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人文底蕴渗透策略
2021-01-14何星
何星
摘 要: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民族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璀璨明珠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识、写汉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除了引导学生会读、会写汉字之外,促使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也愈来愈得到重视,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人文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所学生字,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底蕴十分必要,本文也将就此阐述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人文底蕴;策略
引言
不可否认,在填鸭式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当下的小学课堂仍存在死板、单一的情况,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同样,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结果为导向,更看重学生对于生字的会读、会写能力。诚然,读、写生字作为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固然重要,但仅仅强调这一方面就显得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环节,巧妙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人文底蕴势在必行。
一、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储备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其识字教学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关系着识字教学背后的人文教学。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起源、演变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汉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有着属于其本身的独特含义,也是人文底蕴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不断丰富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精进自我,将文字背后的文化教授给学生,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字的含义,也有效提高了识字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也是汉字的早期形式。虽然其与当下经过简化的字来说有所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因此,老师在识字教学备课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以古字映新字,将甲骨文与所学汉字有效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时,老师即可以提前将甲骨文找出来,并将其图片链接到教学PPT上,在教学过程中,将甲骨文与当下汉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汉字的含义,领略汉字的魅力。
二、巧妙设计识字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尚不成熟,在课堂上可能会存在跑神的情况,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尤为重要。基于此,单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应当被合理地避免,老师也有必要精心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打造灵活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识字教学也是如此,巧妙设计识字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准确掌握生字词有很大帮助,也能有效调动语文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花钟》这篇课文的生字时,以“醒”这一生字为例,可以采取以形声字解说生字这样的教学方式:“醒”就是一个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老师可以先通过声旁引导学生如何读这一生字,接着通过形旁引导学生领会“醒”的含义。老师可以做如下设计“醒的形旁‘酉是鸡的意思,在古代呢是没有时钟的,人们早上起床是靠鸡的鸣叫来判断时间,鸡叫了,人们就该‘醒来了”。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其人文底蕴,另一方面也能优化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适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领会文字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平时的交流、沟通上大范围以打字作为媒介,写字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这样的大环境对小学生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一些低年级段的学生也会使用网络传递信息,在这种状况下,提笔忘字、对所学生字无法熟练运用的情况可能会时有发生,这十分不利于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这一方面老师必须做到高度重视,与家长做好沟通,家校合作,鼓励学生以写字取代打字,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构建一个写字的环境。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生字,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体会中华字体的结构、笔顺,领会汉字的神韵,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不过,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良好结合,灵活其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时,老师就可以将识字环节与PPT相结合,以“麦”、“桑”这两个生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现在PPT上出示麦和桑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想两张图片分别对应哪一个生字。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让生字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感,进而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含义,并进一步掌握生字。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汉字”的视频,比如《汉字英雄》等等,让学生通过视频深入领会中华字体的美,包括结构所体现的形体美和含义所蕴含的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底蕴。
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字,做到融会贯通
会读、能写生字是学生的基本功,但将所学生字真正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才是识字教学最终的目的。在当下的识字教学中,大多老师仍采取听写这种常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但这一方式有些流于表面,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生字才是对所学的真正掌握。因此,以识写为基础,进而做到融会贯通才是扩大学生识字量的根本。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用所学生字进行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会所学生字的含义。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字,并通过字典等工具加以查阅,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也十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和知识量。作为教师,理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含量,为识字教学带来更丰富的内容,也应当顺应时代,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化识字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胡圆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人文底蕴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21(04):78-79.
[2]丽扎·哈力木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人文底蕴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