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2021-01-14张志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职业幼儿园

张志强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 450046)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总要求。在学前教育领域,要满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就要着力培育一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实施"工作过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推进零距离就业,是其重要环节[1]。实践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其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概述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第一是关于幼儿发展的相关知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这些幼教必须能够根据幼儿园工作要求,采用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展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培育中,他们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时俱进,因人而异展开个性化教育活动;第二是关于通识性知识。通识性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对高职学生而言,掌握通识性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如,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知识素养的幼儿园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同义务教育活动和高等教育活动具有较大区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展开对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求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如,培养高职学生的绘画能力、音乐能力和舞蹈能力等,使其能够带领幼儿在绘画中直接体验世界。另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还要求能够展开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展开同幼儿的日常沟通能力的培养,确保自己能够更好地跟踪和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完成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三)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情感与态度

不同的职业理解和认同会影响幼儿园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态度和积极性,继而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中,展开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培育至关重要。如,具有良好的师德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和效果,因此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部分。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不高,不能够满足人才需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成熟的专业,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当前已经建立起初具雏形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用于创新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可以说,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形成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要求三个维度,同新时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维度相一致。

(一)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无法同职业能力需求相一致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得到的,而事实上,一些职业技能无法通过单纯的理论课程所掌握,且关于职业情感认同的培育活动,通过单纯的理论教学更是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资格考证指导流于表面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经过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证才具备幼儿园教师从业资格,这也是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为了提高学生通过这一资格认证考试,社会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指导培训机构,这些指导培训机构并不是真正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是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严重偏离了资格认证设置的初衷。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设置并不全面具体,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资格考试,却并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通过高考招生入学的,入学前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不足,缺乏艺术专业知识基础,在学习艺术类课程中基础差,兴趣不足。另一类是中职对口招生入学,有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但是理论学习比较匮乏,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更重要的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忽视对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化的重视,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不高,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要在理念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上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实践教学遵循“必须够用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全程化、全方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框架。

(一) 构建创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同职业能力需求相左的情况,要求能够通过搭建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

1.以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为让学生能更有效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科学设计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方面完善发展[2]。可以围绕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规划课程模块,整合课程体系。在该课程体系下,知识的组织不再以学科为逻辑线索,而是转向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认领、项目驱动的方式来实施[3]。从入学即开始进行实践化教学渗透,强化学习内容与岗位对接,分学期、分模块、依据任务开展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比如在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中,展开“学徒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的见习与跟班学习中,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掌握到一些具体详细的专业技能。

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专业课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越来越实现信息化、技术化发展,当前单纯展开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实践应用,而若是能够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地完成一些新型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练习。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远程教学平台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育,将国内外的保育和教育的最新理论研究知识应用到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二) 优化完善职业能力考核体系

职业能力评价考核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不断优化完善职业能力考核的方式,考核评价的指标能够反作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不同的教育情境和教育任务中,教师的能力要素的外显程度不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应该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对他们的专业成长采取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1]。

1.实现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需要综合多种职业能力才能够完成的,在实际的考核中,不能够将其指标化、单一化来评价,可以结合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种方式,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完成职业能力评价。

2.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展开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评价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容易出现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不全面的情况。而导入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实效监测评价,可以实现边教学边评价边改革。

(三) 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完成其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动力之一。对此要求能够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基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职业化的学习氛围。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即高职学生的上课地点同幼儿园具有相似性,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措施。新时代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都在发生变化,若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其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具有推动作用,而若是能够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当前社会对于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活动明显不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必须要提升幼师的职业能力,才能够使其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教学活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要求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情感能力等,而事实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对于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通过加强园所融合,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将教学与幼儿园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不断改进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有效地改善优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职业幼儿园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职业写作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