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舞蹈文化如何渗入普通高校民间舞蹈课堂

2021-01-14汤紫君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汤紫君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在当今普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堂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实践训练、轻理论知识引导,重技术能力开发、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民间舞蹈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依赖肢体语言的教授,而缺乏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运用和发展。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肢体语言层面对民间舞蹈动作有较好的把握,但其并不能从内心深入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以及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异同与成因。关于如何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学生还有很多需要教授与学习的地方。根据作者的学习及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在长期的舞蹈学习中,只知道舞蹈动作的做法,却不知该动作的缘由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虽然他们带着未解的疑问仍不断学习,肢体能够满足动作要领与组合的需求,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无法真正理解与感受民间舞蹈魅力及其文化内涵。带着该问题的思考,本文意在阐述当今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如何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好地渗透进入课堂中,将肢体动作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让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动作和组合的理解,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一、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普通高校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依然处于追求动作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其教学对象大部分都是非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也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再加上其课程设置的原因,通常一周只有两次左右的民族民间舞课,平均每次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这些因素造成了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由此,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目标并不在于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而在于要适当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及思维方式。从普通高中学习考入大学的学生,其文化成绩相较于专业学生来说更为优秀,但其专业技术素养可能不及专业学生,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势互补、因材施教。综合以上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目前普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民间舞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量的纯肢体动作训练,缺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开发。单一的动作技能训练,让民间舞蹈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跟随着教师,教师做学生学,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最后,民间舞蹈文化的断层,如今普通高校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处于追求动作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民族民间舞蹈脱离了文化的母体,仅有对民间舞蹈动作上的掌握,但缺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民间舞蹈课堂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尝试避免对动作技术的单一追求,寻求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民族民间舞蹈课堂的主体从教师变为学生,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民间舞蹈文化渗入民间舞蹈课堂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它起源已久,在千百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经过沉淀结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1]。教师在民间舞蹈课堂中教授民间舞蹈肢体动作的同时,应当讲解民间舞蹈文化,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理解更为透彻,明白怎么做的同时能够明白为何而做,该动作从何而来,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化内涵。学生通过民间舞蹈文化的学习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的理解舞蹈表演的独特情感,只有内心的深刻理解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真正掌握情感的准确表达。

(二)丰富民间舞蹈课堂

将民间舞蹈文化融入民间舞蹈课堂打破了传统对学生单一动作训练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肢体得到训练的同时,舞蹈知识体系也能够得到完善,开发学生探索能力与思考能力及其多元化的自我能力的培养。同时,给予部分专业能力不那么强的学生另一个探索学习的空间。将舞蹈文化融入民间舞蹈课堂,除了能让学生训练肢体表达及开发其各方面能力外,还能够丰富民间舞蹈课堂的教学内容,革新民间舞蹈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民间舞蹈文化,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激发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模式对教师的文化储备与教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在民间舞蹈课堂中渗入文化是对民间舞蹈文化更为深入的传承。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歌舞文化各有特色,异彩纷呈。但在现代科技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间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遥远的过去。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本身是相辅相成的整体,通过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文化的背景,感受祖国各民族文化的魅力与深厚的艺术底蕴,使民间舞蹈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同时成为学生们能够无限畅游的艺术海洋[2]。在创新驱动下的民间舞蹈课堂将各民族舞蹈文化融入课堂中,以教师引导,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了解文化背景,逐渐理解文化内涵,之后加以真切的个人感受,准确地将舞蹈内涵传达出来。民间舞蹈文化是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一条不可或缺的桥梁。

三、民间舞蹈文化融入课堂实践教学探索

(一)课前预习,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间舞蹈文化背景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文字、视频语音等素材,对所学的民间舞蹈文化做大致了解。让学生学习民间舞蹈之前对民间舞蹈文化有初步了解,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逐渐形成知识体系框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例如,学习藏族民间舞蹈之前,学生先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成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联系到课堂上的藏族民间舞蹈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掌握藏族舞蹈体态、动律与风格[3]。由于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能够主动的进行理解与思考,因此教师只需鼓励与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便能够主动的不断探索与积极思考学习。

(二)课堂探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教师引导教学

民间舞蹈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分好小组进行对民间舞蹈文化探讨后,派出代表将所了解的民间舞蹈文化共同进行课堂讲解与梳理。通过分享让学生了解到更广泛的舞蹈文化背景,从而让其对民间舞蹈文化有深刻的印象。教师能通过学生的阐述了解其所做的功课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与学生共同学习。其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详细讲解动作的要领,结合着民间舞蹈文化背景分析动作的来源。例如,维吾尔族的立腰拔背的基本体态与维吾尔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生产环境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课堂上的详细讲解,丰富了民间舞蹈课堂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全方面深入了解民间舞蹈文化,在舞蹈表演中惟妙惟肖的情感表达。最后,教师能够通过课堂分组练习巩固知识与动作,或者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与教师从中观察与反思,促进民间舞蹈课堂的创新与发展。

(三)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实地考察与创作实践,推动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

首先,通过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入了解,让被民间舞蹈魅力所吸引的同学们,感受到民间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对祖国不同地域文化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实地考察,如有条件带领着学生进入到民间,真切地感受当地文化魅力,并验证课堂所学的差异[4]。其次,通过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将更为强烈,表演更贴近真实。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并发展所学习的民间舞蹈,而创作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寻舞蹈背景音乐,了解民间舞蹈文化,运用动作语言等对所学民间舞蹈进行创作。鼓励学生不惧犯错,让学生大胆尝试将所学动作与自我的思考投入创作中,从而不断的探索、创新。最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收获丰富的文化养料,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模仿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推动民间舞蹈课堂的发展的同时,也激发其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创新。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馈,进行教学总结,不断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同时,为民间舞蹈文化完成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仅在于肢体动作的训练,更要求多方面能力的开发。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是一个担负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使命的载体,民间舞蹈文化人应当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上下求索。民间舞蹈文化从理论层次深入到舞蹈实践课堂,是对教师知识储备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如何掌握学生心理以及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学习到多层面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师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合作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发展,从而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民间舞蹈文化融入民间舞蹈课堂丰富了民间舞蹈教学,同时民间舞蹈文化通过民间舞蹈课堂不断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