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管”下财经类学科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15李朝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管交叉学科财经类

□文/蒋 玲 李朝林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蚌埠)

[提要] 经济类本科生教育位于财经类院校教育体系结构的最高端,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经济类创新型人才。传统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单一模式特征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以“新经管”为理念,以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发展为方向,研究我国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培养的组织构建,是探索培养高质量本科生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引出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经济类高等教育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符合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财经类院校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财经类本科生培养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模式,为实现大学本科生综合型教育目标提供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文献理论

(一)本科生学科组织制度建设。我国大学学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走向,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科技、政治和经济等众多要素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创新,提高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本科生教育综合证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科技和人才,其体系发展的基础是本科生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20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知识不断涌现,学科知识高度融合和分化,由于新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科学向综合性发展产生交叉学科。我国本科生学科结构的优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坚持、学科优势、学科困惑与学科逃离、学科闲逸、学科游离等矛盾状态是目前本科生学科建设的主要状态。为了理顺学科关系,基于本科生的学科认同感,高校明确本科生的学科使命,通过制定本科生的学科责任,建立学科的向内定标与向外商榷,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潜力与实践能力。

改革必须发挥高校在不同学科的协调作用,立足于本科生教育发展,在教育规律指导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逐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应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科对社会的贡献度,发展交叉学科,着力增强学科特色,培养应用学科。

(二)本科生学科组织培养建设。我国要实现跨学科本科生培养任务,首先需要理解跨学科的基本内涵以及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如何培养跨学科本科生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发现,交叉学科知识对科学研究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本科生进行交叉学科培养主要存在着三种基本模式,分别为课程模式、制度化模式和项目模式,单一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发展。因此,完善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是制订和实施本科生培养方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积极借鉴和改革创新并重,务实性和应变性是学科调整与改革重点。

跨学科培养和本科生教育紧密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学校在本科生课程计划设置上适应综合交叉培养要求,制定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制度,鼓励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偏向综合型学科特征,深度挖掘本科生综合研究能力,加强不同学科本科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良好氛围。综合交叉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要重视学科特点,设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与设置课程,优化招生策略,强化学位论文与研究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不断总结和创新发达国家学科培养的基本做法和创新经验。影响本科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培养的文化内容,尤其影响本科生创新能力,学科文化要素的缺失是目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问题的关键。因此,本科生学科培养要重视多文化建设,探索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加强学科组织外部和内部以及跨学科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学科培养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济类本科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财经类院校教育体系结构中的最高端,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经济类人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扩大财经类本科生教育规模,财经类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本科生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本科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单一培养模式为主。

(一)课程设置单一。我国财经类本科生课程设计在整体上突出了专业性与学科性特点。由于只是将本科生教育看作是本科财经类课程学习的自然延伸,因此在本科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不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更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特征,也不适合促进“宽基础、大学科”教育理念的提升。大多数财经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基础课程建设,只注重专业课程建设,特别在研究方法类课程、跨学科课程、精品课程等方面或欠缺或较少设置,使得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掌握研究方法、交叉学科知识等方面结构单一,不能较好地建立新学术思想,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另外,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比重较小,本科生选课的自由性较弱,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等选课的灵活性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本科生课程设置内容上来说,更为严重的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相脱节,重视理论课,轻视实践课。

(二)跨学科知识匮乏。由于学科的不断细分,财经类综合交叉学科本科生大多数需要增加来自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由于学科文化差异、知识结构不相匹配,财经类学科本科生的学科文化适应受导师的指导、课程的安排等因素制约性较强,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的文化适应性也和个人前期的准备与努力密切相关,导致每位本科生面对学科文化差异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及时和不充分。

(三)学科组织模式狭隘。我国本科生教育绝大部分按照学科作为划分学术组织模式的主要依据,以纵向科层结构为主要代表,采取的是“校—院—系”的设置方式。以单一学科为特征的学科组织模式,每一学科进行单独治理,学科划分和管理过细,强化了学科身份感,过于保护自身学科领地,学科边界固化。本科生教育被限制在单一学科范围内,较高的学科壁垒造成学科封闭现象,本科生学习很难跨越学术组织和学科的边界。本科生的学术视野狭窄,科学研究在小型、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研究思维单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术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特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学科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跨学科学习以及学科的组织模式上存在较为单一的特点,使得该类院校的本科生知识结构严重不符合社会经济结构的更高层次需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单一本科生培养模式不足问题,我国财经类院校必须发展以“新经管”为理念,以综合交叉学科培养为特征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四、“新经管”理念下我国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培养组织模式的内涵

安徽财经大学为了提高培养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能力,提出“新经管”概念,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科技变革,以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为目标,科学建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数据和专业技术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经管”理念下,以交叉融合思路,运用互联网技术交叉融合管理、计算机和经济知识,为经管专业打造新方向,在经管类专业发展中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教师进行等技术运用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智慧校园,改造“新经管”环境条件等。按照“新经管”发展要求,创新交叉学科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升级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增强科研和教学的结合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培养高等学校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力,扩大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性专门人才队伍。

(二)加强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培养组织机构建设。本科生教育必须规范本科生培养,通过严格的组织制度来进行约束。完善本科生交叉学科培养制度建设,规范交叉学科本科生培养各种参与人员的行为,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激励和淘汰机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在推动本科生学科交叉培养方面发挥教育制度的重要作用。

根据财经类本科生的学科特征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调整课程的安排,重新评估该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使得财经类本科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科文化。如何能够让财经类研究更好地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将新的学科文化与原有的学科文化相融合,以适应全新的综合交叉学科文化,为培养本科生跨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新经管”理念下我国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综合交叉学科培养的组织构建的主要内容。

五、“新经管”理念下我国财经类高校综合交叉学科本科生培养的组织模式建设

(一)建立适应“新经管”本科生学科培养的组织机构。必须从深层次加以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财经类学科组织模式问题,完善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为综合交叉科学研究发展开辟空间。从传统财经类本科生学科管理制度、传统学科组织体制着手,将综合交叉学科统一纳入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学科管理的科学轨道,以实体性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为主,立足于前沿性科学问题,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科研团队,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观点,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平台作用,为各种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建立虚体性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搭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协同研究的系统功效,做到知识上相互补充,方法上相互借鉴,产生有效的思想碰撞。

(二)培养适应“新经管”理念下本科生学科培养的师资力量。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经管”人才,应立足于培养综合交叉型的师资力量。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队伍。通过在财经类院校教师大量的学习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培训掌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提高师资力量的水平与素质,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科研水平、指导水平和教学水平。以“新经管”为理念,完善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设置具有综合交叉学科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制定与“新经管”理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综合交叉学科素质的本科生。

(三)制定适应“新经管”本科生学科培养的管理制度。财经类高校校级管理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依据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时调整学校发展政策,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的评价机制有利于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结合课题立项与成果评审,使得教师职称评聘与绩效考核符合合理化要求。因此,经管类院校应以交叉学科研究的本质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改进交叉学科项目和成果的评审机制,提升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发展潜力,为师资队伍开创新的学科领域发挥保障作用。

(四)为“新经管”本科生学科培养团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作为新生事物的财经类综合交叉学科机构和研究项目,不稳定的研究队伍和薄弱的学科基础是其主要特征。财经类院校以学科和部门绩效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极大削弱了获得综合交叉学科资源的竞争力。因此,财经类院校应该淡化以绩效为目的审核体系,开设为培养综合交叉学科本科生团队的独立资金,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加大资助规模,调动研究的积极性,稳定研究队伍,加大扶持综合交叉培养团队的力度,建立综合交叉研究平台。研究财经类院校本科生交叉学科培养的组织构建,既是财经类院校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打造“新经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经管交叉学科财经类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检察日报社2017年度“十佳采编明星”、“经管服务明星”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