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1-01-14徐康伟
□文/徐康伟 崔 琳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扬州)
[提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冲击国内的各行各业,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就业竞争空前激烈,未来形势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就业规划。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探究政府、高校、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对策。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运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其中,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自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到2019年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增大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
二、研究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本就是国家的一项难题,“狼多肉少”的场景每年都发生在就业市场之上。疫情带来的失业使更多的人更倾向于国企不会受经济的大环境所影响的职业,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向往更好更稳定的职业。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也进入高峰状态。据统计,202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余人。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2020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10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7,603万人。毕业人数的增加说明找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培养方式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即使在毕业的人数中有少数分流选择考研或者自行创业,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仍面临找工作这一大难题。
在疫情之后,新业态发展异军突起,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和风险仍存,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与原有的就业矛盾交织迸发,使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应对疫情的影响,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引入或调整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
本次疫情对三大产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总就业人数为7.76亿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3.59亿人,占比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为2.03亿人和2.14亿人。从失业率上分析,如果我们参照类似增速,登记失业人数将达到1,042万人。考虑到20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故可以推算就业人口规模约为2亿人。假设失业率按照2003年SARS时期回升0.2%,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082万人,相比2019年约增加40万人。如果疫情超出预期,失业率回升1%,则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240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198万人。
从行业来看,本次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产生直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在经济下行的态势之下,就业群体也遭受着极大的影响。国家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严控人口的流动,许多从业者的外出意愿降低,导致了对制造业和加工业等劳动力导向型的企业缺少劳动力,对这些企业的用工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且帮助该群体就业是非常有必要且是刻不容缓的。
三、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竞争空前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国内经济的打击巨大,很大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倒闭,尤其是对于旅游、制造、销售、服务等行业来说,影响更是空前。而以往这些行业都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这些企业的缺失直接导致市场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大幅减少。同时,因疫情的全球蔓延以及各国抗击疫情的时间线、成果不同,一些原本在国外就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
(二)就业心态亚健康。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大,一些同学丧失了之前的斗志。学校延迟开学导致的大半年的居家学习生活,导致一些人际交往和体育运动大幅减少,使他们的思想行为更加得散漫,磨灭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大城市、一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不敢去大城市就业,变得不敢拼搏、安于现状。此外,一些学生还未认清就业形势,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敢面对就业竞争的挑战。
(三)就业渠道缩减。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出行不便,各高校延期开学,这对于高校与用人企业的对接和高校内人才招聘会的落地举办是有极大的影响的,而很多大学生的就业主渠道就是通过各个学校所举办的人才招聘会,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切实了解他们原本想要就业的企业。不少学校举办了网络招聘会,但是通过网络企业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内涵,学生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优势与竞争力,双方都只能了解个大概,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精准就业,企业无法精准选才。
四、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疫情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巨大。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很多企业面临亏损、倒闭的压力,用人单位就会选择裁员、降低员工福利水平。这些变化都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心态,同时也会导致就业市场秩序紊乱。由于疫情所导致的招聘会推迟、开学推迟、返工推迟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二)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减小
1、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需求。首先,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公司的经营结构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迅速发展的线上办公软件也是企业转变了思想,由线下办公转变为线下与线上结合或者是纯线上办公,这些变化都使得大学生面对的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爆发的时间线不同以及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下降,许多国家减少了对于中国的订单量,这会使一些中小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很多中小企业因此破产,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减少。
2、疫情影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例。首先,疫情使很多企业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办公或是纯线上办公,这种转变增加了市场对于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而对于零售、旅游、餐饮等更偏向于线下行业的人才来说,疫情无疑是减小了他们的就业空间。其次,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数量变少了,而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企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被提高。
(三)大学生的毕业规划有所改变
1、疫情导致考研人数剧增。2016~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765万人上升到874万人,5年时间增加了100多万人。再看考研人数:2018年为238万人,2020年涨到341万人。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倒闭,部分公司缩小用人需求,许多岗位达到饱和,所以会有更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以缓解就业压力。
2、疫情导致考公人数剧增。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无数人面临着失业的窘迫,这导致一些年轻人更加向往公务员这种体制内的工作。公务员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在体制外的一些公司尽管工资较高,但是不够稳定,在很多公司都有被裁员的风险。此外,公务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适宜的工作强度,这在“996”盛行的今天是一个很吸睛的特点。
3、疫情阻碍国外留学。疫情全球蔓延,目前很多海外的大学都停止了校园授课,改为线上进行,一些留学生也选择暂时回国,很多还未出国但打算出国的学生也打消了出国的念头,选择在国内发展,进而增加国内的考研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
(四)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首先,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或者“00后”,从小成长环境优良,对就业要求与期望值普遍过高,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达标,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只懂得应试教育,而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至于无法在职场上生存。其次,很多学生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意识不强,不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不熟悉自己的专业与互联网结合动态。现在高校、公司都已经开始举办“线上招聘会”,这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对于就业的主动性;需要大学生掌握网上应聘技巧,运用网络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核心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精准就业;了解网上就业流程和办理手续。很多同学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和忽视无形间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错过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最后,现在的高等院校“严进宽出”的状态使得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放纵自己,平时不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几乎一事无成,也没有做好校园到职场的准备,进入社会后与他人相比,才发现自己毫无竞争优势。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政府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落实大学生精准就业,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就业渠道。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效率,提高国内经济活力,从而形成就业市场的秩序,提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国内就业竞争压力。
面对大学生就业这一关系到民生问题的难题,政府已经实施了相应措施来缓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据报道,国家针对这一就业态势,在2020年时提出了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在3月份计划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反对任何形式就业歧视;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等举措。这些举措对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的帮助是巨大且有效的。
(二)高校。学校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认清现实的就业形势,提高思想觉悟,避免出现就业过程中过于理想主义、眼高手低的情况。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了解每个专业的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和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使课程能与专业就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在平时,要注意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帮助其树立爱岗敬岗的观念,这是大学生将来能成长为社会栋梁的必要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结合时代需求,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忽略思想教育与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自身。在疫情后,部分行业回暖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对于就业规划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了解各方面的相关资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奋斗观,根据企业、社会、时代的需求,不断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为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增加竞争力,做好由学校转变到职场的准备,并且在增强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健康强大的心理是面对职场压力、社会环境的基础,大学生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无论有没有疫情,大学生们都应该在就业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炼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大学生们也要考虑多方位就业,不要仅局限于既定目标,或者只向往于国家单位,多多尝试一些职业或者自我创业也是很好的选择。
六、结语
疫情对于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观念的影响是值得令人思考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的观念、心态和选择发生改变可以说是必然的。社会各方应该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大学生就业观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复杂形势,我们应该积极分析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研究对策以确保大学生的法定权益得到保障,确保我们的社会健康稳定的运行。与此同时,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