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下产业融合创新思考

2021-01-15褚勇钦施梁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融合经济

□文/褚勇钦 施梁亮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提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这股世界性的潮流正驱动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革命。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拥有深厚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应当抓住时代机遇。本文以数字经济赋能下共享化发展模式为例,浅析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难题,以及如何发挥共享化的特性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并探寻数字经济实践道路与应用场景,最后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作出可预见性展望。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可以概括为二维和三维两次结构迁移。每一轮产业融合创新都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内生动力,一些增长乏力的板块被淘汰或革新,新兴产业则因此获得了广阔的前景市场和发展空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

过去四十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大致为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概括属于二维产业结构迁移。这轮产业结构迁移主要依托于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业逐渐壮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产业发展以横向扩张趋势为重点和方向;而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关口,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概括为全产业链由线下向线上融合发展的三维迁移,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制造业转型的坚实基础,数字经济得以开花结果,激发了各产业融合与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逐渐触及到传统产业的各个角落,其互通和影响效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模式:(1)用户对用户的双向沟通。例如,教育、餐饮、文娱等用户需求流通性强的市场和布局正向线上平台转移。(2)用户对具象产品及服务的体验式沟通。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VR虚拟等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依托于大数据和云共享的发展。(3)市场与市场的多层次沟通。例如,农业、金融、贸易、旅游等多维度的交叉融合服务模式正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共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其重要的融通整合功能,加速了不同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传统的产业和行业之间的发展间隙正逐步被消除,各级市场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共生性的特征。这种共生性不仅体现在中国的产业之间,也体现在整个世界市场的互通中,“全球村”的概念也是这几年才被广泛认同的。

二、数字经济下的经济发展难题

有发展,就一定有摩擦。前四十年的中国产业结构变迁暴露了很多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冲突与缺陷,例如大批量的失业潮、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行业门槛变高、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经济结构僵化等。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正是这些摩擦和问题客观推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例如共享经济、新媒体经济等。因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就如同流动的溪水一样,总会找到新的方向,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将这条溪水引向大海,而不是毫无生机,成为一潭死水。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发展瓶颈,以及传统服务业难以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消费需求,用户需求从之前主要追求数量转变成对质量和多样性的要求,这就对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在一个越来越短的消费窗口内发现和对接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生产经营模式从单一的直线沟通转变为多维度沟通,市场不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片网,而是一个滚动的球。这就对企业自身如何高效率、高精准地利用生产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数字经济下的生产过程中,数据信息就是最有力的生产要素,传统产业如何利用数据信息,以及互联网产业如何建立数字大楼的地基——云平台和多维度共享机制,就成为数字经济下两大发展难题,解决这两大发展难题就是新一轮产业融合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

数字经济发展下也带来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关于数字经济的最初定义,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在著作《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中提出,数字经济泛指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所出现的各种新型经济关系。建立这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则需要长久的融合与变化,例如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一些实体产品逐渐被网上服务所取代;传统贸易和数字货币之间的冲突,以区块链为支撑的比特币市场的起伏。背后一系列失业、土地资源浪费、货币市场动荡、经济发展不稳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今,国家也正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强调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积极优化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出:数字经济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数字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它会随着生产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动态性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动态性地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迁移。在微观层面,可以发挥数字经济下互联网“共享性”这一特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连接各个产业链,冲破原有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维度壁垒,实现共同发展,利用大数据整合线上线下生产要素,建立经济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新的市场方向和提升空间,最终助力产业结构的三维迁移。

三、共享化CSR模式的产业融合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各行业涌现出来一批依托互联网资源平台发展的新兴企业,生长在数字经济下的互联网企业,应当担起推动产业结构融合创新的责任,通过积极发挥社会责任(CSR)功能,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和领头推动的身份带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从而在改善行业发展环境,激发行业发展潜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寻求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平衡点,为下一次产业结构迁移做铺垫。

而互联网经济下的共享化CSR可以更精确、更迅速地寻找和激发社会闲置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使得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参与双方都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通过经济发展惯性带动传统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双方形成合作共赢、协助共生的新业态,从最终经济成果上推动产业融合创新,能同时稳固国民经济基础和增加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重大社会危机可以窥见数字经济下共享化CSR的应用韧性和对产业经济发展的融合再生作用。

这次疫情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对于在2019年本就乏力的餐饮业来说,更是一次艰险的挑战。房屋租金、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激增,劳动者难以复工等问题,让很多餐企开始另寻出路减负。也存在员工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生计等社会问题。这一前所未见的经济发展关口下,“共享员工”理念的提出与实现,可谓解决了餐企的燃眉之急。

共享员工是数字经济中共享经济的一种类型,在生产要素流通过程中实质上是对劳动力资源再分配。在此次疫情中餐饮业和互联网零售业可谓冰火两重天,反观一些线上电商平台,其短期需求和实时业务量暴增,但供应端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从而给物流配送带来极大压力。2020年2月3日,许多线上电商企业推出共享员工计划,第一批对象便是餐饮业。在此期间,15万来自不同行业的员工跨界成为骑手或拣货员。调查显示,仅一家电商平台就平均吸收了5,000多名共享员工,这一劳动力需求给大量待岗人员提供了机会。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企业,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社会责任。线上零售业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CSR功能,不仅调动了各方劳动力资源,也进行了合理的工作分配。为待岗人员提供经济收入,为部分餐饮企业解决员工冗余问题,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家稳定了社会秩序。

共享员工的背后是数字经济下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各类社会资源整合调配提供了节点,像绳结一样延长了大大小小的产业链。通过共享产业实时数据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行业运转成本,并且为其另辟蹊径注入发展动力。开拓了自身业态生态圈的同时,也像绿洲一样成为培养实体经济的新沃土,对经济发展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

四、农业众筹模式的产业融合

农业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众筹和大数据推动中国订单农业的发展。大众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众筹资金参与农耕,农场依据需求——不同种类的订单量进行种植与管理,待作物成熟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农业众筹本质是“团购+预售”的模式。该模式先销售再生产,对农户而言解决了资金短缺,消除了中间环节的损耗,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了生产风险与销售风险;对众筹者而言,既作为投资者又作为消费者还作为监督者,全程参加,可以事前进行考察选择,并且依托互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可视。农业众筹打破了农业原有的信息不对称性,企业与消费者共享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使得消费者成为生产链中的一员,通过“互联网+”打开了消费者市场的潜力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部分耕地闲置。农业众筹通过资本的运营,可以将低效率、闲置土地集中,从农户手中“共享”土地经营权,以高效的企业化形态进行有规模的管理经营,推动了城镇一体化进展,多维度利用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生产资源,促进地域化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产业推动农业发展,再反哺第三产业,开发特色旅游、农业科技、云养殖、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新业态,实现科技、文娱、化工、种植等产业融合创新。

农业众筹将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产品供给为一体,使农业产业链整合,结合线下线上经销模式,实现了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五、未来数字经济及共享模式展望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经济不仅仅能够助力中国的实体经济,并且能够使得中国在未来赢得长期的经济发展动力。

强大的创新能力必然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美国硅谷和中国台湾工研院的成功经验都是重视市场技术的典型案例,经过市场搏杀而生存的企业,必然拥有综合能力,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在新一轮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做产业结构迁移和生产力科学技术革新的弄潮儿。

在政策上,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数字经济要素的流通与要素资源的分配,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更多的企业“上云”,这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要把握住这个窗口期,搭建全新的数字化生态,创立数字经济发展实验区,明确各地系统化要素流通、交易、使用等机制,又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规划数据作为产权的确立机制。

新型基础建设将成为新一轮的发展重点,加快以5G网络、数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发展,让新基建为数字经济赋能。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而数字经济共享模式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随着生产要素流通速度不断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将更注重资源调配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因此共享化战略更能适应传统中小型企业及实体经济的革新。在未来,5G物联网的发展落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其能更高效地沟通市场信息、优化资源分配和搭建数字化动态产业链,甚至改变传统产销模式,最终建立统一庞大但层级清晰的“共享市场”,市场中的各方需求各取所需,大大缓解资源枯竭的限制。这就是数字经济共享性的优势所在:最直接可见的获利和回馈,最长久的发展和共生。

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数字经济共享模式优化了供给端和需求方的沟通模式,带动企业竞争互惠互利,贯彻了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贴切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产业环境中,占有着优势地位,无疑是一颗新兴的大蛋糕。

总而言之,在数字经济赋能下的共享化新业态发展前景较为可观,随着数字化经济进一步完善,这片蓝海也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字融合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