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研究
2021-01-14郭雅丽
郭雅丽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强调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及其永不懈怠的奋斗,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坚实基础。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逻辑对解决当下我国面临的诸多劳动问题,促进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观、调动劳动者积极主动性,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确的劳动价值导向。
一、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新时代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随时代之发展变化而产生新的追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期盼“站起来”,摆脱受欺凌的命运而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在改革开放时期,人们追求“富起来”,寻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来增强底气;进入新时代,人们追求“强起来”,即新时代现实的人追求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美好生活。而“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4,所以美好生活的实现也要靠劳动创造。
(一)新时代现实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能动的相互联系的社会人。如果对这些现实的人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2]。并且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3],这一立足点已超越“抽象的人”,即超越一切旧哲学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因为他们难以逾越把人抽象化的鸿沟。从现实的人出发是历史唯物主义带来的颠覆性的革命,把目光转向人,把人的本质归结于劳动实践,把劳动实践当成化解现实困境的武器。现实的人在通过劳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历史,充分发挥其能动的主体作用力量无穷潜力无限。
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顺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主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4]411。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无论是站起来——干革命、建政权,富起来——搞建设、抓改革,还是强起来——谋发展、求创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都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的人追求“站起来”。近代中国历经耻辱之变局深知软弱就要被欺凌,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将群众的期盼和理想汇聚成独立解放的“站起来”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三大改造等政策不仅捍卫了革命果实,而且为实现人民幸福扫清道路。
2.在改革开放时期,现实的人追求“富起来”。中华民族“站起来”之后,极大地激发人民自觉自为意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并将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政策的尺度,调动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致富之路,寻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当人民生活从温饱层次达到总体小康,人民对生活需求再次提高,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人民服务,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3.进入新时代,现实的人追求“强起来”。新时代人们“强起来”追求的就是最终实现美好生活,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具体化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目标分阶段逐个实现,不仅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且以中国梦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构成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好生活就是关注和尊重人的生命和生存、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创造与享受相结合、共富与共享相结合、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相结合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活。美好生活中现实的人是处于中心地位且其高度发挥积极主动性的人,是一个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名片,同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时刻鞭策新时代的人奋进向前。
(二)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劳动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发挥基础性作用。劳动不仅使人类生存下去,而且使生活越来越美好。一方面,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将人与动物相区别,所以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不仅思考如何生存,还思考如何生活。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避免猛兽攻击的过程中,摸索出生活要靠男狩猎女采集,至今人们生活中的吃穿住用都需要劳动创造,即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生活在劳动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已成为最基本状态。新时代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是追求更好的教育、稳定满意的工作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等[5]。
可见,如今的人们需要物质层面的满足,即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如北方地区推广冬季清洁取暖既可温暖过冬又可减少雾霾、居民垃圾分类既可减量化资源化又可无害化处理垃圾、5G信息技术可使医学专家远程在线零延时地指挥高难度手术等,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们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既可以享受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也可以满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价值诉求,如高水平的文学作品、高制作的纪录片、高参与的民意征集、高程度的民主自治等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具象化,还是美好生活的真谛。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重大判断。新时代使人意识到生存和发展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实现也相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而如何实现美好生活则要靠劳动创造,毕竟“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1]44。“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6]9,只要劳动者肯付出真诚劳动,理论结合实践、恪尽职守、敬业精业,不仅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而且能够实现美好的生活。
二、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逻辑路径:以实干为创新的理论逻辑和以实干为动力的实践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7]1。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具有科学严谨的逻辑体系,即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开启新时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实干之路。
(一)以实干为创新的理论逻辑路径
理论逻辑是支撑研究对象本身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理论的创新。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特定生产方式的反映,在继承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创新理论逻辑体系,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为基础,创造性提出实干成就未来。
1.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核心。新时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生活更科技化、多元化、便捷化,还带来新挑战、新问题制约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错综复杂的客观背景下创造性提出实干,不仅成为劳动者有力应对风险挑战的行动指南,还能满足新时代“强起来”的现实需求。
(1)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看,新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以实干应对挑战。新时代生产力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明确目标指引下与时俱进。新时代生产力和科技飞速发展成功进阶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对部分劳动者就业带来冲击。因此只有笃定实干,才能体现出劳动者的积极能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充分肯定只有劳动者实干,才能成就未来;同样,只有笃定实干,才能应对更多更复杂的未来挑战。
(2)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来看,以实干为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新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区域空间格局上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因此需要实干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协调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推进三大攻坚战,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现实的人“强起来”的需要。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遵循“强起来”的现实需要,并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和共富共享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实干,通过实干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是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劳动精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思想观念发展的精神血脉。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辛勤劳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诗经》就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体现出劳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习近平注重广大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8],将热爱劳动的传统传承下去。
(2)革命文化铸就坚韧劳动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征程中披荆斩棘,虽然艰苦,但从未搁置劳动。如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紧迫时期让领导干部和人民军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仅为革命胜利打下基础,而且锤炼出坚韧的劳动品质。习近平高度赞赏坚韧的劳动品质并强调孩子们要从小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心存志气、敢拼敢闯,“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6]9。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劳动的价值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激励56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劳动,通过劳动实现为公而忘私的民族与家国情怀,展现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激励中华民族一张蓝图干到底,用实干开创崭新篇章。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精髓,在继承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和品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实干。因为习近平看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等一切“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9]。以实干为真谛的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在科学的广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实现创新,构建新时代实干理论的框架,丰富新时代实干理论的内容,最终在新时代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实干风气中开创未来。
(二)以实干为动力的实践逻辑路径
实践是将经验和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桥梁,实践逻辑是运用理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桥梁。“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4]422。只有干字当头,才能练就真本事,实现理想、开创未来。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以实干为动力,强调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验证实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劳动者产生的主体认知与改造世界的价值预期相一致。
1.笃定实干的个体使群体充满干劲,笃定实干的群体使社会奋发有为,笃定实干的社会使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正是因为无数的普通人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埋头苦干,用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尽显英雄风范。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即在抗击疫情中拼尽所有甚至奉献生命的医务人员、警察、村支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正因为他们的拼命,才得以有更多的人得以保命。总之,笃定实干的个体、群体和民族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姿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笃定实干的中华民族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程中,不断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扩大朋友圈。中华民族在创造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坚定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2015年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团队研制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2016 年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天眼”是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墨子号”发射成功,不仅标志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更上一层楼,而且提供更多国际合作机会;2018 年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取得关键进展;2019年我国5G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引发全球瞩目。总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是全国各族人民挥洒汗水、撸起袖子干出来的,笃定实干会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并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三、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体现在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既观照微观个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1]41,也强调整体性发展,“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6]9,是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
(一)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10]的人民创造辉煌的历史且迎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所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7]20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11],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贫困问题、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问题,无论多忙都要到乡亲们中间走一走看一看。这一走一看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体会到解决群众根本利益问题的有力武器就是实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 年强调“实干兴邦”,为人民创造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使人民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018 年,1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300 万人在城镇找到工作,580万套住房为棚户区居民提供;2019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个税提高、药品降价、垃圾分类等惠民政策不断出台;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产业振兴继续促进农民增收、人才振兴助力农村发展、文化振兴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生态振兴打造美丽家园、组织振兴打造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将提升整体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总之,这些惠民举措都依靠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支持,不仅有力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正确的,而且透过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7]16。
新时代未来的历程仍需以人民为中心,向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笃定前行。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国家继续笃定实干,始终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奠定坚实的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希望劳动者以实干支持国家,通过笃定实干在劳动岗位上成长成才,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共同奋斗。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时代追求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5。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在强调“认清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4]51-52,激励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笃定实干。
实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手段和路径。正因为笃定实干,铸就了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增添了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世界情怀。中国女排在漫长又艰苦的训练岁月练就中国女排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成功不骄傲、面对强敌不畏惧的民族性格,其中,“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世界名片之一。正由于中华民族的笃定实干,才塑造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1]41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时代追求,深刻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融入整个民族的血液中,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都不会击垮中华民族的斗志。同时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还提醒中华民族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7]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一段艰难路程要走,所以要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明辨是非、厘清方向、摆正路子,凭借实干笃定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