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测样品采集和处理
2021-01-14刘莹
刘莹
动物检测样品采集和处理
刘莹
(河南省西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西峡 474500)
动物检测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事关所采检测样品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有效保障动物检测样品的质量及安全性,本文就采集和处理动物检测样品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动物样品;采集;处理
动物检测样品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对象,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关系着所采检测样品的质量,决定着检测工作的成败,是实验室操作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采集动物检测样品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采集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鞋套、防护服,口罩等)后再进行样品采集,应避免防护用品破损。样品采集操作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妥善处理相关污染物品,以免造成人畜感染和环境污染。
1.1 病原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充分保定动物。在减少动物应激的同时,避免动物对采样人员构成威胁。
(2)做好环境消毒和动物尸体处理工作。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
(3)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采集相应的样品。如监测抗体采用血清样品,检测抗原则根据病原不同分别采集相应的内容物、分泌物、组织脏器、排泄物或其他材料,不能初步判断病因时应进行全面采样待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监测、群体健康状况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样品数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及一定饲养阶段的区间分布。企业进行群体抗体监测时可根据群体大小和日龄状态,制定符合养殖场自身的采样方案和样本数目。
(4)采集样品时应无菌操作。
(5)所采集样品要及时标记并进行登记。
(6)用于细菌检测的样品,如果是无菌样品,接种前无需作特别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样品,可接种选择性培养基抑制杂菌生长;奶、尿等样品含菌量少时,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作集菌处理。
1.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全血应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阿氏液、枸橼酸钠等。血清血液样品采集后应避免震荡,于室温下静置2~4 h(避免暴晒),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分离血清,置4 ℃ 保存,如需长期保存应置于-20 ℃ 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1.3 眼、呼吸道、咽、肛拭子的采集与处理
需进行病毒分离的样品用无菌PBS液保存,如需长期保存,应置于-70 ℃;待进行细菌学检验的应立即进行涂片染色和接种相应培养基;待进行核酸检测的样品用50 % 甘油生理盐水保存,保存液没过拭子即可。所采集样品应用稀释液作1~2倍稀释,室温作用1 h后充分振荡,离心取上清液。
1.4 实质脏器的采集和处理
(1)对已死亡的畜禽,应尽快采集,冬季不超过6 h,夏季不超过4 h。濒死畜禽,在放血后采集。采集实质脏器时应无菌操作,将所采脏器组织块,放入无菌容器,每块组织应单独放置,取材应包括病灶和周边正常组织。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样品应新鲜,不能冷冻,不能挤压,避免人为损伤,组织块以1.5 cm × 1.5 cm × 1.5 cm为宜。如作冷冻切片,则需将组织放在0~4 ℃保存,尽快进行切片、检测;作石蜡切片应及时用10 % 甲醛溶液固定;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样品,应保持新鲜,低温保存,不能及时检测的,7 d内可于 -20 ℃保存,超过30 d的应置于-70 ℃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冷冻。进行细菌学检验时,应及时进行触片、固定。
(2)供显微镜检查的脓汁、血液、分泌物等样品,应无菌操作,尽快进行涂片、固定。
2 样品的记录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填写一式两份的送检单,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另一份留送备案。送检单应包括畜主姓名、场址、动物品种及数量;被感染动物的种类、数量、发病日期、造成损失、感染动物在畜群中的分布情况、发病动物及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及用药情况。送检样品的清单和说明应包括病料种类、保存方法等。
3 样品的运输
运输样品时应提前与动物疫病诊断室沟通,并视天气情况和运输时间长短,将所采集的样品放入加有足够冰袋的泡沫保温箱中,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如果样品能在采集后24 h内抵达实验室,应放在4 ℃的容器中密封保存,专人运送。如需寄送,装箱时要内装防震材料。在制成的涂片、触片、玻片上做好标记,火焰固定,放入玻片盒内,并另附说明。所有样品都要标注详细标签。
[1] 樊丽鑫, 袁慧, 宋红静. 兽医临床样品的采集与送检规范[J]. 山东畜牧兽医, 2015, 36(6): 55-56.
[2] 刘炜, 贾松涛, 彭志领.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4.
[3] 袁江平. 牛羊布鲁氏菌病临床样品的采集与送检技术要点[J]. 山东畜牧兽医, 2018, 39(6): 56.
(2021–05–08)
S851.2+1
C
1007-1733(2021)08-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