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2021-01-14赵燕华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德育小学语文

赵燕华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培养与知识学习同样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的共同点出发,对学生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德育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情感表达、知识学习等方面与德育有共通之处,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对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德育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人认为语文教师应当对自身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当集中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的是非观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差异,部分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共通之处,在教学中没有主动渗透德育的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都未将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其次,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也存在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脱离学生生活环境的问题。德育是学生全面培养的关键一环,但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忽视了德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现德育与學生生活学习脱节等问题,教师的教学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学生无法在课堂及课后复习中实现吸收、转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如上文所述,德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共通之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方式的重要措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德育渗透,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教师在设计德育渗透教学环节时应当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在教学中逐渐增加德育渗透内容,给学生思考和吸收的时间。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找到德育渗透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共通之处,为学生营造情感充沛的教学环境,坚持情感共鸣的基本原则。在小学阶段,好动、好奇是学生学习的特点,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充分掌握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情感充沛的德育教学环境,进而在实际教学中启迪学生主动展开德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以教材为基础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基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关键。在教学设计阶段,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思考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部分,通过挖掘教材背后的历史背景、教材的中心寓意为学生营造德育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对语文教材的系统性学习中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教材中,语文教材可以从《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中心寓意出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为南昌起义和湖南暴动,在中国共产党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艰苦奋斗的故事[2]。语文教师可以从本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在物质稀缺的环境下,朱德同志的奋斗精神、同甘共苦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勤劳等良好道德品质。

(二)营造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爱好出发,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语文教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以教学课件、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教学环境当中,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和德育知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部编版教材《亡羊补牢》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视频,并通过课件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羊圈、狼和羊的关系等,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在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不在第一天羊丢了的时候修补羊圈,他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等,令学生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领悟故事道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联系学生生活

德育渗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学生日后生活、待人处事的重要思想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也应当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植树这一行动出发,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节约行为,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度。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心主旨,在课堂讨论环节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浪费行为,并引导学生在发现不环保行为后应当如何行动才能够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引导,语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环保”这一概念与自身生活产生联系,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内容,运用不同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并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将德育教学内容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璐璐.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  2021(2018-22):39-40.

[2] 李成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 文学少年, 2021(20):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德育小学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