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1-01-14白洋
白 洋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师德是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的核心内容。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他们的师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新时代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阐述了加强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对师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培养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学识渊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一、新时代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德为魂。新时代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是师德,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师范生是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从教信念,才能在未来培养出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师范生与其他大学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师范性”。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教师必须“德高为师,行为世范”,这就意味着师范生要比一般的大学生更加注重对德性的培养,唯有如此,师范生才能突出自身的示范引领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的灵魂实质上是立德树人,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提升其师德修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教师既要承担教书的重任,还要肩负育人的使命。这就规定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学识和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仁爱之心。即“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准教师”,对其进行师德教育能提升其师德修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师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过程,师范生在师范院校的学习阶段正处于其师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能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应对当前师德失范问题的现实需要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整个社会中道德的引领者。时至今日,人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都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目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但是,近些年来,无论是社会中的教师,还是师范院校中的师范生都存在师德失范现象。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化、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不强等;部分师范生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这些师德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同时,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解决教师师德失范问题,还需从源头上抓好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坚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努力将师范生培养为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应对当前师德失范问题的现实需要。
(四)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时代诉求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德。中国步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始终要以国家自身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连。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最终是要由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完成。青年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青年在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关键靠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只有高素质教师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品格感染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能堪“两个一百年”目标大任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时代诉求。
二、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提到好老师应具备四种品质,第一种品质便是要有理想信念。可见,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灵魂之钙。师范生作为国家教师队伍的后备军,终将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新时代,为师者所传之“道”、所信之“道”,一是理想之道、信仰之道,二是明德之道[2]。师范生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潜心研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效抵制当今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冲击,真心实意地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为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师范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会支撑其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师范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能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进而培育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师范生从决定当教师时,就意味着自觉接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首先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师范生要明确教师和一切从教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次,要在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师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以此规范新时代教师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被补充和发展的。师范生以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仔细核查自己是否存在师德失范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能有效提升师范生的师德素养。
(三)个人道德素养教育
个人道德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3]。可见,要育有德之人,还需有德之师。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个人道德素养,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德立身、以德育德,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其自身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会对未来的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师范生目前还处于学生阶段,距离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还有一段距离,完全可以把握住由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转变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时期,要注重对个人道德素养知识的学习,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要求,师范生应该在师范院校的学习和生活点滴中不断培养个人道德素养。个人道德素养教育是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四)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是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4]。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前教师垄断知识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速度甚至比教师快,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应具备过硬的传播知识的教学技能。教师是传道者,扎实的学识是传道的前提,老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不断学习,增强知识储备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学习中提升教学水平,在教中学,从不同学生身上发现教学不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老师身上带有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更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实质上就是高尚的师德。因此,要加强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三、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德教育实践不足,难以巩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
师范生师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师德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巩固自己从课堂中所学的师德理论知识。然而,当前仍存在部分师范生师德教育实践较少的问题,师范生除了学校硬性规定必须完成一个学期的实习支教外,很少有其他机会参与教学实践。在师德教育过程中,教育实践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能让师范生深刻认识到师德对教师的重要性。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身份由学生向教师转变,面对自己教授的学生,师范生能亲身体会到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进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这无形之中就巩固了自己的师德认知。因此,进行师德教育,要重视师德教育实践的作用,为师范生寻求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以此巩固其师德认知。
(二)师德教育途径单一,难以激发师范生的师德情感
目前,部分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的途径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课程教学,提高师范生的师德理论知识。有一些师范院校的师德课程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灌输方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短期内完成授课起着积极作用。但是老师的灌输式讲授,极易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易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吸收度和情感体验情况,学生在师德课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大大减弱。课程教学外的时间,部分师范院校也未开展丰富的师德课外活动、教学实践等。仅靠单一的师德教育途径,难以真正激发师范生的师德情感。因此,师范院校应不断丰富师德教育途径,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师范生的师德情感。
(三)师德教育氛围不浓,难以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意识
师德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必然不会凭空产生,它需依靠一定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对师范生的影响很大,能使师范生规范自身言行,自觉形成师德意识。可是,从社会大背景看,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它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过度追求物质,忽视道德责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盛行,对师德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部分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氛围不够浓厚,仍然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师范生未来就业的根本,忽视其师德方面的培养。另外,有些师范院校并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如建设师德文化长廊、举办师德演讲、开展师德论坛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师范生产生道德品质对成才没有太大影响的观念,导致师范生师德意识淡薄、师德素养偏低。
(四)师德教育效果欠佳,难以唤起师范生的师德自觉
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师范生在无监督的状态下仍然能达到知行合一,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其符合一名好教师的标准。但是,现阶段的师德教育效果明显还距最佳效果有很大一段距离。当前,部分师范院校还是更注重师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轻视师范生师德教育考核,缺乏有效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的师德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师德评价方法,这必然会使师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师范生难以自觉践行师德。另外,师范生师德教育也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这会让师范生产生懈怠心理,放松对师德的践行。总而言之,师范生高尚师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强制性的他律是唤起自律的前提。
四、新时代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拓展师德教育实践渠道,巩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
师德教育实践是巩固师范生师德认知的基础,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切身体验教育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践行过程中不断升华自身的师德认知,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因此,要积极拓展师德教育实践渠道,为巩固师范生师德认知奠定基础。
首先,增加校内教育实践活动。师范院校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师范生师德素质的培养,增设丰富的校内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师范院校可多安排一些助教的岗位使师范生提前接触教学工作,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机会随之增多,师范生能更进一步受到老师的耳濡目染,增强师德认知。另外,师范院校应多举办一些教师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展示,师范生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才干,提升自己。
其次,组织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师范院校可与贫困地区的学校联系,组织师范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贫困地区学校支教。同时,师范院校组织师范生在假期参与自己所在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爱心帮扶、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措施能使师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境界。师范生通过校内校外两个渠道,广泛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积累教学经验,体悟师德的作用,巩固自身师德认知。
(二)创新师德教育途径,激发师范生的师德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创新教育途径,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情感的基础上,教入学生耳、知进学生脑、理达学生心,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反思教学不足,创新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说教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情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让学生切身体悟师德情感[5]。
其次,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党支部和团支部内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践行高尚师德[6]。邀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向学生作“师德第一课”“师德讲堂”等报告,寻找身边最美教师,以此增强师范生的师德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在教育中渗透师德情感,“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不断成长,循序渐进地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情感,提高师范生师德素养。
(三)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意识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7],人与环境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能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出师范生的师德意识。师范生师德意识的培养尤其要注意社会大环境和师范院校小环境的师德教育氛围。
首先,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师德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多元价值观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流,凝心聚力,重唤社会道德风尚。此外,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宣传“最美教师”“师德楷模”,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师德的社会氛围。
其次,加强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师范生在师范院校中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师范院校的环境对师范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师范院校要努力构建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不断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意识。一方面,师范院校可通过校园宣传栏、建筑、景观等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构建校园舆论文化。师范院校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弘扬当代教师师德风采,引导师德氛围的形成[8]。此外,师范院校要注重构建校园师德文化。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创造浓厚的师德文化氛围,如开展师德论坛、师德故事会等,善于发现身边的师德标兵,号召师范生学习,让师范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四)强化师德教育考核,唤起师范生的师德自觉
师德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唤起师范生的师德自觉,需要强化师德教育考核。师德教育考核作为外部监督能时刻督促师范生遵守师德规范,最大化地避免师德失范现象出现。师德教育考核要在师范院校的各方面落实、落小、落细,发挥最大作用,以他律唤起师范生的师德自律。
首先,建立健全师德教育考核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师范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把师德考核标准具体化,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统一,设置全面、操作性强且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标准[9]。另一方面,要使用正确的师德考核评价方法。师范生师德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同时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各方共同参与评价能增强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完善师德监督制度。师范院校应建立由教师、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监督的作用,督促师范生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监督小组对师范生有违师德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和规劝,帮助其认识与改正。对存在师德失范问题屡教不改的要实行评奖评优“一票否决”制。另外,监督小组要学会激励,对自觉践行师德的师范生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师范生自觉涵养师德的积极性[10]。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师范生师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会使我国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取得突破并不断朝着更高水平发展,从而为我国教育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