度的强弱)、性质(反拨作用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有语言教学活动,就会有语言测试,大学英语教学概莫能外。在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推进语言测试改革,提高其科学化程度,发挥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利好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探讨语言测试反拨作用视域下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实践及其思考。研究范围及数据分析来源:2014-2020年文科各专业本科班级(非英语专业)的各学期大学英语总评成绩表。研究成果适用于当前及后续呼伦贝尔学院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各年级,对于同级同类院校也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呼伦贝尔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二本院校。相较于一本院校,存在生源质量不高、英语程度参差不齐、CET-4过关率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学校启动了“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倒逼教学各环节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配合学校考试改革,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考试大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试改革。笔者将以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理论为依据,深入思考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各环节并对其利弊得失加以评述。
(一)考试内容、要求及目的
内容主要包括各学期讲授的英语人文知识以及词汇、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等基本语言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熟练运用词汇、习语、句型和语法结构等,了解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具有扎实的英语读写译综合应用技能。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CET-4基本题型,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训练。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并检测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法。
(二)考核方式和类型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目的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结课考核等考查类型。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30%+阶段/期中20%)+终结性考核(结课考核50%)=课程总评成绩100。
1.平时考核
内容及方式:出勤记录10%+课堂提问、朗诵、背诵、作业、听写10%+网络听说成绩10%。出勤记录不少于10次/学期,作业不少于2次/学期。
考核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线上语言知识、听说能力、自学能力。
反拨作用评述:(1)平时成绩的考核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从容安排考核内容,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训练得以全面推进,教学目标得以稳步落实;(2)平时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曾经是20%(结课考试占比80%),对于学期总成绩影响不是很大,亦即平时考核的反拨作用强度有限,学生不是很重视。同时,由于平时成绩占比少,导致期末结课考试压力大,学生较大比例总评分数不及格,影响整体及格率和学生评优评奖等,考核的意图没有得到充分体现;(3)平时成绩调整为占比30%,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力忌浮躁,踏实努力,注重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降低了期末总成绩的不及格率,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平时考核的正面反拨作用得以体现。
2.阶段考核
内容及方式:内容为前半学期综合知识与CET-4内容,通常安排在学期中进行。方式为纯网络机考或口语测试50%(相当于CET-4口语考试内容的自由会话)+词汇听写/背诵50%等内容。
考核目标: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诚信考试能力。
反拨作用评述:(1)学期课程至半,学生中会出现某些懈怠现象。适时进行阶段考核能起到警醒学生和及时复习查缺补漏的作用,语言测试的正向反拨作用得以体现;(2)将口语测试要求具体化,例如,在自由对话环节规定:语音语调40%+流利程度30%+灵活性30%(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沟通能力)=口试总分100%, 可以使学生的准备有的放矢;实践证明考试要求越具体,影响程度越强,体现为备考活动更加频繁、备考时间骤然增加、态度和技能改观等;(3)由于学生在校,试后公布成绩细项并进行成绩统计分析,使学生知晓自己在班级的位置、班级整体考试情况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学习,反拨作用明显。但是遗憾的是反拨作用持续性不强,口试测试过后,基本又恢复到不说不练的“哑巴英语”状态,负向反拨作用显现;(4)该形成性评价为学期末总成绩的评定积累了20%的成绩,降低了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风险。考核意图基本得以实现,师生均持肯定态度。
3.结课考核
内容及方式:安排在学期末,覆盖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和CET-4内容),闭卷笔试。
考核目标:语言知识综合能力、诚信考试能力。
主客观题型比:客观题信度高、覆盖面广。主观题利于提高测试效度及检测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结课考试主客观题混合编排,以保证信度和效度。主客观题型各占50%,分值比55:45。
难度等级比:易40%,较易25%,较难20%,难15%。
题型:词汇和结构15%、集库式完形填空10%、深度阅读20%、快速阅读10%、选词填空20%、短语填空10%、作文15%。CET-4内容与课本内容55:45。
反拨作用评述:(1)结课考核兼顾了CET-4和课本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既有课本的抓手、不至于失分太多,又无形中加强了四级练兵、有助于提高四级过关率,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结课考核在总成绩中占比50%,分散了期末考试的压力,避免了“一张卷子决定一学期”的弊端;(3)结课考核有各题的评分标准,而且流水阅卷,应该说阅卷透明度较高。但是,试卷阅毕归档,学生放假回家,只关心教务平台上自己总成绩及格与否、下学期是否补考。再开学时教师也基本是泛泛总结上学期结课成绩,同时也不方便将详细成绩公之于众。因此,试卷中到底具体存在哪些不足,学生知之甚少,结课考试后的正向反拨作用有限;(4)学校对期末卷面成绩采取“一票否决制”。即若期末卷面成绩低于60分,则学期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和阶段成绩不予加权计算,卷面成绩即为学期总成绩,再开学时必须参加补考。补考再不过,跟下一学年重修。 “一票否决制”使考试风险随之提高,学生充满忌惮之心,导致备考强度、频度增加,因而期末复习就相对深入彻底很多。但是,一票否决也可能使班级的总评不及格率大幅上升,尤其对于期望总成绩呈现理想的“正态分布”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们感到很为难。教师则为了提高及格率有可能降低考试难度、缩小复习范围、阅卷手松,考试的效度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执行“一票否决制”与否对于“教”和“学”双方,都会产生巨大的反拨效应。
四、 语言测试反拨作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从以上考试改革实践可见:语言测试与教学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是一对“伙伴关系”,应该用考试这个杠杆支持“好的”教学而纠正“不好”的教学。[4]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制定
考试的反拨作用使我们看到教育的实际情况:“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即便它挺重要”。因此,两纲的制定者必须由了解中国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掌握先进教育理论和考试理论的教育专家制定,必须经过反复征求基层意见后方能实施。否则,可能失之偏颇,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最终使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二)试题的命制
必须由了解本校学生实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对考试反拨作用既有理论层面理解,又有实践层面体会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命制。作为测试的设计开发者,所应追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发挥测试的正向反拨作用,同时力避其潜在的负向反拨作用。试题的命制应该确保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确保“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目的的达成。同时也要力戒教学实践中“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背离人才培养初衷的现象发生。
(三)评价方式
必须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语言测试为手段,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避免唯成绩论。坚持考试的公平竞争机制,坚持考试与素质教育并重,杜绝助长应试教育之风。
(四)成绩的使用
考试成绩是学生长期个人努力结果的反映,也是教师辛勤劳动成果的体现,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其正向反拨作用。分数差异精确识别既能体现公平原则,又利于分数精确解释和使用。学期内举行的较大规模的期末考试、CET-4考试结束后,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出具“课程目标达成分析报告”。计算出该试卷的“平均分数、各题型的难度系数、标准差S、中位数M、偏差、区分度、信度、效度以及全班级的不及格率、优秀率”等统计指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细致了解其教学/学习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以利于今后“教”与“学”的双重改进。CET-4成绩官方发布,提供总分和单项分。任课教师可以汇总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并将做出的相应统计数据分析用于指导教学。考试成绩的使用要注意其合法性,注意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考量。只做改进教学的数据参考,力戒排名等盲目攀比行为和将成绩与学位证书、教师奖赏、职称晋级等简单挂钩。
(五)深入探究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一线教师普遍认为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生源、师资水平和学生努力程度”。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往往归咎于他们基础不好和不够勤奋。但是,任课教师必须认识到课程设置(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学校管理、甚至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归根结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是主渠道。如果考试本身没有做出相应的改革,那么课堂教学的改革则很难进行下去。测试的反拨作用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特点,只有深入追踪探究这些相互交织的主客观因素,才能全面了解测试反拨作用考试对教学影响的变化规律,从而科学把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