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01-14王菊萍
王 菊 萍
(河西学院图书馆,甘肃 张掖 734000)
传统图书馆以物理方式存在,拥有超大的建筑空间、不断增长的纸本图书、大量的书架与桌椅等设施设备,读者获取知识只能以图书和期刊等为单元,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借阅。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迅猛发展,作为人类记忆装置的传统图书馆开始从时间和空间框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各种电子出版物以其信息含量大、体积小而检索效率高、声光立体阅读效果好、超越时空阅读便捷性强、满足个性化阅读性等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传统与现实交替的形势下,除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外,我国大多数地方院校图书馆因条件有限,读者千变万化不断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与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馆藏建设指导思想、馆藏结构调整及文献信息服务方式亟待调整。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制定合理科学的采访策略,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文献采访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馆藏结构发展趋势因素
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综合当今国内外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策略,未来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调整可能表现出两大趋势:一是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和新生代网络族的增多,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数字化虚拟馆藏的比重必将日益增加。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仍注重传统纸质图书收藏,数字资源建设学校经费投入不足[1]。二是图书馆馆藏将日趋多元化,图书馆知识储藏功能进一步扩展。在馆藏知识载体中,除收藏纸质文献、数字资源之外,图书馆的馆藏范围已开始逐步延伸。凡是记录人类文明成果的一切载体都可能成为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如复旦大学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收藏档案、社会文书、家谱、手稿、书信、日记、老照片等灰色文献;有些图书馆还开始收藏明信片、邮票、钱币、商标、艺术品、名人用品等,使图书馆兼有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的多重功能。
(二)读者信息需求多元化因素
有限的馆舍、不断增长的经费、大量入藏的图书和永远不能满足的万千读者千变万化的需求,是传统图书馆永恒的矛盾。随着大数据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特定馆舍,特定时间,特定图书,必将向馆与馆相连、书与书相连的智慧图书馆发展,时时处处超越时空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一切需求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有的是为完成教学活动和学术研讨,有的是为完成学术论文和科研论证,有的是为观摩和互动,有的是为休闲和娱乐等等。读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与网络环境下文献获取方式的便捷性决定了馆藏文献建设策略变化的必然性[2]。因此,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转变将影响到多媒体文献采购在采访工作的权重。
(三)传统文献采访模式制约因素
传统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模式主要以订购为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缺乏理想的馆藏模型,即使有馆藏模型,学校的学科设置与师生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采访工作难以适时契合师生的需求;二是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出版动态在不断变化,读者对文献的理论需求、现实需求、未来需求与出版趋向之间存在着难以把握的矛盾;三是读者现实的迫切需求与图书采购政府招标程序复杂、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图书到馆时间长的问题难以解决;四是图书已经采购,入馆后经过开包验收、分编加工、调拨典藏的流程,图书到达读者手中的时效性大为削弱。可见,单一的固化的传统文献采访模式,制约着理想馆藏的建设和读者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无法适应现代复合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四)图书出版价值的影响因素
高校的办学经费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下拨的,根据《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图书馆年度文献购置费要等于或大于学校教育事业费收入的5%。但实际上有许多地方院校年文献购置费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学校拨款经费每年有所增加,但还是抵挡不住图书价格飞快上涨的速度,图书馆购书经费与不断上涨的图书价格的“剪刀差”已严重影响了文献采访质量。
(五)采访人员素质因素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我们的采访观念也得随之改变。采访人员面对的信息是一个涵盖各种媒介出版物在内的复杂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借助大数据连接着世界各国、各类文献信息互联的信息系统。如果一个采访人员只熟悉纸质文献,不了解全媒体时代文献信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情况,对图书采访系统、统计分析、用户荐购、书目推送等现代信息技术不甚了解,就不能从复杂的文献信息源中构建本馆的馆藏数据模型,不能全面地采集本馆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可见,高素质人才是采访工作的关键。
二、做好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举措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采购规划
文献采访工作应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规划,全面了解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各学院近期的专业调整、科研项目立项、教育重点和难点问题,并结合图书馆文献保障建设的远景目标和学校划拨的经费制定馆藏发展模型,实时对采访计划进行动态调控。在文献购置经费保障的前提下,确定各学科、各载体类型、各文种文献在各时期的入藏比例,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比例,做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合理配比、均衡发展。同时调整好纸质文献和电子书刊与学科设置之间配比关系,保证纸质文献和电子书刊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馆的馆藏建设和本校的学科需求[3]。
(二)建立文献采访集中管理制度
新媒体时代文献采访的方式、途径、特点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各类文献载体增多,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对同一种文献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及其用户对象进行调研、评价、选择成为采访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促进各类文献之间的协调采访,防止文献重复采购,提高馆藏文献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必须建立学校图书馆咨询指导委员会,设立馆藏建设工作小组,建立内部业务协作反馈机制,采用学科馆员制度,建立文献集中采访机制。对本馆文献采访方案的设计、采购采访方式的确定、采访工作质量的保障、供货商的选择以及文献采访人员权限、经费审批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制度化、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文献采购质量和经济效益,减低文献采购的随意性和重复率。
(三)选择灵活机动的采访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图书馆除了继续沿用传统的根据书目订单选书外,还应采取学科馆员藏书组织、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评价、网上采访、现场采访、团队采访、读者荐购、各馆联合采购等模式,加快文献采访速度并提高其有效性和质量;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把馆际互借、文献传递、OA 服务、开放存取等多样化文献保障服务,作为文献采购的有效方式。采访人员要打破被动等待书目信息的局面,主动与数字出版企业、图书出版商、图书发行商及网上书店联系,广泛征集书目信息,了解最新数据库研发情况,并逐步建立全新的采购模式,随时跟踪出版发行动态,认真做好数据库和纸本图书利用评价,重点采选权威数据商和核心出版社图书,确保入藏文献质量。
(四)完善文献采访质量评价机制
采访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文献采访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调整文献采购策略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采访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采访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图书的学术价值,主要包括图书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志,是它能经得起学人的认可、读者的好评和时间的检验。二是文献的利用率。主要包括数据库点击访问量和下载量,纸本书被借次数、拒借次数、预约次数等。三是用户的反馈率。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图书馆采用微信、微博及各种社交平台对采访质量进行评价,如学校各学科带头人对经典文献的综合评价,各学科读者满意度调查,各学科核心文献的占有率等,为图书馆采访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和见解[4]。
(五)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文献采访主要依赖高素质的图书采访人员,采访馆员个人的专业知识、爱好兴趣与责任态度影响着馆藏的质量。一位理想的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一是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和广博的知识;二是要具备一定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知识;三是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四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五是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与师生、同行、同事、出版界和书商沟通信息和合作交流。采访馆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善于调查研究,常态化进行读者需求调查,教学、科研需求调查,馆藏需求调查,出版发行调查等;还要有较好业务研究能力,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不断对馆藏进行评价,不断修正馆藏模型和阶段性藏书计划,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采访工作。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图书馆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创新,科学把握纸质与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科学的藏书规划,采用集中管理模式,配备高素质人才,创新采访模式,建立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做好高质量馆藏文献保障工作。图书馆人只有做好对本校读者群的调研、分层次、分阶段、构建各学科数据模型,应用新数据、新技术对采访工作进行深度探究和创新,且在采访过程不断完善和调整策略,才能创建一个具有高效益且能满足读者需求的采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