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透多棱镜的历史
——分析影片《罗生门》的历史背景与不朽价值

2021-01-14周冬冬江苏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关键词:龙之介黑泽明罗生门

周冬冬 江苏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当人们谈论起事物真实与假象的关系,人性复杂与曲折的本质时,不免会联想到一部经典的日本电影。在这部电影里,一个案件由四个当事人用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还原阐述,最后的答案竟是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辩解。如此新颖的命题,深刻的讽刺与精妙的角度,使得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解读与分析一直延续至今。为探讨这部《罗生门》的伟大魅力,人们免不了从影片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时代特征为起点,追溯它的创作根源,探寻它的诞生土壤。

一、故事的展开:一场“为了生存”的思考

这部于1950年在日本上映的古装电影,是根据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改编而成。电影编剧桥本忍和导演黑泽明一起将这两篇同为日本平安朝时代的故事,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与大胆创意的改编。小说原作中的平安朝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芥川龙之介将佛教禅经故事提取出来,写出《罗生门》的原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安时代被主人扫地出门的仆人,饥寒交迫,思想上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艰难挣扎。当他来到城门“罗生门”时死尸横地,一片狼藉,他见到一位同样是面黄枯瘦的老妇人正在拔死尸的头发准备拿去卖钱,站在善恶边缘的仆人做出了为苟且偷生而违背道德的事情,他抢走了老妇人的衣服逃之夭夭。“为了生存”这个游走在人性天平两端的行为,从始至终在时代的禁锢下给人以特殊的思考。《竹林中》则是讲述了不同当事人对一件命案的不同阐述,揭示出人心灵的曲折与复杂的阴影。

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生涯在1916年前后,那时资本主义正在高速蓬勃的发展之中,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善与恶、明与暗、虚和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芥川龙之介自己曾在文章中写过,“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在战争或是社会变更的洪流中,人不能轻易改变自身的处境,只能够在身体的贫困艰难中,精神的贫瘠荒凉中寻找生活的支撑点。电影《罗生门》找到了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的共鸣,这种趋向于传统的故事实质上是裹着古代外壳的现代寓言,无论是芥川龙之介所处的时代,还是他笔下的平安朝时期,更包括黑泽明创作电影《罗生门》的时代,都是如出一辙。

二、历史的回溯:一次“西化”发展的创新挑战

《罗生门》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二战期间,所有的电影始终受政府的严格管控,制片厂为便于管理也进行了合并,所有的剧情片需要经过上级审查,只有反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自我牺牲等精神的电影才可以通过。不同于德国和意大利,在法西斯专政时期日本仍能够利用其民族的保守观念拍出尊重人权、鼓励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片。将反战、反对军国主义的思想埋藏在保守与隐喻中,日本电影在当时推崇人权,保留国民赞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二战结束以后,经历了长期战乱离散的日本人民开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受战争创伤颇深的日本一方面在精神上保受着战乱遗梦的折磨,另一方面又以全新的面貌、超凡的适应能力吸收新的经验与教训。美国在1945—1952年占领日本,此时日本的传统文化观念又同美式的自由开放形成了冲突,顺从与独立,封建与民主,安全与焦虑,这个时代的日本导演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当中构成了全然不同的影像风格。黑泽明在其中以“最西化”著称,这也是罗生门能够最先打入国外,使日本战后电影备受世界关注的原因。

虽然《罗生门》是一部日本古装剧,但与同时期的古装情节剧有所不同,《罗生门》没有将历史背景设置在战国或其他被样式化的时代,平安朝的年代更为久远,更为传统的同时也能够使创意自由发展,从而面向广阔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影片中虽然人物都身着传统服装,拥有日本古代最典型的人物身份,但他们的思维与价值观却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武士一开始在丛林中歇息,因为风吹过面纱,他看到了武士妻子的美丽面庞,于是勾起色心打算半路抢妻,这种出于简单化思维却结束成杀人悲剧的情节,富有西方的戏剧化色彩。同样,在面对强奸的特殊事件与被两个男人抛弃的情感冲突,武士的妻子一改往昔封建社会中从属于男人的常态,而是变为生动、勇猛善辩的自由形象,在两个男人中间教唆他们举起刀相互争斗,自己通过大声尖叫的“激将法”使自己暂时处于一个人情伦理的缝隙中得以藏身。除此之外,武士与强盗最后真实版本的打斗并非像强盗自己编造的那般富有神化色彩。两个男人颤抖着、喘着粗气瞪着眼睛的挥剑打斗充满现实感,完全不趋于舞台化和表演化,也是一种很真实又很有创意的尝试。无法否认的是,《罗生门》运用倒叙的讲述方式比同时期的外国电影都要更新颖和大胆,在芥川龙之介饱含怀疑性的原作基础上,黑泽明还加入了影片末尾樵夫捡弃婴的段落,使人道主义的光辉重新照亮罗生门顶的天空。仿佛象征着一种对人性至善的希望与信念。

三、价值的延申:一种“思维碰撞”的美学表达

在黑泽明的自传中,他曾经讲到自己对电影前辈让·雷诺阿和约翰·福特的敬佩之情,创作罗生门以前,黑泽明也重新追溯了法国先锋派电影的独特美学,希望通过吸取过去电影发展的经验,创作出符合自己想法和意图的绝妙作品。也许是如此带有主观能动性地进行电影学习和自我反思,黑泽明才能够将故事内容复杂深奥,剧本结构直截了当,视听语言娴熟精炼的《罗生门》创作出来。“向西方学习”是黑泽明电影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除《罗生门》之外,黑泽明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是从西方文学中找到的。譬如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的《白痴》,改编自莎翁戏剧的《乱》和《蜘蛛巢城》等等。在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中,黑泽明又会把他独特的思维体验融入他的影片中,然后通过视听的建构,将西方的故事蓝本改编成为日本本土的故事,源自于东方的思维与西方的价值观产生碰撞,体现在黑泽明华丽的视觉语言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其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反差,现代价值观与武士道精神,每一部他的作品都深刻有力地反映出他洞察世事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1950年代的世界电影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以《雨中曲》《金粉世界》《龙国香车》等佳作为例,美国的米高梅歌舞片走进了黄金时代;而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发展也如日中天,与《罗生门》同年上映的比利怀尔德的影片《日落大道》便开始了对好莱坞明星光线外表下空虚内心的探索。1950年代的日本电影也完成了质的飞跃,纷纷登上国际舞台。黑泽明的《罗生门》作为头炮占据了日本战后电影在国际上的显赫地位,随后的《雨月物语》《地狱门》《东京物语》等佳作也频频被后人观摩和学习。

在滚动的电影历史中,有时国别是没有界限的,为了共同达成艺术的最高造诣,世界应以电影为媒所介成为相连的一体。无论以怎样的表达方式,凭借着怎样的价值形态,电影所抒发的情感和寓意始终是全人类之共通。人们要学会像分析《罗生门》一样分析不断更迭的时代,探寻历史与事实的真相,解剖人心灵深处或幽暗或鲜明的性格,才能在光影之树上留下一道道生命的年轮。

猜你喜欢

龙之介黑泽明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让观众满意我的每一秒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百万借款陷入“罗生门”,签名收条是假是真?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
“软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