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逻辑与实施路径
2021-01-14张夏恒
张夏恒,李 毅
(1.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2.青海民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一、引言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当下发展环境所提出的,也是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2]。这是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的准确研判,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明晰了战略方向。“双循环”战略也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适应新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与战略部署[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普遍认同双循环是我国应对国内外新发展态势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则在于构建双循环的内生动力,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5]。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从需求侧改革出发[6],重视消费的拉力、产业的支撑及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7-9]。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能有效地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10-11]。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属于数字经济范畴[12]。伴随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而快速发展,并与社会经济活动、传统产业及外贸深度融合,日趋成为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源。顺应跨境电商发展大趋势,抓住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主导状态下实现后发赶超、突破低端锁定、弥合数字鸿沟,还有利于我国以跨境电商发展为抓手,通过构建内需体系,疏通国内国际融合通道,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浪潮与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加剧
近年,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显著。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我国面临力度更大、频次更多、涉及面更广、持续时间更久的贸易限制与技术封锁。2017 年8 月,美国正式宣布对我国启动“301 调查”,基于所谓“301 调查”结果,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同日,我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 类、128 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由此开启了中美贸易摩擦。2018—2020年间,美国多批次对我国数千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提高税率,并将我国多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实施限制。欧盟、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对我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与征收反倾销税。印度政府也多次对我国商品开展反倾销调查,并同多个组织发起抵制中国商品运动。2021年3月,瑞典H&M集团官网引爆的“新疆棉花”事件,波及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背后引出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民间组织对我国产业的“制裁”。在印度,包括最大电商平台Flipkart在内的多家电商平台同意强制商家在商品上突出显示“原产国”,将来自我国的商品单独列出。“新疆棉花”事件刚发生,美国亚马逊平台就立刻下架了全部的我国棉品,并宣称来自我国的85%棉品含有新疆棉,因此所有从中国来的棉品都有可能被扣留,除非出示证明,该货物不含有新疆棉。这些都是逆全球化浪潮的典型体现,由此加剧了我国贸易不确定性风险,也成为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挑战。
(二)疫情持续蔓延给我国跨境电商带来巨大冲击
作为2020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当前,疫情虽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仍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跨境电商同样遭受了停工停产、国际物流难题、全球供应链危机、境外消费需求下降等巨大冲击[13]。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支撑环节,跨境物流在疫情持续冲击下步履蹒跚。各国为应对疫情蔓延,检疫防控措施不断加强,航空、铁路、水运等跨境物流渠道受到严重冲击。跨境物流成本在疫情持续冲击下不断飞涨,导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攀升,如2020年欧洲航运价格从8—12元/公斤上涨至50元/公斤,从上海到美国西岸长滩的海运12.19 米集装箱,2020 年5 月价格是1550 美元,2021 年1 月已达4500 美元①;海外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平均价格上涨30%左右②。全球供应链在疫情持续蔓延冲击下更加脆弱,原材料供应困难、价格飞涨、运输滞缓,这导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一度面临无货可产的局面。由于行业大市场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产品需求黏性减弱,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外需不振的情况愈加突出。Google Trends(谷歌趋势)提供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国际疫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电商的优势品类,如服装、电子消费品和家居园艺产品的销售量都有明显下滑。
(三)愈发凸显的人才缺口制约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
近年,我国教育部虽陆续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批设成立跨境电商专业,构建了跨境电商的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本科层级的人才教育体系;然而,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刺激了专业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大量的人才缺口。跨境电商人才短板不仅体现在人才数量缺口方面,也体现在中高阶人才缺口上。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飞快,现有人才的培养速度、人才培养结构与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存在差异,且适用性不高。数量与质量双重问题叠加,已成为制约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58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迅速扩大。从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院校看,49 所高校分布在21 个省区市。其中,浙江5 所,福建、广西、江苏、山东各4 所,广东、河南、江西各3 所,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各2 所,北京、甘肃、湖北、陕西、山西、重庆、新疆各1所;上海、天津、四川、湖南、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尚未开设。从学校层次看,“双一流”高校有1所,省属本科22所(又以普通应用型院校居多),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26 所。从学校类别看,财经类14所,综合类13所,理工类11所,语言类5所,师范类3所,旅游、民族、艺术类各1所。目前,仍有部分省份尚未重视跨境电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各省份对跨境电商重视度参差不齐,其影响将在几年后显现;目前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为主,但人才培养上行压力更大。
三、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逻辑诠释
(一)从国内循环层面分析跨境电商的促进机制
国内大循环并非简单的出口转内销,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困难后纷纷转为国内销售,实则以国内市场为焦点,通过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实现扩大内需,依托国内完整的分工体系,构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投资等多环节协同及跨环节全面顺畅的循环体系。跨境电商以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形式快速成长与发展,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加持创新发展,推动了跨境电商与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及传统外贸的深度融合,逐渐在国内大循环的诸多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境电商不仅解决了传统商品交易环节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提升了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并推动国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1.跨境电商的发展改变了消费主体行为与决策方式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下,消费主体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进而会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决策。国内网络购物观念、行为与习惯已深入人心,随着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跨境网购也快速普及,从而打破了传统消费市场中的时空限制,消费主体逐渐由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消费。线上消费刺激了消费主体的个性化、个体化及多元化特征,加之疫情持续冲击增加了消费主体跨境网购的消费黏性,拓宽了跨境电商的消费群体。2020年各地数据显示,出口转内销的潜力正在释放,如广州海关关区2020年第三季度的加工贸易内销货值较第一季度增长了30.74%。我国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增设外销产品专区或专场,加速了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发展,盘活了国内市场需求。
2.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要素配置市场化变革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构建的商品及信息交流平台,跨境电商加速了国内要素配置的市场化。与此同时,提升了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扩大了要素市场的配置范围、缓解了要素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依托数字技术,跨境电商实现了数字平台的搭建,衍生了数据要素,并推动其向传统要素的渗透与融合,使得要素质量得到提升。疫情持续刺激了跨境电商独立站的发展,企业有权进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支配。企业借助于独立站载体,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使得商业活动的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匹配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数据要素变革与优化重组了技术、资本、劳动力与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企业借助于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要素配置的优化,提升了消费市场需求的匹配效率,实现了要素跨部门、跨组织、跨地区的分配与组合,有效解决了传统要素市场资源错配的问题,促进了国内要素市场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国内要素统一市场的加速构建。
3.跨境电商的发展影响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无论党的十九大,还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指出要推动传统制造行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跨境电商属于数字经济范畴,其与实体经济具有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12];通过加快跨境电商发展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推动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从结构上看,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同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经济增加值2019年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借助数字技术,跨境电商能够弱化产业边界,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并重构了产业生态,驱动了产业向高效协同的创新模式演化。
4.跨境电商的发展改变了国内生产的成本结构
跨境电商具有低边际成本的特性[14],尤其是跨境电商平台所产生的数据要素可重复使用,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及平台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的增多,其边际成本大幅降低。跨境电商还具有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能够带来除自身产品之外的伴生利润[15]。跨境电商在满足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企业会关注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使得平均成本逐渐下降,进而实现了范围经济。通过分摊固定成本及减少可变成本,可以增加伴生利润。例如:跨境电商平台能够集聚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参与主体,由此会衍生出支付、物流、金融等诸多业务。多种业务的衍生会产生更多的交易额,进而实现了跨境电商平台各类成本的分摊。
5.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与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是我国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传统产业的参与主体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能够对接全球市场,通过渠道扁平化减少贸易成本,通过对接消费需求提升产品性能,通过直接服务客户提升消费体验。不仅如此,传统产业参与主体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了消费端各类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与分析,实现了传统商业模式下大批量订单式生产方式向个性化、小批量、多频次的柔性制造生产方式转变。在我国诸多跨境电商利好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型,成功进入了全球市场[16]。不仅如此,跨境电商还刺激了电子支付、新媒体营销等传统业态的加速转型。
(二)从国际循环层面分析跨境电商的促进机制
构建以国内需求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大循环替代国际循环,扩大内需不是对外需的完全替代[17],也与经济全球化并不矛盾[18],而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联动协同效应。
1.跨境电商带来了成本节约效应
贸易成本是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影响因素,其包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跨境电商能够显著降低贸易成本,发展跨境电商不仅能够降低交易前期的贸易成本,还能够降低交易中期与交易后期的贸易成本[19]。跨境电商能够实现贸易便利化,进而使得贸易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这些贸易成本不仅包括固定成本,也包括可变成本[20]。以贸易成本产生的三个阶段为例,分析成本节约效应,如跨境电商交易前期,跨境电商新模式依托数字技术实现了全球信息的加速流动与商品供需效率的大幅提升,使得跨境电商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就降低了跨境电商交易前期的宣传成本、调研成本、搜寻成本与匹配成本;跨境电商交易中期,通过在线即时沟通,提升了商业洽谈与订单沟通效率,这就能够大幅度降低沟通成本、协调成本与合同签订成本;跨境电商交易后期,通过跨境电商交易所配套的支付系统、物流协同及综合服务系统,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有效应用在跨境电商活动中,交付成本、订单管理成本、客户沟通成本、物流运输及配送成本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2.跨境电商促进了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
跨境电商具有高效的网络链接作用,不仅能够帮助行业龙头企业及跨国大型企业,也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全球市场的布局及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参与,更能够加速企业在国内产业分工体系的参与。我国企业多采用“双重嵌入”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即先嵌入国内产业集群,再整体嵌入全球价值链[21]。在众多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方面,行业龙头企业起到牵引及聚集中心作用,吸引着供应商上下游及同行众多的中小企业实现地区集聚,如浙江省义乌市和山东省临沂市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广东省揭阳市的个人消费品产业集群、江苏省常熟市的服装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又依托跨境电商渠道,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的时空屏障,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融入产业集群的通路,促进了国内产业分工链条的展开,进而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国内生产网络与供应链网络。
3.跨境电商拉动了国内市场效应
跨境电商与经济社会活动及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了国内市场循环,进而促进国内市场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跨境电商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形成规模经济,由此刺激了大量的本土企业进入跨境电商市场。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跨境电商企业2356 家,同比增长64.8%③;跨境电商还吸引了位于价值链高端的诸多外部企业入住国内市场,如Shoppe、Jumia、Wish 等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开发我国市场。跨境电商衔接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进口零售及跨境电商出口打通了国内与国际市场通路,实现了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协同效应。
四、跨境电商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实施路径
跨境电商活动包括跨境电商进口与跨境电商出口,通过跨境电商进口刺激了国内消费需求、推动了国内消费升级,通过跨境电商出口降低了贸易成本、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刺激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了出口拉动进口、进口创造出口,共同形成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依托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商品与要素(数据、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在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环节的流动,进而加快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一)依托跨境电商创新内需拉动方式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跨境电商可以刺激我国国内需求市场,助推内需导向的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进而成为推动双循环的内需市场引擎。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在于内需市场,与此同时,内需市场也有利于撬动国际市场,进而形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构与协同效应。随着我国国内需求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创新发展,许多新的消费需求、行为及决策也不断出现,跨境电商依托数字技术优势,也在不断渗透到直播、社交、社区等新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在重塑消费环节的信息传递模式与需求拉动模式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好《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商财发〔2021〕39 号)等政策,积极推进并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响应国家关于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战略,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组合出口业务。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积极布局建设进口销售中心、跨境电商O2O 体验店、跨境电商新零售展示店,逐步形成网络完善的跨境电商进口消费体系。切实利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拉动优质商品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利于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加快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通过传统产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实现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利于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利于推动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也利于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领先的产业集群。这些方面的努力,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了有效的产业支撑。
跨境电商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维度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实现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侧发力。从需求侧维度看,跨境电商利于实现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从供给侧维度看,跨境电商盘活了国内市场供给,开拓了国际市场供给。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 号)等政策,加快跨境电商作用于传统外贸行业,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鼓励传统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商品交易活动,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融合,带动各地开放型经济发展。
鼓励我国各地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数字营销、仓储物流等要素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区)。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区),鼓励跨境电商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各类关联的服务企业进行联动发展,有助于世界级领先产业集群的培育。借助于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立足于行业龙头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及综合服务企业,将各地打造成地区性竞争优势显著、功能相对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及供应链,进而实现国内与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对接。
(三)夯实跨境电商所需的基础设施与环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22]。基础设施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要素,若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需要构建并完善其所需的基础设施。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需要瞄准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与环境要素,尤其是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关联环节的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代表性的基础设施与环境要素包括生产与流通环节的技术基础支撑、流通环节的物流基础支撑、分配与消费环节的政策支撑,尤其是应注重与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的支持政策。
依托我国的“新基建”战略,加快布局5G、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技术在各类传统产业及各环节的应用,实现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渗透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全流程各环节的数字化。通过发展云端展会、大数据营销、数字生态等,构建基于线上线下、境内境外互动的营销渠道,并反向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建立起全新的产业数字化模式。
进一步加快海外仓尤其是公共海外仓建设。依托海外仓建设,提升跨境电商出口商品流通效率和商品的退换货辅助功能。还应布局退货中心仓建设,不断优化进口商品退货流程,积极推进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业务的顺利实施。
探索并加强跨境电商领域的监管创新。在促进行业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出台相应的跨境电商帮扶政策与措施,优化跨境电商所需的营商环境,激发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潜力。
五、结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腾飞,制造业大国地位得到不断的夯实。随着技术变革、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在逆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疫情持续冲击、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及不断涌现的对我国多维度的歧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为进一步释放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双循环战略的适时提出将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相较于传统外贸,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传统产业及外贸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机遇,这也将成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动力。顺应跨境电商发展大趋势,抓住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数字经济主导状态下实现后发赶超、突破低端锁定、弥合数字鸿沟,还有利于我国以跨境电商发展为抓手,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通国内国际融合及协同通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基于其自身独特优势,能够有力地释放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还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引入新的数据生产要素。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连接国内的供给端,促进产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连接国内需求端,有助于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国家实施需求侧管理,共同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这充分体现了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内生逻辑。为实现跨境电商在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价值,还需要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通过依托跨境电商创新内需拉动方式、加快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夯实跨境电商所需的基础与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更快地实现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路径。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物流巴巴推出的海运新闻。参见:http://www.5688.cn/news/detail-27627.html,2021年9月16日访问。
②数据来源于晓生研究院发布的《跨境物流生态研究报告》。参见: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12862848891805 & wfr=spider & for=pc,2021年10月20日访问。
③数据由作者根据企查查网站查询整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