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优势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1-01-14方照琪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训物流职业

方照琪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11112)

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必须为区域经济的转型作出贡献,而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通过三年建设,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高校“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通知》,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要求,通过优势特色专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300个基础条件较好、人才需求较大、发展后劲足、跻身或有望跻身国内同类专业前列,率先成为国内一流、国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标杆。” 为此,加强产教融合下高职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意义重大。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一) 专业师资团队实力雄厚,在全国处于领先

团队中多名教师分别兼任了全国交通教指委副主任、省交通综合物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法人代表)、省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等职务;多名教师获“首届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教师”和“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团队通过“教授博士服务团”“现代物流研究所”等服务载体,积极与省交通运输厅、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省港航管理局、省交通综合运输物流协会以及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政府职能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近5年主持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项,省交通运输厅15项,获专利15项,主持及参与研究经费到款率累计超过2 000万元。

(二)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研教改全国领先

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课程“运输管理实务”和“航运管理实务”;省级精品课程“仓储管理实务”“采购管理实务”和“集装箱管理实务”;公开出版教材19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被省内外100余家院校选用;主持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厅级教改项目10余项。

(三) 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供需两旺

专业设置以来,先后培养毕业生1 567人,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获得了社会认可和高度评价,招生、就业供需两端呈现良性循环,如2016年物流管理专业面向全省普高文理科提前招生,报名高达53∶1;临近毕业,企业所设招聘岗位与毕业生数之比维持在8∶1。

(四)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省内处于一流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岗位适应度,交流沟通能力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好。该专业利用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创业学院、物流创客平台等创新创业平台,做好创业导师工作,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成效显著,其中团队成员分别获得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获得省级以上三等奖18项、新苗人才计划8项,省级优秀团队6次、市级2次,其中《浙江省公路小件快运创业项目》获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2015),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6)。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一)创新专业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引入企业考核标准,创新双证机制下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方案。与北京洛捷斯特股份有限公司长风物流学院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完善通识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技术技能课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岗位方向”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聘用人才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能力测评标准,参照物流企业岗位要求,构建学校、企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及立体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达到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认证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建设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双提升交叉模式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素养课,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幸福感培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提升职业能力,完成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

3.建设助教、助学一体化的互动式专业综合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物流资历架构为框架的数字化资源体系,进行能力单元转换开发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含学习任务库、知识点库、案例库三大功能子库,并自由组建数字化资源云课程。建设集专业助教助学、物流行业发展动态信息、校企互动于一体的物流行业标准、物流行业法规、顶岗实习综合管理平台、校企互动平台、专业教学门户网站、仿真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库、网络化教学资源素材库。建设未来课堂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满足移动式、互动式教学需求,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式与理论、实践课堂完美融合,并在物流实践教育中应用VR/AR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实现交互授课、移动授课、师生实时互动、即时测评、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实现一体化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及个性化教学。

4.努力推进物流创客平台的建设,增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能力。在全面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合作的同时,将双创平台、双创培训体系、风险/天使投资、双创思维与机制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中,强化与通创智慧物流、奥软科技、图众网络科技、杭州未来科技城南湖科创园的合作,推进我校物流创客平台建设,为物流专业在校大学生、物流专业教师以及物流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创新创业培训与项目对接;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物流创业意识、物流创业实践、物流创业孵化三个阶段专门化课程群。

5.不断探索构建形成性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认证对接。构建学校、企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建立院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构成的立体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参照物流企业岗位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聘用人才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能力测评标准,针对不同课程形成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评价方式。审核通过者由第三方评估机构为学生颁发对应的《长风物流认证》专项认证证书。

(二)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练型”教学团队

1.制定实施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实施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效果。积极培养教师信息化技术教学及其应用能力,打造先进教师培训基地与企业实践基地,以营造更好的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不断开展高品质的教学。继续加强与德国等国外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合作,有计划选送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打造符合专业发展的专兼混编教师团队。建设期内,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兼混编教师团队”,开展物流教学及行业企业职业培训。通过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养方案》,完善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文件,与校外实训基地和物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及新教师;聘请合作企业任职的经理级别以上的企业人员,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客座专家、学生授课的兼职教师。

3.建设同类型专业中高水平教学人才高地。搭建基于物流资历架构,结合物流岗位晋升能力要求的“4SEM”物流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计划,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一批教学水平高、育人作风优良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打造成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内外同层次同类型物流管理专业中新秀、名师争相竞出的高水平教学人才高地。

(三) 改善专业基础条件,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完成校内实训基地升级改造。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全新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在实践场所中,教师、学生、企业导师通过手机、pad、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互连、即时交流,配套相应的现场评价软件实现未来课堂与实训基地的理实一体化、评价即时化,同时,所有评价数据可及时回传至教学云平台,实时跟踪与获取学生实践成绩与效果,实现学生实训全过程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拓展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企业为学生认知实习、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基地,保证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同时,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践系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培训与管理,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向岗位技能的转化提升,缩短学生毕业就业后的职业晋升周期,实现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

2.建立校企产学研结合研发机构。利用学校联合政府部门、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单位共同打造的协同创新平台,发挥现代物流研究院载体作用,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资深管理者、职教领域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物流专家委员会,确立相应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稳步有序推进。为企业物流人才定向培养、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校企人员互相挂职、横向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努力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探索高职、本科贯通体系,梳理并明确学生培养对应的能力单元,以此作为学分积累与转化的基本单位,将能力单元转化为对应的学习任务融入到高职、本科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完成本学历阶段对应的能力单元的学习后,进一步学习高学历阶段对应的能力单元,通过双方的学分互认、互换,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学历证书的互认,并通过考核与认证后即可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学历阶段的学历、证书互换,从而实现学生的继续学习。

4.创新载体和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开展专业社会培训,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与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北京络捷斯特有限公司共建物流业务培训中心,为省内物流企业与行业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以混编师资团队为核心,面向行业开展广泛的社会职业培训;构建个人学分银行,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在学生或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记录、学习分析、简历管理与投递、职业测评、就业推荐及在职继续学习等增值服务。二是,积极开展科研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共建面向区域物流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聚焦物流产业、行业痛点与热点,针对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生产、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交流、供应链模式、监控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应遵守的法规制度等问题,进行全范围的、多维度的合作,共同开展智慧物流、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应用技术研究,为浙江“大物流”“一带一路” 建设添砖加瓦。

5.建设成效。通过建设,使专业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在世界同类专业处于一流水平;构建校、企、政、协共同参与的立体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平台+企业物流管理、电商物流方向”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在国内同类专业处于领先地位;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通过与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学校资金投入,使实训设备配置在世界同类专业处于一流水平。

猜你喜欢

实训物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职业写作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