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视角,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以江苏卫视特别策划《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为例

2021-01-14庄学香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江苏

庄学香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省级媒体,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必须要参与,而且要做出精品力作。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制作这样的报道,既要有历史观和大视野,上接天线,又要能下接地气有血又肉,老百姓想看爱看,才能真正实现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近年来,学界普遍认为,相较于强势传播更为直接的传播方式,柔性传播是一种浸润感和渗透力更强、更具感染力的新型传播向度,通过讲述动人故事来传递深层次的文化和价值观。江苏卫视特别策划《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展现东西携手脱贫奔小康的动人画卷,成为主旋律报道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一、东西携手,共奔小康:宏大叙事中的视角之柔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叙事中,如何独辟蹊径,找到新的报道角度?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我们谋定而后动,充分发挥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资源调度优势,整合融媒体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社会采访部的采访资源,联合总台驻十三市中心站、荔枝新闻客户端、我苏客户端、卫视频道等共同论证策划,深入政府相关部门、对口帮扶前方指挥部等摸清宏观情况,搜集重点项目和成功做法,为厘清思路奠定基础。最终,本文选择东西协作作为此次报道的选题视角,从超越一地的国家视域来展现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是如何落地生根的。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以1983年邓小平在苏州提出“小康”构想为标志性事件,江苏的脱贫攻坚奔小康就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于江苏来说,在全国率先探索奔小康的现实路径,才是更贴切的表述。

其次,东西协作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江苏在此领域成果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派出援疆、援藏、援陕、援青干部18批2738人,投入财政性援助资金289.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5624个。仅2017—2018年底,江苏累计助力对口地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39个,减少贫困人口217.39万人,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约12.45%。这其中,必然蕴含着大量东西携手共进的实干故事、扶贫项目落地生根的曲折进程,以及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和命运的巨大改变。

再次,从宏观视角和历史纵深感来说,报道东西协作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的脱贫攻坚是党领导下的全国一盘棋,是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庄严承诺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式脱贫路径的一个重要注解。

最后,从电视表现来说,西部迥异的地形地貌、丰富物产、风土人情,都可成为报道一大看点,而东西部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也将产生更多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看点,有利于报道的呈现。

二、选好故事,碰真问题:触达人心之柔

主旋律报道怎么才能让观众爱看,在项目策划之初,就注重动真碰硬,选好故事,碰真问题。项目组搜集了海量资料,从一百多个基础选题中,遴选出十三个故事,这些故事致力于提出问题,更着力于展现扶贫干部和当地干群如何联手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成功路径。

如该系列开篇第一集《大山里的距离相对论》既聚焦异地搬迁安置如何能稳得住、富起来的问题。安康是陕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曾占陕西全省的五分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居陕西之首。搬出来的群众怎么才能稳得住、能致富?2018年,苏陕协作为安康引入毛绒玩具产业,很多人的生活随之改变。这篇报道围绕着陕南最大的移民安置小区四海逸家展开,讲述了异地搬迁后女工屈先丽的矛盾和担心,但是因为苏陕协作机制把扶贫企业建在了移民安置小区的楼下,她最终有班上有事做,照顾孩子和就业挣钱合理兼顾,这一“新社区工厂模式”也入选国务院扶贫案例典型。

《一面之缘》讲述了来自无锡的扶贫干部因势利导,帮助当地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故事,这也是扶贫的一个典型路径。在国家级贫困县青海化隆,当地的特色“化隆拉面”过去只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朴素传播,带动力有限。在一批批江苏扶贫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们可以进拉面培训班学拉面,在岗实训加创业培训,化隆县在无锡派驻了拉面办主任,把拉面窗口开到了锡山区政府食堂。三年时间,仅江苏就新开化隆拉面店700多家,扶贫干部还帮助整合农户手里的牛羊,与牛羊肉销售企业合作,延长拉面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

《金米村的逆袭》则聚焦金米村这个极度贫困村,如何在江苏援陕力量的帮助下从无到有,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的故事。解剖这样的案例,也是希望这样的路径能被更多人复制。

这些故事深入实际,反映脱贫攻坚中的主要矛盾和焦点问题,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从内容上既囊括了产业深度“造血”带动“以业脱贫”,也有教育助力扶志扶智、消费扶贫激发增收动力等多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江苏对口帮扶工作的成就、经验和做法,从侧面回答了“脱贫攻坚,中国为什么行”,也反映出贫困地区人们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意愿和内生动力,延续无限生机和希望。

三、多元手法,多模态话语:创意表达之柔

(1)视角创新,多条报道用拟人化的角色进行讲述。《前进吧!轱辘》从一个车轱辘的视角来看待苏陕合作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制造项目,从动议、立项、审批到投建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看我“72”变》一片聚焦的是西藏自治区首家工业园区,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达孜工业园区,由江苏镇江援建,报道上则摆脱了常规工业园区的套路,用青稞的视角来观察江苏援藏力量多年来在西藏发挥的作用,在包装上增加了生动活泼的青稞动画形象,使得报道鲜活萌趣,整条视频中没有出现一个江苏援藏干部的采访,但江苏援藏力量却渗透其中。

(2)表达创新,叙述方式求变求新。《大山里的距离相对论》用距离这一概念贯穿全篇,通过距离的远和近不断循环对比,把安康异地搬迁女工、常州扶贫干部、南京毛绒玩具投资商三个人的故事,凝结在“距离”这个维度上;把散落的信息点如收入增加、家庭幸福、创业激情、个人梦想等内容都纺织在距离这个主干上,细节充分又紧紧围绕核心。7分钟的故事,三个主人公,三个个体故事相互交叉,但都在历史大背景中能找到清晰的坐标。《莫问谁 高原上的青春接力》一片则创新运用“穿越空间”的表现形式,讲述南通大学“莫问隋”研究生支教团在青海的支教故事。记者将青海贵德的素材拍回、剪辑成片后,让往届支教团成员观看新成员在高原上的新故事,由此延展故事的纵深感,体现青春接力的主题。

(3)采访创新,同期声朴实生动鲜活。在策划之初,我们就立志多用细节来讲故事,比如体现扶贫干部的辛苦也只是露出了这样一个小细节,江苏常州天宁区挂职干部倪云泽,来到陕西旬阳县挂职大半年,从常州开车的私家车避震器就颠坏了2个,而他的前任半年多也颠坏了4个。这样的细节挖掘和鲜活的表达,也体现在几乎所有报道中。《金米村的逆袭》一片中,金米村村支书江百川讲以前的村子穷时称“金米村一没金子二没米”。在贵州沿河县高峰村,曾住着全村最破房子的罗来光形容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比之前好,好多少呢,“好一百倍啦”,村民罗贤国的表述更加鲜活生动,他说自己以前和妻子经常吵架,都是因为缺钱,自打在善港村的帮助下成为致富带头人,现在夫妻间吵架都少了很多。

在《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系列报道中,这样的采访同期俯拾即是,这些来自村民最接地气的表述,有细节,够生动,朴实得带着泥土的气息,给片子增色不少。但是,并非老乡们个个宝藏,统统能说会道,而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聊家常,激发出他们心底的声音和纯朴的表达,也从一个侧面很好地体现出江苏帮扶成果落到了实处,让老百姓可知可感,有话可说。

(4)语言轻松活泼,多模态话语展示。很多学者认为,多模态话语视角下,话语分析不仅局限于言语层面,除了文字,还要考虑到多种符号资源,如色彩、图像、声音、音乐、音效等,它们共同实现意义的构建。我们在系列报道中引入众多潮流网感语言,在包装上也打破传统电视新闻的严肃脸,加入特效字体、动画、网络表情包等,展现个性化的态度与情绪,更加符合大众在移动互联网端看视频与互动的喜好。《“宝贝”出藏记》一片关注那些体现西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文旅宝贝如何走出西藏的故事,片中大量运用了动漫等与文创调性相一致的包装元素。《伊犁河谷的“蟹逅”》一片讲述江苏特产大闸蟹在江苏援疆工作组的引进下落户新疆伊犁,并克服水土不服等技术难题,最终稻蟹共作一地双收的故事,片中大量使用了螃蟹的动画和网络表情包,当地百姓也从一开始认为螃蟹是怪物,变为最后吃上了螃蟹抓饭直呼“真香”。

四、用户本位,提炼爆梗:精准传播之柔

众媒时代,人人都是受众,人人也都是传播者。2021年6月2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网民使用率为95.4%。从大众到受众再到用户,传受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节目在策划之初即紧扣网络趋势,深入挖掘细节和情感共鸣点,找准小切口,找到有网感的内核。一条路、一只轮毂、一碗拉面、一个毛绒玩具……《新天路 自由翱翔》《前进吧!轱辘》《一“面”之缘》《大山里的距离相对论》等都成为朗朗上口的传播爆梗。其中,《新天路 自由翱翔》讲述第一代藏族飞行员格次的故事。西藏地区海拔高,一度被称为“飞行禁区”,驾驶直升机难度极大,2016年底,江苏企业联合拉萨布达拉文旅集团成立雪鹰通航,一批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为飞行员。如今,他们不断刷新我国通航直升机的起降高度,在海拔5200米的高地上实现起降,开辟了一条运输、消防、旅游、救援多功能合一的“新天路”。《“私人订制”桃花源》聚焦苏州文旅经验如何输出落地,将重点聚焦苏州姑苏区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云舍村,相传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针对云舍这个“中国土家第一村”着力发展旅游的想法,苏州几度出手,想云舍所需,尽姑苏所能,记者从中提炼出“私人定制”这个概念,更好地呼应了精准扶贫的气质和内涵。荔直播、荔枝新闻客户端等在江苏对口扶贫合作区域直播带货,共同形成影响合力。

在宣发上也注重新媒体思维,系列视频播出时新媒体先行,在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江苏新闻微信微博矩阵号首发,同时在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播出,江苏新闻@公共频道各栏目跟进播出。话题“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江苏助力陕西制造 小轱辘也有大贡献”“来自江苏的小树苗在贵州山区种出大未来”等报道登上微博热搜榜,“大山里的距离相对论”登录今日头条话题区地域榜单第3名,扶贫干部、受援地百姓、网友纷纷点赞,13篇报道全部被新华社客户端转载,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江苏”及锡山发布、微化隆等多地政府官方微信、微博集体转发,引发广泛社会反响。

五、真实记录,践行四力:俯身基层之柔

好的作品从哪里来,感染力出自哪里,我们的答案是,来自记者的四力实践。在青藏高原,记者摄像冒着高反的危险,吸几口氧即投入拍摄,拍下大量生动鲜活的素材。在贵州,记者和摄像凌晨爬上高山,只为拍摄一个云舍村炊烟缭绕的画面。《善登高峰 一树花开》一片的主题是“整村帮扶”模式,江苏张家港善港村和贵州铜仁沿河的高峰村结对,两村结对涉及方方面面,怎么展现,如何讲故事?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真切感受。记者和摄像每天从早到晚蹲在高峰村和村民聊、和驻村队员聊,用记者的话说“把会说话的全部聊了一遍”,终于从“海聊”中找到了最典型、最生动的脱贫故事。陕西组则面临另一个难题,苏陕协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柞水木耳和毛绒玩具已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怎样才能在大量报道中另辟蹊径?脚下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力量,足够近、足够深,才能足够鲜活。尽管木耳产业、毛绒玩具产业、轮毂企业都曾多次被深入报道,但因为有更深入、更广泛的采访和观察,故事主角更鲜活,表达更生动,报道也更具可看性。

猜你喜欢

江苏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Cultivation of labor quality
江苏
数独江苏
江苏金湖:杉青水秀,为荷而来
初夏的江苏味道,还“内斗”吗
数读江苏
江苏