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

2021-01-14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课题

聂 迪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多数科研机构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科研管理,不仅效率低下,准确性也较低。应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 科研管理工作

科学研究项目。各类科研单位的课题申报呈现整体增长的态势,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量也在增多。科学研究项目需要进行课题立项,并经过评审和审批等复杂的流程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很多科研机构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对人力、物力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科研成果管理。研究人员获得科研成果后,还需要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成果维护,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申请专利,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并撰写申请,通过多个环节来进行申报,最终还可能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通常一年以上)才能获得专利。这些工作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论文发表。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工作经验、工作案例等,都可以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以对业界形成借鉴。但是论文的撰写、投稿、修订、发表涉及很多环节和内容,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2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为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应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需具有如下功能:

立项课题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有专门的立项课题的功能模块,帮助实现工作人员的课题申报,查询年度执行情况,做好结题报告,并实现申请的变更及相关信息的查询等。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系统申报课题的撤销及变更,对经费进行调整,简化办理手续,使工作更加高效。

论文专著管理。系统要具有对论文及专著进行管理的能力,对已经撰写好的论文格式自动定位、投稿目标刊物的自动匹配、投稿、上传、进度查询、与编辑交流等。工作人员利用系统可直接进行论文的编排和自动投稿,并对刊物的各类信息如周期、影响因子、本论文的匹配度等进行查询和操作,省却很多线下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使论文发表更快,更合理。对于各类专著,与出版社的联系也同样如此。

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应当具备对科技成果的管理能力,具体说来,工作人员能够将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在系统上进行整理,后者就可以实现对科技成果的一键申报、查询,使得专利的相关撰写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来说,根据传统的方式甚至需要专门聘请专业人员为其服务,而信息系统则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措辞进行自动撰写,并进行智能排版,不仅效率高,而且具有准确性。

项目经费管理。在信息化系统中,应具有经费的预算、申请、输入、决算、查询等功能。传统流程中,经费的预算、申请、批准等工作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个环节,如果不合理,还需要反复修订和申请,通过此系统可以一键办理,更加智能和准确。如果出现需要修订的情况,系统可将需要修订之处进行智能发现和标注,并提供修改建议。在报销环节,可以通过资料的录入、信息的简单填写智能生成报销申请,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率更高。

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管理科研工作者基本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个人信息和科研信息的记录,如姓名、学历、出生年月、联系方式、从业年限、职称、所在部门等,设置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并与科研工作、项目经费、课题开展、论文专著的管理等相互衔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员工可以利用账号和密码登录个人账户,同时支持验证码登录。后台管理人员可对所有部门的人员进行整体管理,查看系统的运转情况,对用户的账户和密码进行原始分配,如有新的职工需要使用系统时,系统管理员就应开具相应的新账户名与初始密码,供用户登录并自行修改。对于离职等不再使用系统的人员,管理员可以删除其信息。

该系统还需要具备如下性能:

安全性。系统内部有很多个人信息,也有科研成果、经费使用状况等,因此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用一定的安全技术,使系统不会受到外界的各类攻击。账户管理应进行安全设置,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账号,防止密码泄露和乱串。

易用性。开发的系统应便于使用,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尽量与科研单位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一致,因此建议考虑同一个软件开发商。各类功能要容易发现、识别,界面友好,便于使用者能够尽快熟悉。

可扩展性。因为单位的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科研管理本身也有一定的发展转变需求,这就需要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潜力,当需要添加功能时能够利用相应的接口实现。

稳定性。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稳定性,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具有一般适用性,则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力,能够按照需求运行,不会出现卡顿等不良现象。

3 科研信息化系统的落实

完成科研信息化系统设计后,要进行一定的测试。实践中一般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即人们根据实际应用情境设置不同的输入条件,看其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科研信息系统的功能测试要注意应覆盖所有的输入条件,对每个功能进行3次以上的测试,保证系统的可用性。性能方面测试则通常利用一定的算法,模拟人们使用系统的情境,看最终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结果包括并发性和延迟性等。

如果系统符合功能需求与性能要求,则应进行合理的部署。通常其已经拥有了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为部署这些系统购置安装了一定的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或拥有专门的机房。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已有的设备进行服务器端的部署,或依靠新增设备进行系统的部署。

设计的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工作人员在使用系统时,可以登录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主页,然后进入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账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虽然系统功能及内容相对简单,但因为通过网络端的流程与现实中有较大的差异,相关信息一旦操作错误也会影响科研结果,较为严重,应由开发方对工作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从系统的账号管理到每一个功能用户都可以熟练地操作。

系统运行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开发方及时维护,解决问题。必要时会对功能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使其在后续运行中更加顺畅。随着信息管理系统标准的逐步统一,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将融为一体,建立综合的信息系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课题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SaaS模式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