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供电服务创新探讨

2021-01-14严卫民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供电互联网+用户

严卫民,殷 俊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冈供电公司,湖北 黄冈 438000)

1 “互联网+”时代的供电服务

“互联网+”是要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电力行业的“互联网+”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智能缴费。2017年,国家电网吉林电力公司开始进行智能缴费探索,实现了电力营销服务的新模式,即自动抄表、实时算费、预购电费、线上催费缴费、远程停复电等。

“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公司自动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供电公司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实现供电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化目标。

2 “互联网+”时代的供电服务创新

2.1 总体思路

目前,供电公司主要有营销业务系统、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电压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独立,但这种独立运行的情况会造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大数据应用。应对供电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开发出集成度高的综合运营监控系统。

整套系统应拥有一个平台,即后台服务平台,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并提供业务监测、绩效统计、工作单派发、现场作业监督等功能。拥有一终端,即移动app,用于台区客户经理现场作业和服务,为供电服务前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平台外接一套移动app,如智能电管家(掌上电力)。该终端直面用户,由用户安装使用,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管家网上购电,在线实时查询用电情况,实现自助化管理。

2.2 信息化平台建设

2.2.1 平台架构

平台架构的难点在于将常用的信息系统集成至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应设计一套全新的支持数据共享的平台,平台框架包含三部分,分别为工作台应用、现场作业应用和支撑应用。

工作台应用主要面向供电公司值班人员,通过媒体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互联网进行组网,接入大屏显示设备,实现业务指标发布、工作量发布、现场作业监控等。工作台应用必须要实现业务指标监测、绩效监测、基础业务分发、汇总统计、工作单分发、处理、查询等功能。外业人员通过专用app,连接平台,浏览相关业务,接收相关工单,并接收指挥中心远程指挥调度。

现场作业应用以专用移动app为核心,实现现场透视、现场消缺、业务报装、电费、用电检查等功能。

支撑应用主要以电信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打造物联网体系、云服务体系等来支撑平台和移动终端的运行。

2.2.2 平台实现方法

要利用数据库、数据集成与交换技术等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较好的实现方式是web服务,web服务是服务层的集成,以面向对象的技术包装数据,利用SOAP来实现基于web的不同应用访问,SOAP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种基于XML的协议,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和固化的信息,可以更容易做业务隔离,在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它和RPC相比,是实现SOA架构的一种比较有优势的方式,尤其是在异构系统当中。

异构数据突出表现为未遵守共同规范,数据库类型、数据结构等没有统一标准。供电公司各应用子系统的数据是比较典型的异构数据,要实现这些数据的集成共享,要考虑对原有的数据库、共享组件、中间件技术进行复用改造,使数据满足网格平台的标准规范,并集成到网格平台上。构建一种标准数据转换方法,实现异构数据转化,进而实现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共享。比较关键的技术手段是中间件技术,利用中间件在数据源头进行转换和封装,并给予统一的交换接口和访问机制,以QOS来实现数据与服务资源的匹配,要利用XML格式构建数据代码表,进行数据映射。以web页面来实现逻辑集成,形成页面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电力系统各子系统的信息孤岛,形成数据网络集成,以HTML5标准和JAVA脚本语言为基本手段,设计页面。设计web超链接,实现平台页面数据封装、服务封装、业务需求等的调度应用,方便后续大数据分析。

2.2.3 功能设计

为了满足“互联网+”供电服务需要,为平台设计五大功能,包括运营指标监测、设备运行监测、绩效管理、现场作业指挥监控、移动作业终端。

运营指标监控模块的四大部分分别为线损、电费、服务、业务,加强对营销业务的改造,以信息化手段满足营销业务的创新。

设备运行监测模块有6项主要功能,分别为公变负载、公变停运、采集成功率、公变功率因素、公变三相不平衡、公变出口电压,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监控和调度,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保证供电质量。

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依靠工单模块来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实时评估。

现场指挥模块负责承接、转派营销、运检工作单和指令,实现统一调度。

现场移动作业终端的主要功能是整合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现场检修、运维检修等。

2.3 供电服务体系的完善

供电公司必须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细化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着力通过用户端移动app来服务用户,方便用户进行用电管理和缴费,便于供电公司进行集中账务处理,实现高效营销模式的革新。围绕平台打造大数据应用体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持续改进供电服务体系,实现高效管理。建设好运维服务队伍、智能用电体系、智能电管家标准。推行三级网格供电服务体系,依托前端移动APP或微信平台等,安排专门的“电保姆”,当客户出现用电问题,只需在APP或微信上进行咨询,电保姆快速上门服务。推行“互联网+”办电服务,以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等为标准,取消或简化不必要的证明和烦琐程序,特别是商业用户,通过网上平台实现快捷办理。推行“互联网+”运维管理,依托信息化平台持续强化信息化建设,深挖大数据驱动价值,强化用电信息大数据在线监测,实现主网和所有变电站的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实现重点区域配电自动化,将停电范围精确到用户,如果用户停电,供电所的应急抢修服务队立即响应,为用户解决问题。要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展开便民服务宣传,要求工作人员在精简业务受理流程的同时,注重后台服务水平,采取边服务、边征集意见的方式,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办理的优质服务。

2.4 案例

我国各大供电公司都在不断强化“互联网+”供电服务创新与升级,如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互助互帮的政企联建工作机制,优化购电服务,深化电力客户对网上营业厅的认知,通过推广网上营业厅、AB类营业厅WIFI架设、银行合作微信购电及微信服务信息推送等方式,实现供电服务创新与升级。

3 结语

通过构建统一架构下的供电服务平台,提高了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效率,建立了新的供电服务模式,实现了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服务,来为客户提供供电服务。

猜你喜欢

供电互联网+用户
战洪魔保供电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