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措施策略

2021-01-14范金金翟娟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名著班集体班级

范金金 翟娟

摘 要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为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学校教育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西方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优化与人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良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自觉拒绝不良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文化建设

1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1.1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包括教室内环境布置及师生仪表等,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行为修养,达到在班级建设中育人培养人的目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指党政有关方针政策等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班级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建设重点是尊重参与,发展与诚信价值观的确立,保障等班级制度文化构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须遵守国家教育法规,以学校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与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首先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更好发挥班集体整体效应,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其次,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班级集体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舆论环境,必须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把握集体舆论,确保班集体舆论积极健康发展。

1.2 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

学校德育普遍采用班主任在课堂上传授有关德育知识的形式,但仅使学生停留道德认识层面是不够的,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对枯燥的说教形式产生厌倦心理,对理论性的知识缺乏学习兴趣,逐渐产生反叛心理。班级文化建设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德育形式立体化,促使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转化。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表现在使班级成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联系,班级文化是八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体现其共同的心理意识,文化习性。这种凝聚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提高班级集体向心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2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2.1 缺乏平等意识

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看管,以防学生做出过格违纪之事。此举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受到严重影响,教育非个体行为,绝非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的单相管理教育过程,此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自我管理状态。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班级管理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发挥学的兴趣特长,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2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当前社会环境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时代的挑战,竞争的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求得自身发展中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残酷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被迫加入竞争环境中,部分学生急于求胜,往往拒绝与人合作。导致学生间恶性竞争,合作精神被遗忘抛弃。学生在学校中活动范围较小,课业负担沉重,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指导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驅使下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素养培养缺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式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缺乏全面认知,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未建立良好的合作作意识,缺乏合作精神。

2.3 管理理念有待改进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呈现复杂的形态,多元的文化思想渗入校园,很多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沿用传统的观念理念,以封闭的方式地域社会文化中消极思想的侵袭。学校较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处于自闭状态,导致学生的成长处于温室中,一旦受到社会思想风雨的冲洗常使学生的心理遭受重大打击。学生接触的文化单一封闭,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在辨别是非,批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面临诱惑抵抗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3.1 发挥名著共读的影响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特质灵魂,班级文化建设涉及到软文化及硬化化两方面,名著阅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名著共读有利于打造班级特色,增强班级魅力,发扬班级文化。

初中生阅读名著是语文课标的基本要求,初中生名著阅读有助于学生完成语文课程作业,对学生不同的人生状态构建具有非凡价值。通过名著共读有利于班集体学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班级文化发挥凝聚力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经典更加懂得与人交往的原则,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名著共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社会认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发展。

3.2创设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间密切交流合作。教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将学生当做朋友,建立与学生间的平等友好关系。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发挥班级整体效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交往技能。

4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关系着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关系着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当前中学教育中,班级文化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动作用。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名著共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自觉遵守班规纪律,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朝辉,郝淑玉,李改凤.学习型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3(09):91-92.

[2] 钟芝兰,彭辉,吴智富,许潘建.中职生班级文化建设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109-111.

[3] 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10(11):11-14.

本文系江苏省教学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编号:18A16S3SQ136。

猜你喜欢

名著班集体班级
班级“无课日”
人心齐,泰山移
国外名刊名著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温暖的班集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