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策略
2021-01-14李秀鹏江西广播电视台
李秀鹏 江西广播电视台
编辑记者作为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节目制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在社会传播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优质的媒体节目,也极大地冲击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尤其在新形势下,媒体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使得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为了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就需要注重提高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水平,编辑记者作为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占据主要地位的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节目制作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收视率。为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学习现代化的节目制作方式,及时更新自身的创作观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熟练掌握新媒体时代下的各项制作技术,明确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制作内涵,从而制作出优质、高水平的节目内容,提高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在媒体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崛起,极大地冲击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严重削弱了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传播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部分广播电视台一味地追求传播效果,忽视了内容的创新创作,盲目地进行节目制作的优化转型,使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娱乐化问题
新形势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多元化的信息表达形式和制作技术,其中流包含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还促进节目制作技术与传播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娱乐性节目内容,这就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娱乐化的节目内容传播。然而,部分广播电视台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一味地追求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忽视了自身的文化价值传播责任,使得部分节目制作的内容过于娱乐化,甚至部分节目还存在着低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过度的泛娱乐节目制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但也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不良问题,不仅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影响力提升,还会对青少年儿童以及大众产生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发展。
(二)同质化问题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还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视频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多元化媒介的出现,使得媒体行业的节目制作变得更加简便、快捷,使得现阶段许多节目制作的内容都存在着同质化问题。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缺乏创新观念,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部分广播电视台抄袭其他优秀电视台节目,或是从海外购买引进其他节目的版权,使得节目内容的制作缺乏新意[1];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于娱乐化节目较为推崇,使得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之间的雷同性较高,例如:自《爸爸去哪儿》火了之后,许多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一系列亲子节目,使得该类节目的市场迅速饱和,且基本大同小异,同质化的内容传播,不仅容易麻木观众的审美视觉,还容易降低观众对于该题材类型的观看欲望,不利于媒体行业的长效发展。
(三)深度化问题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追求娱乐化的同时,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社会属性。作为官方的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台应在内容制作娱乐化的同时,专注节目内容的深度性报道,赋予节目内容更深层次的内涵,进一步剖析社会事件,传播社会正能量,扎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与传播,起到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然而,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对于社会性问题的报道传播重视程度,许多事件的报道也只是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度性。
二、新形势下对于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需求
(一)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传统媒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就意味着编辑记者应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影响力较大,受到了我国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为此,为了更好地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为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就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到节目报道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扎根于民生,明确自身的节目定位,才能生产制造出符合社会大众文化需求的节目;另一方面,编辑记者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制作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持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坚守住媒体的底线,杜绝抄袭、不真实的新闻事件报道。
(二)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
广播电视节目的报道传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加精准、专业的进行节目制作,就要求编辑记者应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媒体行业作为对新近社会热点的报道与传播,具有时效性快、复杂性强以及接触面广的特点,在节目的采访与制作中,需要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对于最新的时事热点也应能及时了解,才能在节目的制作中更加全面、专业的提出自身独特的见解,提高节目内容的制作质量。
(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纷杂的媒体行业中,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台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编辑记者应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方面,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新形势下,就要求编辑记者具备应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生产制造出原创性内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2];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工具,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编辑记者应熟练掌握多元化的新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四)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作为编辑记者具备的重要能力,由于广播电视台自身的服务属性,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社会性效益,又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就需要树立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准确的捕捉到社会中的新闻信息,及时获取具备新闻价值的线索,制作出更加优质的节目内容。这就需要编辑记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锻炼新闻洞察能力,强化自身的新闻嗅觉,并充分考虑到市场的生产要求,既要注重节目内容的优质生产,也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策略分析
(一)强化编辑记者的思想觉悟
广播电视台作为国家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媒介,编辑记者应明确自身的身份属性,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杜绝一切有损国家利益和社会的不良事件。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时,就要求编辑记者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编辑记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外界关于国家的社会事件,将新闻事件以全面、真实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大众。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坚持新闻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从而更好地引起社会对于事件的关注和探讨,发挥出广播电视台社会传播的导向作用[3]。
(二)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性作为广播电视台节目原创内容打造的重要基石,是电视节目的灵魂与核心,针对现阶段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普遍存在的娱乐化、同质化问题,这就要求应注重培养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编辑记者应切实遵循新闻事件传播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既要保持新闻内容素材的真实性,又要保障新闻内容制作的客观性,杜绝新闻抄袭以及过度渲染和夸大新闻事件的问题出现;其次,在新闻稿件的编辑制作中,编辑记者应深挖新闻素材的内涵价值,全方位分析新闻线索,形成自身独特的新闻见解,并应扎根于群众生活,站在受众的角度看问题,深入民生生活,针对于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报道,从而引发观众共鸣,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制作出原创性的节目内容,从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4];最后,编辑记者应树立融媒体思维,将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制作观念逐渐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多方面考虑现代观众的新闻诉求,针对性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并应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打造出特色的电视节目,在增强节目创新性的同时也要遵循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才能更好地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产出符合社会大众新闻诉求的电视节目。
(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一方面,应不断提升编辑记者的采访能力。新闻采访作为编辑记者最为基本的技能,应注重提高编辑记者的基本功的采访能力,在进行节目制作的准备阶段,记者应大致了解节目的主题和类型,才能明确采访的方向,制定出详细的采访大纲,循序渐进的进行采访工作,并应加强深层次的采访报道,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5]。并且,编辑记者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采访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新媒体时代下,要求编辑记者应熟练掌握相关的网络编辑技术、网络直播技术以及数字编辑技术等方面,并且对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也应具备相应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大众的传播媒体,既是传统媒体中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化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新形势下,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水平,就需要注重提升编辑记者的工作能力,不断优化节目制作的内涵表达,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坚定节目的价值内涵,传播正能量,才能更好地提高节目制作的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节目内容,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影响力,促进广播电视台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