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研究

2021-01-1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思格局育人

郭 珊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大思政格局是基于全局视角,培育学生科学运用马克思理论方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明确学习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目标。从大思政格局基本内涵而言,专家学者以校园文化、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着眼点,提出大思政格局是深度结合思政课程和日常思政工作的管理体系及教育理念,其既重视思政课程教学,也重视实践教育活动。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思政教师要精准定位、精准育人,强化思政育人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大思政的育人价值

(一) 拓宽思政育人路径

强化与改进思政工作,并非只是教育机构的职责,更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才能实现多管齐下,进一步建设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因此,育人工作不但要有高校教育支撑,还需要社会层面予以配合。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把理论和实践、教师和群众、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充分结合的教育机制。同时,在协同育人及融合发展的条件下,学校可加强与优化以往思政育人路径,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发展环境中所具有的能动性,生成以育人工作为根本、以学生群体为核心、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践充分结合的育人新模式,让学生群体在育人工作中,认识社会进步及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人格塑造、性格修养与技能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 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思政教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以及形式多元的特点,不仅包含课下实践资源,同时也包含大量育人资源,如素质拓展、文化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是,国内多数高校在选择和运用实践教育资源时,普遍并未对实践资源的发展机理、运用成效,以及各类资源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度分析,而是仅采取分类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等工作,在较大限度上浪费了教育实践资源,也无法让实践教育资源最大化发挥自身育人效能。而在大思政格局下,各种实践育人资源可获得高效整合,真正打破了传统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育活动间脱节的限制,让思政理论教育工作、思政实践与成才规划教育真正融合,强化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有效性和实效性,为思政工作建设育人新路径提供了全新方法与模式。

(三) 创设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环境

所谓实践环境指的是影响高校实践课程育人成效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基于学生群体身心发展基本特征与思政育人目标而生成的教育氛围。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环境既指学校环境,亦指网络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把诸多育人环境充分结合,生成体系完善的育人环境系统,可切实深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涵,强化思政育人实效性,最大程度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此环境系统在创设过程当中,可以呈现出多元化教育元素,在社会环境层面,包含政治、文化与经济等元素。在学校环境层面,包含校园文化、各项制度、心理与行为等元素。在网络环境层面,涵盖虚拟环境、网络文化以及媒介等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互相影响,可生成较强的育人合力,建构复杂且动态化的教育系统,助力高等院校落实创新思政育人体系的根本目标。

二、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思政教育效能偏低

现阶段,高等院校育人工作将大思政格局视作根本导向,以思政教育为落脚点,促进思政工作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深度结合,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实现思政全方位与全面性育人路径的建构,从而突出其育人价值和作用。然而,就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状况而言,其产生的育人效能还未达到相应要求。产生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在贯彻落实大思政格局以及课程思政等新育人理念时,并未对于思想展开深入且系统化地认知,导致思政工作与其他课程教学的融合程度不够,对高校构建思政育人体系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导致了教育质量和效率不佳。

(二) 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陈旧

现阶段,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构建已初见成效,这一教育新格局的建立,推动了高校思政工作迈进了全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体现出多样性态势。但是,就现如今思政工作开展情况而言,存在着思政教育模式同质化与单一化等问题。比如,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并未按照思政育人实施模式学习全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思政教育模式的应用仍停滞在传统教育模式层次。而这一单一且陈旧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群体对思政信息和资源的获取力度有所降低,从而对高校建设思政育人体系造成阻碍。

(三) 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高校将教育重点置于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忽略了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致使高校思政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较为简单。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内部思政工作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部分高等院校对于思政工作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普遍立足于听取相关考核者对于个体工作情况的汇报,但并未在听取有关汇报后进行实地考察、档案资料查阅、群众建议征询以及问卷调查等综合性调查。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并未广泛听取来自各方的声音,导致考核最终成果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效性亟待增强。国内有些高校在评价教师思政工作以及思政工作团队过程中,普遍采用期末考核评价方式,并未将阶段性评价考核与期末评价考核深度融合。最后,高校思政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始终坚定侧重于建设原则方面,同时以落实边评边改以及以评促建的形式促进发展,将重点置于对工作实际成效、真正促进思政工作良性发展层面,然而我国多数高校在具体工作中仅能实现对于思政工作的考核评价,并未进一步实现以评促建,导致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受到阻碍。

三、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对策

(一) 遵循育人三大规律以提升实效性

思政教育应始终贯彻与时俱进思想,充分遵循思政工作基本规律和教书育人以及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正确认知三大规律所蕴藏的科学内涵,充分尊重教育客观性。把握与认知三大规律蕴藏的科学内涵,不仅是新时期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原则、目标及内容设置的必要前提条件,亦是明确思政工作实施方法与路径的客观依据。思政工作必须始终为党与国家的不断发展而服务,为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服务,有着明显的政治性特点。而这亦决定了高校思政工作应始终尊重客观规律,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遵从教书育人及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便是基于师生视角回答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新时代问题。把教书育人真正上升至规律维度,即发掘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呈现的教书、育人两大维度间存在的关联,进而克服传统教书育人存在的随意性及盲目性,强化教书育人本身的自觉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明确学生群体成长的客观规律,便把握了高校思政工作发展脉搏,对大思政格局的建设与思政育人体系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推动三大规律的深度统一,强化教育的协同性。三大规律作为有机整体,具有协同性特点。党政人员、思政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实施主体,工作对象不仅涵盖教师,亦包含学生群体。三大规律将执政党、师、生三个要素充分结合,借助这些主体间的关联可明确掌握三大规律的密切联系,三大规律的最终落脚点均为学生个体的全方面发展。

(二) 创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模式

在高等院校教育实践活动当中,以大思政格局为背景的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必须将思政教育效能最大程度发挥,通过思政育人有效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群体思政认知与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思政育人质量,为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在创新以往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模式、拓宽思政育人新路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思政教育手段的革新,依托于素质教育理念,引进新颖的教育方法,包括翻转课堂、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方法,改进思政教育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然后学生群体可有效学习、获取思政教育信息。比如,采取翻转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生群体信息获取途径。在课堂思政教育中,利用多媒体工具,塑造快乐与舒适的信息获取平台,使思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思政知识信息探讨,为学生创造思政观点与想法的表达平台。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与组间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究思政知识,真正对思政教育形成浓厚兴趣和热情,从而培养其健全人格与优秀品质。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丰富思政育人内容体系。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始终将教材信息作为着眼点,以教材信息为主传播思政内容。诚然,教材内容契合当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态势,但是缺乏与时俱进,导致思政育人内容时效性不足。所以,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在建设思政育人体系过程中,应基于思政育人内容丰富与创新等方面,加强思政教育信息时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在传播思政信息过程中,可促进思政信息和教材内容的结合,使学生们明确思政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联系,丰富学生思政知识,强化其思政能力,从而产生较佳的思政育人效果,为大思政格局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三) 健全高校思政育人评价考核体系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应在有约束也有评价的条件下进行,高校思政育人的监督机制、监督主客体、监督形式以及监督内容等因素,均要定期受到党、国家层面的评价及考核。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监督主体是否对监督客体进行有力监督,与思政育人实效性高低正相关。一方面,高校应丰富思政育人工作评价考核形式。通过考核者的自主汇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群众意见征询以及档案资料查询等环节的结合,全方位考核评价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并明确提出当前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缺陷,广泛收集各方声音,从而促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公正、准确。另一方面,高校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充分融合,加强评价考核体系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使教师和学生均可明确了解自身不足与进步之处,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基于大思政格局,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与全面性的评价信息,进而使其可以通过评价反馈信息明确个体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评价考核,应立足于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在评价考核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方法,从而通过评价考核工作促进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推动思政育人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格局育人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