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问题检视及实践路向探寻

2021-01-14吴向宁汪胜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吴向宁 汪胜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体育与健康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5-0063-06

Question review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WU Xiangning, WANG Sheng

(D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Wuhan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esse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main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ports teaching and sport events in P.E teach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set up good moral character, will, behavior, habits, etc. It is the top-level design for the nationally promoted visions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 sports". As the broad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PE education has progress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critical and urgent to examine and solve all kinds of complicate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confusion, the targeted practice design as strong support and guarantee is effective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in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goal system, curriculum content, practical paradigm,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P.E. and health discip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literacy of P.E. and health

基金項目:2021年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题课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2021YSZZX01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1]。传统课堂的“知行合一”非常注重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统一,课程思政同时还要求对学生品性、品质、品德的协调提升。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体育课程思政是体育与健康学科具体落实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的价值导向与精神指引,映射出国家在体育教育领域所大力弘扬的“立德树人”“体教融合”“以体育人”的顶层设计理念与创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育人动力。虽然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但是“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思政”“体育思政教育”等热频词汇已经日渐涌现在各类期刊、网络与论文之中,通过全面认真梳理和仔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检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遵循体育与健康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联系和系统规律,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实践路向探寻,以期为今后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1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价值内涵

1.1 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召唤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3]。在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青年学生今后肯定是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后备力量,学校体育无疑是培养和塑造学生身体强健、增强体质的重要路径。然而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目标与宗旨肯定不是仅仅传授与讲解体育的知识、技能、技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和强化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理念与精神实质,最终实现体育育人的根本目标和学科价值。例如,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不断增进和逐渐形成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不畏困难、奋勇向前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克服险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巧妙结合进学生平时的教学训练比赛之中,肯定会进一步激发和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更深次的领会与领悟,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重要精神实质,不仅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更是对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学习与巩固,而体育教师也需要适时结合体育课程中的具体讲授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迪,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具体体现与传承。

1.2 立德树人重要思想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教育部在2017年底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4]。“立德树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总体指向和根本要求,“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是“立德树人”对人才培养的期许和诉求。“育人”更是“育才”的前提和基础,“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这一任务需要内化至学校教育领域的各类课程之中[5]。体育课程同样也不例外,立德树人在体育教育中集中表现出体育学科独特的精神境界与拼搏精神。因为相对比其他学科课程而言,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更为直观和直接,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宗旨就在于通过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不断学习和练习提高,从而实现增强自身体质、健全人格和磨练意志的追求。那么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与立论基础就在于:不断探索与完善总结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渗透、协调来有效促进、提升、构建学生优秀体育品质和体育道德的形成、巩固与建立,这与“立德树人”重要思想和显现出的丰富内涵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体现和学理逻辑。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之中,其实也是通过自身对于运动技术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和不断摸索的实践过程,很多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不仅需要学生克服自身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阻碍,而且需要学生不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与潜在影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逐渐完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吃苦耐劳、自信自强、不言放弃、持之以恒的优秀体育精神,这也是“立德树人”重要思想在体育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

2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问题检视

2.1 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导向问题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于探索阶段,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优秀经验与实践范式予以推广和采用,对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导向的机制尚未形成明晰成熟的框架结构和准确路径。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维向度而言,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必须能够达到科学合理、逻辑严密、完整有序的要求,而由此演进的实践导向也必须规范准确、稳健成熟、切实可行。因为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之下,如果体育课程思政一味借鉴、采纳、移植其他学科的思政经验、案例和做法,那么既不能真正体现和表述出体育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中“异”的层面,也难以整合和利用体育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中“同”的层面,也就不能突出和凸显体育学科在课程思政中的独特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所在,甚至形成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两个独立的方面而貌合神离、流于形式。同时,现有很多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前人和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主观意识过强,表面看合情合理、面面俱到,但是具體落实到实践导向之中往往显得理论支撑不足和操作指导分散,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处境,这样对于实践的转化就显得过于宏观和庞杂,难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加以准确体现与实现。

2.2 体育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与价值提升问题

通过仔细梳理和研读国内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主要向度在于理论分析和要点解读,那么这些都将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因为体育课程思政最终要落地至学生的体育教育之中。由于体育课程涉及到了多种运动项目的教学,而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所以体育课程思政对于体育课程中各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并不能生搬硬套、按图索骥,这也是由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也必须兼顾学生性别、年龄层次、地域、硬件设施等的差异,尤其是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个性、行为、习惯等的个体差异,而不能采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机械做法,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前功尽弃,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填充进体育课程之中,因为体育课程思政是实现国家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目标,也是在体育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起点和原始基点,核心理念是要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那么如何精准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必然是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2.3 体育课程思政的标准制定与科学评价问题

体育课程内容通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是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阵地和主流渠道[6]。由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我国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受到认识局限、知识局限、师资局限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标准制定并没有完全与体育学科相结合起来,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课程特有的教学特点与实施过程,往往会在无形之中加剧人们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就是学生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的误解与错觉,然而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更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实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领悟和“立德树人”重要思想的深刻领会。那么,体育课程思政的标准制定一定要充分凝练和彰显出新时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针,在体育学科中仔细和深入探寻实施标准的具体量化指标,使之更加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相配套与适应,而不是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来简单移植到体育学科之中。同样,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也必须秉持客观、公正、谨慎的态度和理念,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有效检验体育课程思政的真实效果,还能不断提升和鞭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学习,要特别重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以及进步幅度,看重过程而淡化结果,达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效果。

3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实践路向探寻

3.1 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要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和特性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核心就在于不断挖掘和提炼体育学科中独有的思政元素和素材,不仅对于将来体育课程思政的推进尤为重要和关键,而且能够更加显现出体育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和特性。例如:体育学科本身就具备情境化的教学特点,特别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就是通过体育课堂的情境化教学而实现与完成,通过运用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以目标深度(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与修养)、内容深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能力)和学习深度(构建学生的运动品质与意志)作为具体的体育课教学实施,同时体育教师课前有意识地去精心创设相应的体育学习情境,具体运用课前设定的学练赛体验、健康行为、共同反思3个关键要素来创设每一节体育课的体育学习情境,从而不断使学生体育学习的隐性内容外显化,教学的重难点侧重超越技能,贴近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情感需求,注重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理解与反思,然后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成效进行现实问题的及时诊断,从而有效改进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措施加以最终圆满解决。更为重要的是,重视不同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提出的各种想法、疑惑、建议与评价,可以辅助体育教师不断修正与改进课前制定出的具体评价要素与指标,有助于师生共同参与体育学习评价的制定,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引导,进而不断深入研究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向设计(见图1)。

3.2 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要彰显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阐释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进而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7],“核心素养”一词也首次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和焦点。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定义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8]。体育课程作为实现和贯彻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目标与标准的重要载体与路径保障,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评价等重要方面肯定会更加注重和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实与有效融合。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出和推进非常倾向于培养和建构学生优秀的体育品德,这不仅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所秉持与推崇的优秀体育道德观念和高尚体育伦理品性的传承与延续,更是蕴含和凝练了现阶段国家所大力倡导与积极推崇的“课程思政”的精髓实质。那么,体育课程思政也就彰显出了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与深层内涵,从而与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如影随行,同时不断与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体会与过程相接轨,最终使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功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向前推进与依次递进。

3.3 體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要行之有效地融入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9]。相对比其他学科课程而言,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更为直观与直接,也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中所表现出的师生互动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掌握的运动技能与体育知识的质量和思想道德提升的效果[10]。显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困惑迷茫焦虑和思想心理生理变化等的主动关心帮助、了解沟通与答疑解惑,而且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不断学习和练习提高,不断实现增强自身体质、健全人格和磨练意志的追求。其实,教师与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及时交流与互动,也是教师将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在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身对于运动技能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和不断摸索的实践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克服自身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阻碍,而且不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与潜在影响,这也正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学生吃苦耐劳、自信自强、不言放弃、持之以恒的优秀体育品德。

3.4 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要真实体现和充分展示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

体育课程思政虽然已经具备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支撑,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具体落实到学生平时的体育课程学习之中去,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行之有效地将体育课程的诸多思政元素和案例要素真正与平时的体育教学相融合与结合,通过体育教育来真实体现和充分展示出体育课程思政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用一节乒乓球专项教学课来具体加以说明(见表1)。从表1中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一节乒乓球专项教学课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主要教学内容,几乎都能紧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应起来,而学生也正是通过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过程逐步加强了对于体育课程的育人理念与功能的进一步理解与领悟。不言而喻,每一节体育课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体育学科的独特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深深映射出体育学科的重要育人理念和教育精髓,这也是体育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思政重要的区别。此外,特别要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课前就懂得体育课不仅是学习“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运动项目”,因为每个“运动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奉献荣誉、体育文化礼仪与运动竞技规则等,从而能够保证体育运动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对善良、正直、健康、高尚等体育精神的实现,不断培养自身的规则意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育人观念和优秀品质。

3.5 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研究相结合,共同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政水平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既是加快推进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路径[5],也是加速实现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内涵与要求的美好期望。但是从目前来看,如何落实与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的结合还是一个短板。虽然不同学科存在诸多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之中也会有诸多的区别,但是各种学科的专业知识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却是相似和相近的,如何巧妙、准确地将这些学科知识和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之建构起学科之间所共同的思政桥梁引人深思。那么,对于广大学生而言,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反复锤炼,达到对各种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不断学习与日积月累,最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意志品质、人格魅力与高尚情操才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与追求。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观念上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尤其是要不断对新的教育理论、方法、范式等做到不畏艰难的探索与实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准确把握和认真审视学科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精髓与实质,既要“育德”又要“育人”,从而真正使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平时教学之中。

4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运用体育学科的独特视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融合与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价值、体育学习的真义、运动技能的锤炼、体育竞技的魅力等,来进一步促使学生感悟与感受体育品德与体育精神的高尚与可贵,逐渐提升自己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能力。诚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围绕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体系、构成、实践等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和面临的现实困境非常棘手和繁杂,涉及到的知识面也非常宽泛,如何正确检视与破解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那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向探寻必将有效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架构、目标体系、课程内容、实践范式和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8/c_1124250454_2.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EB/OL]. [2019-04-1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17/c40531-31034073.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8-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4]钟秉枢. 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J]. 体育教学,2018(3):8-10.

[5]冯建军.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2019(18):39-44.

[6]翁铁慧. 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體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5):5-12.

[7]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8]中华人民国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0]于素梅.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40(12):51-58.

作者简介:吴向宁(1978- ),男,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