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动网络新媒体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的探索
2021-01-14邹卓航中国传媒大学
邹卓航 中国传媒大学
在我国成功走向信息化时代后,网络新媒体与日俱增。但因为国内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建设时间较短,仍然有漏洞。同时,根据舆论传播格局的发展状态来看,依旧无法有效反映社会诉求。在此种网络生态下,如何对舆论传播引导,产生正确及新的认识,对媒体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网络生态发展形势
网络媒体主要拥有三项特点。一是迅捷性,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高,而且传播素材来源较多,发布操作难度低。在网络上的信息传递拥有极强的时效性。二是交互性,该特点表示网络媒体给传受两方予以互动的媒介。三是多媒体化,网络媒体将广播电视及传统报纸融合起来,使传播内容中包括文字与音频等元素。
(一)发展特征
首先,新表现。根据内容端情况而言,短视频及直播显然呈现出较优的发展成绩。在2020年,我国网民总数为9.89亿,而短视频用户有8.7亿,应用率超过88%,直播用户有6.1亿,应用率有62.4%。如今,有更多网民选择短视频及直播等类似比较直观的方式了解信息,整体表现为视频化的表述。此外,和长视频对比,短视频时间短,制作时增加的各类素材试错代价极小,而且强调直观输出,配备贴近日常口语的表达,利于增强受众的代入感,更为满足现代人消费习惯,并在双方交互上,有着极高的融合度。以技术端来说,移动网络、大数据等信息手段高速成长,诸多网络媒体纷纷部署人工智能。并且在移动网络的发展中,使得视频涵盖信息的广度得到扩张,大数据则影响网络媒体的制作传播内容及分发方式,从多个维度为网络媒体服务。而设置人工智能的网络媒体,使得此项技术和媒体视听实现深层次的结合。现有布置人工智能的网络媒体有:央视网及央广网、国际在线,构建人工智能模式下的编辑部;人民网与百度合作,设置相应的媒体实验室,并和联通共同构建智媒平台;腾讯网拥有青云系统,支持自动写作、虚拟主播等;新浪网开发智媒平台及全程智能化的采编审播[1]。
其次,新生态。此特点需从媒体竞争态势角度分析,当前网络媒体在竞争点上,由原本内容、路径等转移至平台,拥有优质平台,可将媒体传播的各步骤组合起来,促使内容提供者及服务商等,均可借助系统平台有所收获,并能互相推动,构成良性循环。以传播和影响程度上来说,网络媒体能借助用户规模大、传递效率高、互动性明显等,发展成现代媒体行业传播主要力量。
最后,新责任。根据如今的舆论传播,新媒体需承担起为国家战略等服务的责任,维护社会舆论氛围。而以社会使命的层面而言,新媒体应当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宣传正面的文化思想,凝聚人心。所以,新媒体已然是如今最有利、覆盖面最广的传播渠道,给我党及国家各项建设事业,贡献出最强力量。
(二)发展力评估
挑选如今应用较广的网络媒体,设置若干评估指标,借助大数据、案例讨论等分析方式,衡量多家新媒体的发展力。根据2020年的表现,针对各新媒体的整体发展状况。最终确定的前三名为: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该排名结果是从六个角度综合评估而来,具体包括:视频布局,是指应用直播及短视频等创新形式的情况;智能发展,表示在运用智能化方法促进媒体成长的情况;平台建设,评价和其他机构联合与建设平台的水平;品牌影响力,对媒体运营品牌与影响力实行整体衡量,直观反映人们对其的认同感;大事件引领,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引导人们了解事件的真实始末,形成积极舆论的水平;公益发展,反映出在社会公益上的贡献。
二、新媒体舆论传播状态
(一)总体传播特点
如今,我国社会正在转型阶段,自然天灾、社会矛盾等持续爆发,广大网民对突发事件及普遍的社会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通过各渠道发声。在网络新媒体的成长下,传播快捷,给广大民众予以表达自我观点、宣泄情绪、交互碰撞的路径。大体能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新旧媒体的互动程度深化,舆论呈现“倒灌”特点。网络舆论出现早期,网民言论一般是通过转发旧媒体报道的内容,添加个人见解,参与网络讨论。而在近些年言论载体及网民的数量扩大中,原本的传播局势已经发生调整,网络舆论凭借和旧媒体之间的深度互动,对事件发展发挥着更为强烈的推动力。诸多受广泛关注的事件,在推演中,网络舆论的影响愈发突出,促使舆论向旧媒体“倒灌”,而通过网络传播的新闻,旧媒体也会主动呼应,以引起大规模的舆论讨论。
其二,政府部门官员出现在网络传播中,使得新媒体在政务方面的影响力得以强化。网络新媒体处于持续创新中,新媒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逐渐变成政府方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及树立正面形象的重要路径。新媒体利用优秀的交互水平,使得诸多官员进入网络媒体。
其三,舆论载体多元化,提升社交平台的传播影响程度。原本社会舆论一般是由旧媒体引领,但在网络媒体中,如社区论坛、个人网站等均是形成舆论的来源。比如微博,其改变原本单向输出的形式,由于碎片化及便利性的优势,收获大批用户,并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场所”。
其四,网络舆情逐渐往现实世界“渗透”,在当前媒体环境下,网民会针对某话题加以讨论。根据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在网络平台讨论已然无法满足部分网民,逐渐推进到真实空间中。对此需要关注的为: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如果未能有效的引导,容易带来严重的破坏力。
其五,网络空间中的监督及维权和“审判”“暴力”等有所结合。新时期,网民意愿得以充分展现,推动网络环境中的监督与维权发展。而一旦过度,会出现网民意愿干扰媒体、激起民愤、对事件进行“审判”等现象,导致当事人日常生活被影响[2]。
(二)舆论基本状态
首先,普通大众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言论自由在我国是民主的体现,在旧媒体模式下,个人若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舆论传播是极为不现实的,仅有少数群体才能做到。而网络媒体中,可利用各类平台实现。其次,碎片化的发展状态。如今,完成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微博及博客等,传播主体成为独立的个人,随时发布信息。这种趋势在现代媒体中,具备突出的可预见性及必然性。以博客为例,发布信息后会通过筛选及整理等,保障信息的层次感与条理性,能对某种社会现象或者新闻事件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多元化趋势。在披露信息中,涉及知情权的问题,而媒体多元化转变正是现代媒体成长的产物。单就舆论环境角度而言,混乱及负责均非首要元素,更多强调大众观点的表达。
三、管理新媒体网络生态
(一)改进治理模式
近些年,公共行政条件愈发复杂及动态化,网络新媒体使得“公民社会”逐渐强大,给原本的治理模式带来危机调整。在此种媒体条件下,通过高速暴露危机,影响传统治理形式。舆情危机的出现原因,不仅是转型社会时发生的结构类矛盾,还有媒体的部分因素。而为推动舆情治理,突破现有的瓶颈,需打造多元化的治理格局,推动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保障落实专人负责、协同联动、信息交互等举措,以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时效性及逻辑性,促使舆情治理操作,赶上媒体行业的成长步伐,和网民建立情感合拍。
(二)调节管理思维
网络新媒体在舆论形成的影响力上,有突出的表现,形成“广场式”的舆论中心,促使普通网民跟风原本舆论管控手段及思维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实际的治理诉求。新媒体高效产生传播信息,并对网络舆论产生引导作用,使民众政治立场及行为被扰动。倘若实际引导方向存在问题,不利于稳定网民的情绪,甚至造成事态直接失控。在新媒体环境中,普通大众可以提供事件调查线索,而人们主要的关注点往往落在政府方面应对某现象的态度,以及实际采取的措施,基于此,官员受到社会大众的评论及监督,已然变成舆论常态。而在此媒体舆论趋势下,便需要政府方面主动调节管控治理思维,积极学习有关新媒体的知识,改变原本对新媒体形式的抵触心理,采取疏导的治理方式,规避直接封堵的处理。
(三)开拓宣导空间
如今,诸多舆情事件上,网络新媒体的角色似乎都是给普通民众及旧媒体制定议程的一方,尤其是旧媒体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及时针对某事件作出反映时,网络新媒体则称为“先锋官”,给民众提供自行爆料及聚集舆论的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中,不仅要针对执行议程,结合现实情况加以纠正,还需精准锁定切入点,促使新旧媒体可以相互推进,利用新媒体特点,打开新闻报道的空间,让传受双方充分融合。通过网络新媒体,建立高开放度的渠道,深度推进深度结合,优化报道价值,并符合人们多层面的诉求,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引导。
(四)维护传播秩序
管理新的网络生态中,不仅要注重媒体的社会化成长,还需强调国家安全及大众权益。近些年,我国在网络治理方面,出台诸多法律法规,以寻求对网络监管的标准性及制度化。为此,相关部门及单位需依法办事,维护言论自由和基本制度的联系,保证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特别要借助新闻信息,使民众形成正确的舆论认识。另外,需进一步稳定及拓宽社会监督路径,真正落实应对舆论危机的决策,通过政府及媒体、大众之间的联动,构成协同治理的格局,增强治理效果,优化网络生态环境[3]。
四、结语
总之,有关部门需正视如今的网络生态局势,而且形成网络文明并非朝夕实现之事。新媒体背景下,应当妥善解决突发情况,稳定社会舆论,积极引导民众思维角度,增强全民凝聚力。借助新媒体之势,形成新的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