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研究

2021-01-14钟良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工作室导师制

钟良

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为保证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综合分析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义与教育情况,梳理该过程中主要问题,选择合适创新创业方式,探究内容架构、资源运作、教育理念、制度建设等有关问题,现将有关内容做如下表述。

关键词:培养体系;导师制;工作室;创新创业

前言

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提出,但是因我国中高职学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不利于教育事业进步,这就需要对国家战略创新。所以,对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非常必要,应对先进国际经验借鉴,将国家与国家间差距缩小。还应进行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对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加强,增加师资力量建设,保证教学活力性和系统性,对与国情相符创新创业体系建立。

一、建立基于“导师制工作室”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意义

1.有利于自我价值体现和就业压力降低

数据显示,与2019年比较,2020年我国中高职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中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漸凸显出来。因此,应对培养体系创新,提高中高职学生就业率,实现自主创新,对自身潜能挖掘,对周边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人生自我价值体现,对其他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具有推动作用,可对难就业问题更好的解决。

2.有利于国家差距缩小

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各项素质综合发展,同时会积累更多经验 。目前,国家已对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师资力量更专业化,教育机构更专职化,且教学方式更具活力性,教育课程体系更系统化,能够与创新创业体系更好的适应。对先进国际经验借鉴,有利于中高职教育体质改革,可加快经济发展进程。

3.有利于市场经济活力提升和创新战略制定

我国在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市场经济作用明显,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脚步。且目前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创业英雄,如马化腾、马云等,不仅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而且有利于创新转化,市场活力大幅度提升。

二、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现状调研与分析

1.教育理念方面

部分高校未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作用充分认知,目前我国对主流教育认知也存在一定误区,存在理论框架与体系不完整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目的是提供创业或就业服务,片面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不利于各项工作开展。还有一些人群指出,就业率与创新创业存在紧密联系,该举措实属无奈。在执行、理解国家政策方面,存在严重功利化倾向,常会面临转移式、应对式、作秀式教育问题,且未准确认知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具体情况,工作体系不完整,处于技术与理论创新阶段。

2.教育体制方面

在实践、教育课程训练体系建立方面,持续发展力相对较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教育体制主要内容,并在多个学校试点陆续开展,效果理想。虽如此,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少开展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且对教学大纲缺乏高质量要求,几乎没有与创新创业关联有关课程。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非系统性、间断性、分散化操作模式,展现出了非可持续发展、非系统性的载体保障特征。

3.教育资源上方面

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人员与学生工作辅导员为创新创业主要师资队伍。师资专属场地缺乏是创新创业教育常见资源问题,因缺乏师资力量,不利于教育工作推进,这就要求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合作,主要为创业投资公司、地方中高职学生创业园等,通过将创业导师辅助制度引进,可对教育资源问题很好的解决,可改善师资力量缺乏等相关问题,对提高师资队伍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另外,应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各项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严格限制制度、场地问题,对创业孵化园建立,对学生基本需求满足。

4.教育方法方面

教学经验缺乏,多元化与创新性不足。从总体角度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打破,是对该教育方式缺陷的弥补,可实现教育翻版与延续。教师讲授为课堂教学主要方式,并已普及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虽如此,部分高校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制定明确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与目标性,学生间交流不足,影响创新、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不能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相适应。

三、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教学路径设计

1.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理论界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评价较多,且不同学者间存在争议,但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创新创业主要理念,应对学生主体性及综合素质发展高度重视,激发学生潜能,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目前,中高职院校创业理念为注重基于“导师制工作室”培养体系教学路径建立,路径建立不仅能够对以人为本特色体现,同时可实现深入对接和面对面交流,对知识学习和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可实现全体化、主流化与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更深入进行学生整体化教育,贯彻落实教学、课外实践综合性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重视学校规章制度,向学生贯彻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重要性,对良好教学环境与氛围营造。

2. 导师制工作平台搭建

导师制工作平台搭建可凸显教学内容,体现创业教育理念,由学工部及团委负责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导师辅导方式为项目对接、承包。教务处、研工部负责导致制度落实,加强导师与理工科学生间关系。对中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应保证内容多样性,主要包含生活情感、社会适应、学生学习、生活情感、专业发展等相关方面内容,并需加强科研创新、创业孵化、学习规划、就业实习、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学习,对指导执行计划制定,保证学习及发展专业性。辅助同学制定学习计划,并对适合学生专业选择,注重学科教育,让学生多参加竞赛等项目。另外,学校应注重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就业。

3.导师制激励体系与工作规范强化

不同学历导师在管理方式与工作体系建立方面存在差异,相对学历低的导师,学历高的导师工作更规范。部分院校,实行教学量评优,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老师,鼓励老师晋升支撑,该措施实施取得较好效果。构建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教学路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建设主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现大环境下教学,建立教学政策。另外,应规范现有工作制度,对负责部分建立,进行制度掌握情况考核,规范导师制有关内容及框架,实行项目制导师、双导师制、外聘导师制度。其次,还需对考核体系完善情况定期检查,引入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学生、老师间互动,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实施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对过程记录、双向选择与满意度等综合评价。该措施可对创业选择、创新成果与创业尝试等方面内容展现,对于表现优秀教师适当奖励,并对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合适方法及时改正。

4. 资源运作全面整合

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建立专属化创新创业教育空间实现导师制、创新創业与资源整合。虽如此,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仍较零散,呈现明显阶段性特征。另外,在教育资源方面,专制性与专业性不高,常会出现突发聚集现象。在保障财力方面,预算渠道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政策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其次,在设备、专设场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在接下来应对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教学路径建立,对资源运作全面整合,并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合作关系,妥善解决体系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保障财力方面,需保障经费渠道专业化,对资源运作整合,建立奖励经费、工作经费、专题项目经费体系,带动导师制度建设,保证科研、学科制度顺利开展,同时应对资源空间优化,积极创新。

四、引入导师制教育培养方式

1. 发展体系机制及服务体系健全

应对宣传力度加强,对政策普及。另外,应对服务机构作用发挥,并对创新创业信息服务机制完善,通过信息化平台度学生思维锻炼。还需对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凸显创新创业技术优势和学生主体地位。其次,校方应对适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究,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间配合度,实施有效的人才供需制度。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校应制定培养计划,联合学生、企业、学校共同建立实验基地。另外,应加大对高职院校投资力度,对国际化合作育人机制建立。还应完善本校一级课程,对专业化学科开设,全面提升学生技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与支持。

2.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中高职院校应对创新竞赛灵活设置,可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多样性,同时能够对学生热情浓厚的学习态度激励,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大赛活动,可对经验分享,进而可展现学校特色与水平,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另外,应注重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是关注理论知识学习,还应注重教育系统化、理论化与实践化相结合,并与班级学生积极分享成功的讲演,对表现优秀学生,应给予鼓励。紧抓校风校级,加快学校发展,体现办校理念,提高学生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高素质教师,壮大教师团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础设施建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

3.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在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过程中,课程体系设计意义重大,应重视能力评价标准制定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可将过去教学模式不足弥补,当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重视程度更高。当前背景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中设定学科、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操作能力提高,同时会对学生创新潜能激发。

五、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成效

1. 对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满意度分析

对526名接受“导师制工作室”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中高职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价,与建立前比较,建立后学生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1。

2.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前后各方面指标评分

与建立前比较,建立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教育方法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2,图1。

3.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意义

建立后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对导师制工作平台搭建,可对激励体系强化,对资源运作整合,体系建立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图2。

4.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后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分析

体系建立前后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图3。

六、结论

尽管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教学事业方面也面临一系列难题,这会减慢教育事业发展脚步。所以,应分析国情,结合教育现状,制定改进计划。“导师制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分析体系建立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有利于干预措施制定。通过整合资源运作,强化激励体系及搭建导师制工作平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可更好的解决就业难问题,可缓解中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可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速度。在接下来,应积极总结国内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取其精华,保证各项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文琦,蒙长玉,王文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2(7):75-81.

[2]张伟珊,李卓运,郭锡泉.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基于粤北山区4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9):140-147.

[3]舒佳.基于新知识生产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929(1):72-75.

[4]董杜斌.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9,237(3):70-73.

[5]張超,官建成.基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政策体系演进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J].管理评论,2020,32(5):140-152.

[6]周昊俊.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9,41(1):199-200.

[7]陈芳,胡曦,李芳.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体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05):70-74.

[8]马莉,周小虎.基于数据挖掘分类的创新创业团队管理考核机制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11):178-180.

[9]陈锦全.基于行动学习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1(17):37-40.

[10]张炳烛,张志华,张雪荣,等.基于校企合作的”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63-69.

[11]罗倩倩.工作室导师制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9,213(09):86-86.

[12]李晓杰,梁健.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研究[J].机械设计,2020,37(S2):311-314.

[13]Qing X, Wang M, Karssen G, Bucki P, Bert W, Braun-Miyara S. PPNID: a reference database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pipeline for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Bioinformatics. 2020 ,36(4):1052-1056.

[14] Javan R, Rao A, Jeun BS, Herur-Raman A, Singh N, Heidari P. From CT to 3D Printed Models, Serious Gaming, and Virtual Reality: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3D Visualization of Complex Anatomical Spaces From Within-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J Digit Imaging. 2020 ,33(3):776-791.

[15]Maniam P, Schnell P, Dan L, Portelli R, Erolin C, Mountain R, Wilkinson T. Exploration of temporal bone anatomy using mixed reality (HoloLens): development of a mixed reality anatomy teaching resource prototype. J Vis Commun Med. 2020,43(1):17-26.

[16] Gentili D , Gazzano M , Melucci M , Jones D , Cavallini M . Polymorphism as an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of materials for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t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Chem Soc Rev. 2019,48(9):2502-2517.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工作室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