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德医风建设面临的困惑与路径

2021-01-15琳,张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务人员

叶 琳,张 忠

(1.沈阳医学院 护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疗卫生行业的风尚,同时,也是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与质量的内在体现与外在表征。当前,部分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滑坡,不规范的行医行为加剧了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影响并制约了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此,聚焦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现实意义,针对医德医风建设面临困惑,探索并践行有效的优化路径,提升医德医风建设水平。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院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单位,医务活动的参与者除患者之外,还包括与患者相关联的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个体。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情绪的同时,也对与患者存在内在关联性的社会人群产生着间接影响。医院机构兼具公益性与服务性,医院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此过程也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文明程度。从本质属性上看,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实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因此,推动医德医风建设,督促医务人员文明行医、讲究医德并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是医院作风建设的关键,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基础保障

提高服务意识,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做支撑,更需要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基础性建设已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推动“群众满意医院”的创建,突破口与着眼点就在于“服务”。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医疗行风,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抱有强烈的道德责任信念,规范自身行医行为,一切出发点以患者利益为重,必定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推动“群众满意医院”的建设。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

医生对于病人的最终职责是消除病患,而患者病情的转危为安不仅依赖于医生精湛的医术,还要求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1]要获得患者的信赖,医务人员在增强医技水平和看护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做到坚守道德、诚实守信。此外,医院的专业结构复杂,医、药、护、技各专业人员层次错落交互,因承担责任不同,相互间矛盾的发生屡见报端,而这种矛盾的受害方最终归结于患者,导致患者利益受到损害。由此可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之间构建共同使命感,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

“生命所系,健康相托”,整个医疗行业肩负重任,而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其医德医风素质始终决定着未来医疗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可以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医疗水平和服务风貌,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进而为医学生树立榜样标杆。其次,在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环境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机构实训等方式,促进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水平得以提升,进而使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筑牢基础。再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可以提升职业素质在医学生培养内容中的权重,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塑造和培育创造有利条件。

二、当前医德医风建设面临困惑

(一)职业修养欠缺

医务人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务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缺乏医德医风的自我修养,出现思想道德素养滑坡、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在医药购销领域潜规则的利益驱动下,将本职工作经济化、物质化,不顾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医谋私、小病大治、收受红包等各种有悖于医德的行为屡见报端,有损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也影响了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评价,同时,为医德医风建设设置了障碍。

(二)缺乏人文关怀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促使医疗技术得以显著发展,而部分医疗机构在此过程中盲目追求服务技术化的提升,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患关系存在隔阂甚至割裂,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深层次和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得不到患者的信任与信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日提升,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强化,在对医疗技术提出更高标准的同时,对人文关怀也具有一定的内在诉求,而患者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必然会给医疗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

(三)医德监管薄弱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相关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全方位完善,然而涉及到医德医风监管层面,相关制度的延伸性与延展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导致医德医风监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从医疗机构的维度上看,部分医院在医务人员道德修养、职业素质、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医务人员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奖惩制落实不到位,加之医务人员评价机制的效能得不到实质性发挥,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服务理念上出现偏差和问题。

(四)社会监督缺位

医德医风建设的整体性推进有赖于社会监督机制作保障。首先,针对目前医德医风建设的社会监督依旧处于缺位状态,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医德医风建设的监督得不到制度支持和权利保障,媒体舆论监督的实效性薄弱,不具备监督的长效机制,导致其监督效能的持续性难以满足医德医风监督的内在诉求。其次,部分地区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机制不尽科学,权责利划分不明确,制约了社会监督员监督作用的发挥。此外,医德医风监督范畴的延展性存在限制,针对药材器械供销渠道、患者送礼行为等方面的监督存在短板,不利于医德医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医德医风建设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针对医德医风问题,积极建立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各机构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的治理机制,搭建整治医德医风建设组织体系,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党的各级组织的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党员在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其次,搭建医德医风管理框架,设立医德医风考评办公室,负责医院的日常检查和监督考评工作,不断完善医德考评制度,纳入医务人员职称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考核体系,将医德医风建设带入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医德医风建设夯实基础。再次,制定医德医风考核内容,针对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品牌服务、患者评价等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标准的设置,并结合考评结果落实奖惩制度。此外,医院需要组织医务人员签订医德医风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书的地位和各负责人的具体责任,提高任务实现考核精细化和客观性,并将考核成绩与工作绩效挂钩,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以此提升医务人员对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敦促医务人员规范自身行医行为。

(二)完善制度效能,健全医德医风监督机制

首先,在单位内部成立医德医风监督小组,以协同监督制度赋予其充足的监督职权,通过调查、访问、约谈等手段,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行医行为进行实时性督导。[2]其次,将监督管理结果与医务人员工资绩效、职称晋升、评选先进挂钩,以实施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并行、督促与激励双管齐下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强化法律法规制度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行风建设相关规定,同时,树立榜样作用,采用制度引导与榜样激励协同共促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警示教育,推送违纪违法与违反行业规范的反面案例,时刻警钟长鸣、引以为戒,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强化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筑牢廉洁防线。此外,要借助网络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实时发布医院服务承诺、职业道德规范等活动动态,公布社会监督电话并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同时,聘请行风监督员,配合社会监督组和监督员的检查与督促,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助力。

(三)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借助职工大会、院周会、科室会议等形式对医疗卫生改革精神进行宣传贯彻,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等方式推动医德规范教育的开展,切实深化医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和思想交流会议,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而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观,强化其忧患意识,使其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在此基础上,树立模范典型,组织全员积极学习,引导医务人员“见贤思齐”,通过自查、自省,规范自身行医行为,提升自我约束力。同时,鼓励并组织全体员工参与文娱活动,通过团队协作和协同配合,强化各专业层级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为营造单位内部和谐氛围和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提供平台。

(四)实施量化考评,落实医务人员动态化管理

医德医风建设有赖于量化考评机制的实施,因此,需要统筹资源配置,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将其与奖优罚劣、评奖评优紧密结合,加大奖惩力度,细化评价标准,使医德医风档案成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的最佳内容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客观凭证。[3]其次,要规范医德医风档案建设与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依托“互联网+”,构建电子档案,借助网络技术与资源,实现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的信息化,进而依据医德医风档案的数据和信息对医务人员实施动态化管理,为医德医风建设注入后备驱动力。[4]此外,单位要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为支撑,持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要素营造与价值宣传活动等方式,将医德医风的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形成以文化人、以德养人的良好效果,将廉政精神、服务精神与敬业精神传递给每个人,作为医务人员动态考评的重要参考维度。

四、结语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服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推动医疗卫生行业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5]基于此,社会各领域、医疗卫生行业、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促进医务人员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塑造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切实提升,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浅谈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