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课程教学内容探索
2021-01-14马遵平谢泽氡
马遵平,谢泽氡
(绵阳师范学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体育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体育需求或体育兴趣等体育相关动机(健身、娱乐、休闲、增长见识、参加或观看比赛等),离开其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人、地、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引起的现象的总和”[1]。因此,体育旅游是体育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随着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日趋繁荣,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2],为此国内高校开始兴办体育旅游相关专业,不过目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或体育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是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体育旅游方面的课程[3],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教师专业背景、教学条件等情况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体育旅游的教学工作最早在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展开,相关研究工作也源于此。如:韩丁[4]就指出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置“体育旅游管理”“体育旅游营销”等方向,相应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管理学、体育学以及旅游学等模块;蒋薇、贾宝剑、李建英[5-6]则以长城旅游学院为例,提出旅游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掌握旅游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具备引导游客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并强调体育技能学习与体能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性。随着一些院校陆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有学者在分析国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呼吁该专业应增加休闲与娱乐管理类方面的课程,并注重学科教育的融合性[7-8]。近年来,部分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下,开设了包括“体育旅游(休闲体育)”在内的多个方向专业,但总体上课程模块类似,课程体系区分度不高[9]。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学者建议设置“体育休闲娱乐学科”[10]。而在英、美、奥等国家,早已开设了相关的体育旅游学科专业,并设置了多个方向,相比国内相关专业,他们的课程设置更灵活、更专深,也更符合市场对各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11-14]。
实际上,早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中,“休闲体育”(040207S)作为目录外专业已列出,到2014年,“休闲体育”则作为“特设专业”出现在本科招生目录中。经过多年建设,国内高校的课程设置逐渐与国外相关专业接轨,但受场地设施、招生规模、选课制度、师资力量、实习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整体的教学体系仍难以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15-16]。虽然有学者呼吁应利用校内外多种平台来开展专业教学工作[17-19],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现阶段相较于建立完整的体育旅游学科教学体系,探索体育旅游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不过目前仍鲜有这方面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绝大多数关于体育旅游教学的研究大多采用比较式的定性研究,即:搜集国内外高校体育旅游相关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资料,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或措施。如:石晓峰等[20]搜集国内外4所高校体育旅游课程的相关资料,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徐大鹏等[21]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就业情况,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块和内容;金媛媛等[22]搜集了国内6所体育院校体育旅游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资料,提出了体育旅游课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改革方案。这些单一视角的研究这并不能完全准确、客观地反映体育旅游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据此,本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的角度,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重要程度,以此构建更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课程教学体系。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教师对教学内容筛选
参考国内高校体育旅游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国内近年来出版的相关体育旅游教材,研究人员初步拟定了18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教学模块(见表1),每个教学内容给出简短的说明。通过口头询问和他人介绍,并通过旅游专业教师的QQ群,微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确定开设过体育旅游相关课程的17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助教2位、讲师9位,副教授4位,教授2位)作为征询对象。让征询对象对上述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定,用 1、3、5、7、9分别表示该教学内容很“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随后计算每个教学内容重要程度的均值Mj,标准差Sj和协调度Vj(变异系数):
Xij表示第i个征询对象对第j个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评分。当Mj≥6且Vj≤0.5时,表示该教学内容重要且征询对象的意见较为一致,通过筛选。
1.2 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络发布问卷。为保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设置“是否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校或毕业一年内的学生”“是否已学习过体育旅游相关课程?”两个问项,两项均选择“是”才能继续进行作答,问卷的网络地址仅由上述17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转发学生。问卷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对已筛选出的体育旅游教学内容进行重要性评价,分别用 1、2、3、4、5分别表示该教学内容“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调查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4月27日,共收到120份有效问卷。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知识”和“技能”两个教学模块的重要程度整体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比较“知识”或“技能”两个教学模块下各教学内容重要性是否存在显然差异,若存在显著差异,则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Bonferroni法),明确是哪些内容间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工作在SPSS22.0中完成。
2 研究结果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体育旅游课程教学内容一致性筛选情况
共有8个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一致性筛选(见表1)。其中,“知识”教学内容模块4个,即:体育活动赛事策划营销,体育旅游项目投融资管理,体育旅游产业布局与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技能”教学内容模块4个,即:户外旅行常见病症与救助、野外生存风险与技能、常见休闲体育运动(如:慢跑、骑行)技巧和探险旅游装备常识与导购。
表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体育旅游课程教学内容重要性评价的描述统计
被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上述8个教学内容重要性评价的描述统计见表2。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学生对“知识”教学模块的重要性评价(均值=4.09)显著低于(t=-5.29,P<0.001)对“技能”教学模块的重要性评价(均值=4.37)。就单个教学模块来看,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1)学生对“知识”教学模块中的各个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评价,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F=0.80,P=0.01),多重比较表明:仅有“体育活动赛事策划营销”与“户外运动俱乐部运营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0.34,P=0.01);(2)整体上,学生对“技能”教学模块各个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评价同样存在着显著差异(F=7.60,P<0.001),多重比较表明:“探险旅游装备常识与导购”与“户外旅行常见病症与救助”(均值差=0.45,P<0.001)、“常见休闲体育运动技巧”(均值差=0.29,P=0.02)、“野外生存风险与技能”(均值差=0.28,P=0.02)均存在显著差异(见图2)。
图1 “知识”教学模块各教学内容重要性评分比较
图2 “技能”教学模块各教学内容重要性评分比较
3 讨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后,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加速增长,为迎合体育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部分高校开设体育旅游或休闲体育专业,但除了极少数高校外,大多数仍属于较低水平的重复建设[23]。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仍然不充分,市场的细分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许多岗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局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使得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体育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体育旅游的相关工作。因此,现阶段针对体育旅游课程而非整个专业的教学研究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以往绝大多数关于体育旅游教学方面的研究,仅是从“教”的角度,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本研究则是结合了“教”和“学”两个角度,进行定量分析。从“教”的方面,本研究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拟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重要性评价和一致性筛选,从18个教学内容中筛选出了8个教学内容。这其中,有些教学内容看似重要,却并未通过一致性筛选,如“知识”教学模块下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前者可能是因为与其他专业课程(如“旅游规划”)存在重叠,后者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体育场馆多属公共产品[24],就业市场狭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难以进入,相应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技能”教学模块下也有“常用体育旅游英语”、“主要户外运动(如攀岩、滑雪)技能”等教学内容没有通过一致性筛选,前者也是因为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重叠,后者则是因为这些教学内容除了要求专业师资,还要求配套相关的设施、场地,这些教学条件对很多院校来说难以实现。
从“学”的方面看,体育旅游相关课程一般是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调查对象中也包括了毕业一年内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或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对于旅游行业以及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有更为理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学生对“技能”教学模块的重要性评分,显著高于“知识”教学模块(t=-5.29,P<0.001),这说明学生更希望从体育旅游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技能,反映了学生更愿意将体育旅游视作一门应用性课程。但是在学术层面,国内仍鲜有涉及“技能”方面的体育旅游研究,甚至是一些“知识”层面的研究(如“户外运动俱乐部运营管理”)也有所欠缺[25],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旅游的交叉学科属性,导致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同时,这也反映了目前体育旅游科研与教学的状况脱节。
学生对“知识”教学模块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评分表明:“体育活动赛事策划营销”评分最高,但仅是显著高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均值差=0.34,P=0.01)。实际上,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作为事件吸引物,其策划、营销以及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一直是体育旅游研究的重点[25],也是有些体育旅游教材的主要内容[26-27]。这比较切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体育旅游项目投融资管理”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很少出现在现有的体育旅游教材中,但可以肯定是,随着各种体育旅游项目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兴起,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会有所增强。
学生对“技能”教学模块中的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评分表明:“探险旅游装备常识与导购”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教学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即:“户外旅行常见病症与救助”“常见休闲体育运动技巧”“野外生存风险与技能”),对学生即将或正在从事的旅游行业工作的用处更大,对个人的旅行生涯也会有较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认为“探险旅游装备常识与导购”相关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无需过多关注(在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旅游方向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探险旅游装备方面的教学内容[28])。但是从旅游管理学生将来的就业的角度看,教授他们从户外装备选购到旅行救助、野外技能等一系列技能,不仅有助于其向游客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更有助于其开拓专项旅游市场。
4 建议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和讨论,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体育旅游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对于学科交叉性强的体育旅游课程教学研究,应该基于“教”和“学”两个角度,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其二,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课程的教学内容可由“知识”与“技能”两个教学模块组成。前者应选择与学生既有知识体系相切合,同时又有一定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后者应选择实用性较强,同时受教学场地、设施限制较小的应用技能。
其三,旅游管理专业的体育旅游课程应根据体育旅游细分市场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市场对专项旅游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